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 > 优化营商环境 > 优化营商环境 > 最新动态 > 内容详情

优化营商环境 | 提升政务环境 “学找促·晒品争”区县篇之万州
 发布时间:2023-02-23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万州区

2022年优化政务服务十项举措

平湖万州,景色迷人。万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01 推进万达开“川渝通办”和“跨省通办”

万达开三地已召开政务服务工作联席会议6次,建立了政务服务合作协议和人才互派互训交流和联合宣传等9个工作机制,推进“川渝通办”第一、二、三批共311项事项和万达开第一批涉19项特色服务事项提质增效,新增“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等12项特色通办事项。

2022年,实现异地代收代办和多地联办13500余件(不含“全程网办”事项)。

此外,与湖北省利川市、宜昌市夷陵区和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等建立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机制。

02 推出“商铺工作日” 惠企政策快速兑现

2022年,建立“商铺工作日”服务机制。

由区委统战部、区委政法委等8个常设单位主要负责人,区经济信息委、区司法局等N个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分管负责人组成“8+N”联席会议办公室,明确街道社区“商铺工作日”联络员121名,选举产生商铺长233名,形成“商铺工作日”五级组织责任体系。

同时,以社区为单元实行“1+N”网格化管理,通过大走访、大谈心、大调研,主动上门为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打通稳企惠企政策兑现“最后一公里”。

目前,万州区召开“商铺工作日”走访店铺9000余户,为102户中小企业获得1.06亿元商业信贷,对承租国有企业经营用房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3000万元。

03 积极推进“就近办”服务

与建行万州分行等单位合作开发“残疾证预审核”系统,实施邮政上门照相、收件和寄证以及医院“容缺受理”等配套服务,让15000余名残疾人实现“就近办、一次办”。

政务服务外网已覆盖全区所有村社区,依托“政务服务大讲堂”加强三级政务服务队伍能力培训,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可全部在村级咨询、查询或帮办代办等。

“政务+邮政”持续推进,52个邮政所为群众代办残疾人证、交管和税务发票等业务共40000余件。

04 推行政务服务“周六不打烊”

区政务服务大厅及各分中心同步实行“5+1”工作制,设置24小时便民自助服务区,实现高频服务窗口周六“不打烊”,确保企业和群众在非工作日约得到、办得成。

梳理和公布190项政务服务“周六不打烊”窗口首批办理事项清单和41项“7×24”小时首批自助办理事项清单,并于2022年11月正式运行。

05 推行“帮办代办” 服务企业项目

搭建帮办代办服务平台,联合34个重点审批职能部门建立一支共44人的帮办代办队伍,在政务服务大厅和产业园区设置帮办代办岗,重点针对招商引资项目、技改扩能项目、重大项目等提供服务指引、政策解读和全程代办等服务,解决项目落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2022年11月以来,已办理企业和项目业主帮办代办申请80余件次。

06 推行告知承诺 简化市场主体住所登记

对符合申报承诺制条件的市场主体仅须提交承诺书,对其拟作为住所或经营场所的房屋权属关系、使用功能及法定用途作出符合事实的承诺,即可作为住所或经营场所证明。

对万州区内除个体工商户以外的市场主体在住所外设立多个符合规定的生产经营场所的,允许申请经营场所备案。

2022年,万州区已为3775户市场主体实行住所登记申报承诺制。

07 探索居住权设立登记 推行“交房即交证”

通过规范登记制度、细分权利情形、最小颗粒化梳理办事指南等,促进居住权设立登记改革试点工作行稳致远,已成功办理20件相关业务。

提前介入项目竣工验收环节,协助开发企业在确保建设进度和质量前提下同步推进相关手续办理,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限,实现权籍调查缩减5—8天、首次登记缩减2天、转移登记立即办,实现“交房即交证”。

08 双预告+带押过户 便利二手房交易登记

针对有抵押的二手房交易,拓展银行贷款与不动产登记的业务协同范围,通过“双预告”法律手段,保障二手房“带押过户”,有效缩短交易流程,节约交易成本。

目前,已实现二手房“双预告+带押过户”办理不超过1小时。

09 推进“交地即交证”审批服务新模式

万州区积极探索“交地即交证”审批服务新模式,在土地供应过程中,将土地供应、不动产登记申请、地籍调查、审核登簿、图纸绘制、用地规划许可办理等串联环节优化为并联审批,实现交地与交证“双同步、零时差”。

2022年8月,重庆海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取得1.5万平方米居住用地使用权后的第5天,一次性领取了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交地确认书、不动产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节省时间近30天。

10 医保服务“五个办”为幸福加码

窗口服务“一次办”。举办医保政务服务大讲堂10期,组织经办人员轮岗培训,实现了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只到一个窗”。

百姓家门“就近办”。打造1个全市医疗保障服务示范窗口、2个全市医疗保障基层服务示范点、4个全市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示范点,下放17项医保服务事项到镇乡街道、村社区办事大厅和医疗机构。

创新探索“容缺办”。针对特殊群体出行不便、材料不全、“救命解困”等特殊情况,服务窗口先行受理,事后补办相关手续。

开展区域“协同办”。开设“川渝通办”医保通办服务窗口,开通区内1399家“两定机构”异地就医结算接口,区内参保人市外就医住院联网结算14000余人次。

推广云端“智慧办”。积极推进医保移动支付试点,试行线上预约挂号、诊间结算、医保混合支付,探索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医保电子凭证激活人数77.1万人。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