下足硬功夫 优化软环境 南岸区、重庆经开区聚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新高地
 发布时间:2024-09-12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迎龙创新港 摄/郭旭

税务人员带领“税收营商环境体验师”走进重庆经开区税务局办税服务厅

京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电商产业基地正式开园

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落户重庆经开区 摄/郭旭

7月10日,京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电商产业基地在南岸区、重庆经开区迎龙创新港正式开园,这也是京东在全国布局的最大电商产业园。

据了解,该基地由京东科技集团打造,重点引进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优质企业及科研机构、高端人才,预计将集聚注册50家“满天星”企业,5年内打造千亿级电商产业集群。

而京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电商产业基地,只不过是京东科技集团在南岸区、重庆经开区打造“一基地三中心”产业格局的一环。

当前,京东科技集团还在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布局“互联网+大健康”示范中心、西南电商聚集中心、国家智能制造产业创新中心,产业版图不断扩张。

数据显示,京东科技集团自2018年落户以来,已累计为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引入落地企业510余家,在区累计实现营收突破500亿元,新增投资到位资金约6亿元。

在哪儿投资,投什么项目,资本所看重的,无疑是回报率。京东科技集团6年来坚定选择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大手笔真金白银注资的底气,说到底,还是市场前景好、投资回报高。

比如,“京东大药房”全国示范旗舰店已投入使用,今年上半年营业额达2.43亿元,累计完成营业额19.65亿元;西南电商聚集中心已聚集510家企业,累计完成商品交易总额511亿元。

而高回报的背后,“近悦远来”的优良营商环境是关键,当前,南岸区、重庆经开区正吸引众多企业纷至沓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重庆经开区各类经营主体累计达19882户,同比增长15.45%;企业10618户,同比增长17.04%,市场活力充分涌流。

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拼经济、抓创新、求发展的最大底气。南岸区、重庆经开区正下足硬功夫、优化软环境,聚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新高地”,加速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

以市场化为导向激活经营主体内生动力

今年5月,重庆圣华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将一面“排忧解难办实事,创新服务有担当”的锦旗送到重庆经开区市场监管局企业开办综合窗口,对工作人员热情贴心、高效便捷的服务表示感谢。

原来,今年3月,重庆圣华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为进一步加大创新药研发和扩展海内外市场,吸纳香港業科有限公司增资入股,大股东强烈要求体现投资者身份,亟需变更企业类型。

了解到情况后,重庆经开区高度重视,主动靠前服务,以能解疑、肯担当的举动帮助企业顺利完成企业类型变更,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空气、水一样,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也是经济发展管根本、管长远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南岸区、重庆经开区不断打造“市场化”营商环境,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不断激活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夯实企业市场竞争力。

比如,今年以来,重庆经开区根据区域空间特色,建立“四园一港”产业作战单元,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新方式、新引擎。

为了更好参与市场竞争,“四园一港”自3月运行以来,重庆经开区组建200余人的专业团队下沉园区,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精细化定制化服务。

具体来看,专业团队建立“招服运维”的产业服务体系,实现“办事不出园、一件事一次办”。同时,团队还以重庆经开区投资集团下属子公司为主体,以自有资产载体为注册企业经营场所,向市场监管部门申报集群注册登记地址,招商引资企业注册登记无需另行租赁房屋,降低企业落户成本。

以“市场化”为导向吸引企业投资兴业,园区提质增效立竿见影。比如,迎龙创新港·大学科技园已完成40家企业落地,对接67个项目,预计下半年签约金额达15亿元。

“近年来,全区持续打造高效、透明、公正的市场化营商环境,探索出不少行之有效的举措。”南岸区、重庆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比如,当前,重庆经开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简易注销登记便捷中小微企业市场退出机制,今年上半年简易注销190户,占企业注销总量的45.56%,切实畅通市场主体退出渠道。

此外,南岸区、重庆经开区不断加强招标投标管理,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加大电子交易推广使用力度,实行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上半年重庆经开区招标项目6个,招标金额1.1亿元,中标金额约0.68亿元,节资率达37.7%。

同时,重庆经开区还着力规范政府采购领域,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大力提升采购效率,降低参与成本,1—6月中小企业政府采购中标金额5533.28万元,占总体采购比重达74.08%,为广大中小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成长空间。

