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助力企业更好出海案例入选全国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
 发布时间:2024-09-09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多式联运“一单制”中数字提单超过4500单,提供多种报关模式帮助企业节省运费最高可达50%——9月8日,在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全国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重庆市沙坪坝区着力推进物流企业降本增效 助力企业更好“出海”》成为我市唯一入选案例,也是西南地区唯一入选案例。

营造良好国际化营商环境

此次发布的全国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涉及我市及北京、上海、温州等10地,集中呈现了地方优化营商环境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近年来,我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重庆市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各区县着力优体制、促改革、提效率、强服务,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此次我市入选的案例,源自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以下简称“园区”)近年来的改革实践。该园区是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源发地和起始站,重庆铁路口岸、重庆铁路保税物流中心所在地。园区以深化“放管服”为主要抓手,为市场主体减负担、破堵点、解难题,成为我市探索对外开放的“实验田”,推动我市密织起对外开放的网络,加速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成为我国南向西向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枢纽。

集约服务平台,企业物流供应链压缩40%

9月7日记者在位于沙坪坝区土主街道的重庆铁路口岸场站监管场地内看到,来自德国的84台保时捷汽车整车从中欧班列集装箱卸下,完成车辆信息查验、过检测线,准备运往国内的4S店销售。

进口这批汽车整车的是汉宏国际多式联运(重庆)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人表示,以前进口整车到达口岸后,平均需要5天才能完成拆箱、查验、检测等工作。重庆铁路口岸自2021年底开始应用信息化系统后,整个过程缩短到3天。

据了解,通过围绕提高口岸智能化水平搭建“集约化”平台,园区物流服务效率大幅提升:推动口岸业务登记、海关查验等近10个功能集成整合,铁路口岸综合作业效率提升10%以上;建设口岸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口岸订舱服务、数据统计等多个业务合并,并与重庆市“单一窗口”营商环境平台信息同步,信息传输效率大幅提高。

得益于便捷高效的服务,2023年,长安、赛力斯等“中国造”汽车已累计从该口岸出口近9万辆,增幅较2022年增长7倍。

探索陆上贸易新规则,降低企业融资压力

“这几年我们发展速度快,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园区提供了不来梅整车海外仓、仓单+铁路提单的金融服务。”卡尔森(重庆)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铁路口岸公司提供贴心的服务,极大缓解了自身的资金压力、收货风险。

据了解,园区立足开放场景,以问题为导向大胆探索创新,开创性地使铁路提单具备了银行议付凭据功能,实现铁路提单物权凭证化。还签发了全国首个“一单制”区块链数字提单,并加快在结算、融资等方面的应用,能有效帮助物流企业降低融资压力和成本。

在陆上贸易规则创新基础上,园区围绕重要枢纽节点共建境外集结中心、共享海外仓,在德国不来梅、杜伊斯堡等海外仓推进铁路跨境贸易信用证结算体系建设,从而解决货权安全交割的问题。

卡尔森公司就是利用铁路提单的金融属性,让原本需要全款支付的132万货款,变为仅需支付20%保证金。

据了解,铁路提单、“一单制”的应用已由铁海联运班列延伸到中越、中老国际铁路联运班列,货物品类已从平行进口车扩展到进口木材、进口机械设备等。目前园区累计签发多式联运“一单制”超过一万单、其中数字提单占比近一半。

目前,该园区开行的国际线路已增至62条,辐射124个国家和地区的523个港口,建立海外分拨中心28个,推动中欧班列(成渝)、陆海新通道等四向班列累计开行超2.5万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