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网络,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各区县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切实推进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不断降低,群众办事便利化程度大幅提升,社会认同感日益增强。
永川区
建立民营企业纠纷调解中心
帮助民营企业化纠纷、减诉累
永川区建立民营企业纠纷调解中心,免费帮助民营企业化纠纷、减诉累,积极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是组建专业化调解队伍。在民营企业纠纷调解中心下设民营企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聘请专职调解员2名、区法院派驻法官2名、聘请兼职调解员17名组成专业化调解队伍,邀请专业律师、金牌调解员、商会会长等组建专家库,采取调解员“初诊”、专家“会诊”方式化解矛盾纠纷。2020年12月,民营企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二是建立五位一体调解机制。制发《永川区民营企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运行规范》,建立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引入司法调解、仲裁调解、行政调解和复议调解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同时,建立诉调对接机制,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确保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
三是统一受理企业矛盾纠纷。推动民营企业纠纷调解中心正式入驻永川区社会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为企业家设立温馨的接待室和调解室,统一受理和调解企业矛盾纠纷。对于调解不成功的纠纷进行分流,引导进入行政复议、劳动仲裁等程序,努力把企业纠纷化解在诉前;对于无法成功调解的纠纷,推动进入“法治兜底”程序,最大限度节约社会资源和司法成本。
四是精准预警企业纠纷隐患。依托民营企业纠纷调解中心,每月开展法治沙龙、法治体验等活动,对矛盾纠纷高发领域进行排查,梳理查找可能引起法律纠纷的风险点,提出化解对策,帮助企业建立法律纠纷解决机制和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确保民营企业矛盾纠纷“发现得早、化解得了、处置得好”。
民营企业纠纷调解中心自2019年3月成立以来,共受理纠纷810起,成功调解纠纷806起,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92亿元。
巴南区
创新列出“五张清单”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巴南区大力开展“学党史办实事惠企业”活动,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列出“五张清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解难纾困”清单。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函、深入企业和园区调研等方式,走访2万余人,摸清摸透群众企业在融资、用地、用工、原材料等方面的所需所盼,收集意见建议和问题反馈3000余条,建立“解难纾困”清单,并逐项明确责任单位、细化解决措施、限时办理到位。
“权力瘦身”清单。对全区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建立并及时发布动态调整清单,取消区级行政权力事项92项、占比13.28%,取消公共服务事项63项、占比19.57%,下放区级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259项、占比25.22%。
“流程优化”清单。对现有行政权力、公共服务办理类事项的办理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建立“流程优化”清单,做到环节尽减、流程更优。目前,优化事项流程5279项、占比100%,办理环节减少80.91%。将2个及以上的审批环节进行优化整合,大力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套餐,目前已推出“一件事一次办”事项383项。
“压时提速”清单。列出本级权限范围内压缩时间清单,区级行政许可事项审批时限压缩比达87.39%,镇街行政许可事项承诺时限压缩比为93%;区级行政许可事项即办事项占比62.65%,镇街行政许可事项即办事项占比92%。
“服务优化”清单。区领导带头组建企业一线服务队,实行包点到企责任制,按照“企业下订单,园区列菜单,政府来买单”的方式深度对接企业,形成“服务优化”清单。目前,“接单即办”企业贷款融资、要素保障、交通运输等问题1890个,化解率达99.7%。
綦江区
多措并举
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
国网重庆綦南供电公司多措并举,持续提高“获得电力”服务水平,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入驻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一窗通办”。整合资源,推动办电业务正式入驻区政务服务中心,实现办电业务“一窗式办理、一站式服务”。此外,通过重塑办电业务流程、实行业扩报装改革、推动电力营业厅优化转型等方式,因地制宜探索打造綦江城区智能型、市场性、体验型、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三型一化”营业厅。
推广“网上国网”APP,让用电更便捷。联合区住房城乡建委,协调区内开发商、各物业公司向客户发送“致客户的一封信”,推广“网上国网”APP。在新建小区交房时,为新客户制作“致客户的一封信”,将客户名称、用电户号、网格经理信息和联系方式打印在信函上,同时附上“网上国网”APP注册绑定、智能交费签约、电费充值具体操作步骤及温馨提示,辅助客户足不出户即可通过线上办理缴费办电业务。深入社区街道,为存量客户发放“致客户一封信”,宣传推广“网上国网”APP智能缴费签约、购电充值、电费电量查询等相关线上业务,减少客户临柜次数。
多方了解用电需求,提升用电获得感。召开“优化电力营商环境”座谈会,邀请企业、居民客户代表参加,听取意见建议,了解用电需求,倾听客户心声。同时依托线上线下渠道发放供电服务调查问卷330份,发放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三零”服务宣传册及用电告知书2000余份,进一步加大供电服务政策宣传,提高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客户用电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