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 > 优化营商环境 > 优化营商环境 > 最新动态 > 内容详情

优化营商环境 | 提升政务环境 “学找促·晒品争”区县篇之开州
 发布时间:2023-03-01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开州区

以优化政务服务环境为抓手

着力打造区域一流营商环境

灵动水城——开州。刘康/摄

改革举措一

打造“开心办”平台用心用力助企纾困

基于“渝快办”平台开州区板块,创新打造“开心办”,开设惠企政策直享、助企服务直办、意见建议直达三大服务板块,将全区10万家市场主体分类画像,梳理汇集国家、重庆和开州出台的所有助企纾困政策文件,上线高频服务事项169项,利用大数据手段为企业量身提供政策符合度智能测评、体检报告和项目申报等服务,办理留抵退税2.1亿元,新增市场主体1.2万户。

相关经验被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工作简报》刊载。

改革举措二

深化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

优化数字政务服务供给,构建“标准统一、就近交件、协同办理、一次办成”的政务服务新模式,推行“无纸全程电子化”“一套电子证照全应用”等改革举措,全区94%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可办”,95 %以上的行政许可事项实现“全程网办”,群众平均跑动次数减少为0.11次。

窗口工作人员为群众办理业务。

改革举措三

推动综合窗口从重数量向提质量转变

强化综合窗口建设,实现“一站服务、一窗受理、一次办结”,企业和群众不再“多头跑”,真正实现只进“一家门”、办理“多家事”。

将民政、教育等18个部门单位近500个事项纳入“一窗综办”办件1万余件,将企业开办原6个环节整合为3个,企业设立登记实现2小时内完成。

设立“跨省通办”“川渝通办”等通办专窗,采取“全程网办”等方式办理事项4.3万余件。

改革举措四

多措并举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建立非公有制企业法律投诉平台,依法保障企业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推动20名法官对接园区,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法律服务。

开展“公共法律服务园区行”,组建6个律师团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优化公证服务,2022年共办理涉企公证20余件,以民营企业集中的工业园区为立足点建立“法润园区”工作站。 

改革举措五

开展百名干部下沉企业“三帮一体验”服务

开展“我为企业办实事”—百名干部脱产蹲点一周“三帮一体验”行动(帮助企业理清思路、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帮助企业加快发展,体验企业发展的难、苦、累),完成“五个一”任务(帮助企业至少解决1个问题、宣传对接1条优惠政策、提出1条企业发展合理化建议、参加1次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撰写1篇蹲点报告),分6批次选派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到124家企业脱产蹲点一周。

秉承“店小二”服务理念,实行企业“点菜单”和干部服务“问题单”“派工单”“销号单”制度,解决企业用电、用工、融资、用料、物流、市场营销等各种困难问题300余个。 

改革举措六

创新举措保障工业用地

积极推行产业用地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出让等多种方式供地,探索工业用地“带方案出让”,积极向上争取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支持,做到应保尽保,新获批工业用地2118亩。 

改革举措七

创新“大数据+医保监管”

建成医保基金智能稽核平台,代表重庆接受国家医保局医保基金监管“两试点一示范”验收取得优秀等次,获得国家医保局通报表彰,并在2022年全市医疗保障工作视频会作经验交流。

一是建成独立监管专网。实现平台、设备、应用等数据互联互通,医保违规数据智能分析效率提高60%。

二是创新开发立体监管场景。开发刷脸认证、远程查房、场景实时监管等多场景立体监管应用,人脸识别认证实现1096家定点医药机构全覆盖。

三是首创全程监管预警体系。对191项违规事项进行数据分析和在线监控,形成事前预警、事中管控、事后处理全过程监管。

目前,开州区智能监管平台项目已被纳入国家智慧医保实验室建设体系。 

改革举措八

推动准入准营改革大力培育市场主体

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深化“证照分离”改革,直接取消审批27项,审批改为备案8项,实行告知承诺22项,优化审批服务184项。

推行“经营场所”申报承诺制,探索集群注册,将“浦里新区”“临港工业园区”“开街创谷”等6个创业园和产业园纳入集群注册地。

截至目前,开州区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00051户,比上年增长6.6%。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