以国际化为抓手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营造“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加速推动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是重庆经开区推动开放型经济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促进区域经济高能级发展的重要举措。

比如,南岸区、重庆经开区聚焦辖区加工贸易企业发展诉求,促成台达电子成为西部地区首个综保区外加工贸易工单式核销企业。

据了解,台达电子作为全球电源管理与散热管理解决方案的头部厂商,是重庆笔记本、电脑等制造企业的核心配套商,引导企业快速落地,有利于提高电子信息产业链韧性。

自台达电子签约以来,重庆经开区抽调业务骨干,组建“一对一”服务专班,围绕企业注册设立、拿地审批、水电气讯、用工保障、市场推广、外贸资质办理等提供全流程服务。

而台达电子作为大型加工贸易企业,由于其产品种类多、产品变化快、料号数量多,常导致企业在开展加工贸易时备案信息繁、核算周期长、实际生产数据与单耗理论计算数据差异大等问题。

为此,针对企业提出的在综保区外开展加工贸易工单式核销的诉求,一方面,重庆经开区支持企业将苏州生产管理体系复制到重庆工厂;另一方面,积极协同重庆海关、两江海关开展专题研究,多方论证综保区范围外加工贸易工单式核销监管模式的可行性,成功搭建与企业ERP系统工单数据互通的全程数字化管理系统,对企业加工贸易备案、变更、报核、核销等业务办理实现“一站式”集成管理,将自贸试验区(综保区内)工单式核销监管模式创新推广到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

依托在西部率先开展的“区外工单核销”制度,重庆经开区持续助推加工贸易发展,截至2024年3月,台达电子加工贸易出口总值1632.62万元,同比增长58.51%,压缩企业综合管理成本三分之一以上。

率先在西部地区实施“工单式核销”区外加工贸易监管模式只是南岸区、重庆经开区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南岸区、重庆经开区还优化原产地签证服务,推广原产地证书智能审核、自助打印并叠加“预约+快递”等便利化措施,助力重庆经开区AEO认证企业成功出具重庆市首份RCEP项目原产地声明,上半年累计签发原产地证书1497份,货值7847万美元,帮助企业享惠约511万美元,有力拓展国际市场。

此外,全区还实现出口退税17个税费种合并申报,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6个工作日以内;建立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常态化开展“三送一访”服务活动,全覆盖走访谊品科技、台达电子、德庄国际等72家外资企业,帮助解决问题困难50余件,着力提振外向型经济发展信心。

以法治化为牵引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让法治成为最好的营商环境,就是向法治化营商环境要生产力和竞争力。

所谓法治,就是确立规则与边界。现代市场经济,规则越清晰、越可信,企业的预期就越准确、越稳定,交易也就越安全,市场就会越繁荣。

近年来,南岸区、重庆经开区持续强化监督执法,着力保障企业权益,更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比如,南岸区、重庆经开区持续强化诉源治理,依托诉调、警调、访调一体的18个“三调合一”中心,就近从快解决涉企矛盾纠纷。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区诉前委派、诉中委托调解涉民营企业纠纷2525件,开展司法诉讼服务团队带案下访、培训指导等28次,指导化解矛盾纠纷17起。

同时,南岸区、重庆经开区积极落实信用监管,做好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将部分因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满3年或受到多次行政处罚的企业纳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实现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从列入、惩戒到移出的全过程监管。

此外,南岸区、重庆经开区还采取审慎包容监管方式,对7户逾期未年报企业实施简易程序处罚,现场指导补报,内资、外资企业年报完成率分别达91.34%、94.37%。

值得一提的是,南岸区、重庆经开区还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开展“知识产权赋能创新创造”企业调研行动,走访企业100余家,指导企业做好知识产权申请、质押融资等工作。

经济越发展,越需要法治引领、推动。可以说,面对瞬息万变的“不确定性”,以法治规则的“确定性”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发展信心,正是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旨所在。

南岸区、重庆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重庆经开区将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在“重庆经开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线上公共服务平台”设立知识产权侵权投诉举报板块,实现快速受理、快速处理、快速反馈,提高维权效率;持续深入开展企业知识产权调研,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等方式深入了解辖区内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引导企业增强知识产权培育和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