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优化营商环境>引才聚智

筑巢引凤聚英才 万州区以人才创新汇聚高质量发展磅礴力量

发布时间:2021-11-12 16:50
发布时间:2021-11-12 16:50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重庆三峡农科院专家查看杂交稻新品种抽穗情况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

从“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战略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从积极实践“一心六型”两化路径到加快建设“一区一枢纽两中心”,万州的发展机遇吸引着众人的目光。

“功以才立,业由才广”。万州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明确的态度——

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意识,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的美好图景在平湖大地渐次展开。

坚持党管人才

构建人才工作新格局

万州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通过建立党委、政府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人才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重大事项报告、重要情况通报、重点问题调研和重要政策报审等制度,不断凝聚推动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

——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线,深化“四史”教育,常态化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累计举办万达开高层次人才、科技人才等政德教育培训班7期350余人。

——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区级领导“一对N”结对联系,每年举办高层次人才座谈会、暑假谈心谈话会,组织 “平湖英才”、正高级专家健康体检。

——将人才工作作为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行动计划重要考核指标,作为“为民办实事”重要考核内容,作为区委区政府督查落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或提案办理重点内容。

“党管人才,让我们更有归属感,也更有凝聚力。”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幼儿园园长、“平湖英才”何蓉说。

志同则心同,心同则力同。

“用最优的政策引人才、以最优的服务留人才、把最美的风景给人才”“抓发展必须抓人才、抓人才就是抓发展”已成为万州上下的强烈共识。

聚焦服务发展

打造人才集聚新磁场

为补齐高端人才缺乏短板,实现人才的量质并进,万州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

重庆平湖金龙精密铜管有限公司应用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程大勇是万州全职引进的“平湖英才”。在他的带领下,企业依靠自主创新,完善生产工艺,在复杂形势下逆势而上,保持工信部认证的全球铜管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

这是万州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引进各类优秀人才服务经济发展带来的“磁石效应”。

万州坚持引育并举、培育为本,聚焦需求导向、平台建设、协同创新、成果转化等重点,积极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聚焦建设“一区一枢纽两中心”,深入实施“平湖英才”计划,大力开展“百名博士荟万州、千名硕士进万州、万名英才兴万州”人才招引等活动。

2018年以来共引进1815名硕士、123名博士,评定“平湖英才”97名、学术技术带头人110名、科技咨询专家279名。

积极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环大学创新生态圈、三峡医学中心“两区一圈一中心”,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市级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市级科技研发平台56个。

围绕服务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对口支援、济万东西部协作、“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万开云同城化,联合达州、开州签订人才协同发展协议,建设科技创新走廊,做实与两江新区人才科技协作,创新与济宁人才培育新模式,深化对口支援省市人才培训。推动与中国地质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校地合作,促成36个校(院)地企合作项目,促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

出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建设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设立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给予成果转化、成果登记等资金支持;举办首届“万达开”科技成果推介会;依托三峡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构建信息资源共享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网络。

“智能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获第48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科研成果获市政府科学技术奖15项。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不同专业特长、不同职业岗位、不同能力水平的各方面人才在万州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源源不断的人才优势转化为澎湃不竭的发展动能。

注重精准赋能

激发人才创造新活力

工作大局在哪里,就要把人才往哪里汇聚;战略需求在哪里,就要把人才往哪里吸引。

谋定而后动,一系列有力有效的措施见证着人才工作迈进的坚实步伐——

每年组织500余名党政干部、专技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区外培训学习、访问研修,近3年累计培训各类人才1.1万人次。

深入开展“渝创渝新·创响万州”创新创业大赛、青年人才荟、“平湖工匠”职业技能竞赛等。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专家服务团暨重庆市博士后沙龙走进万州活动。成立了万州区博士联盟,加强高层次人才培育。

成立重庆三峡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挥三峡创业孵化中心、三峡启迪孵化器等人才创业孵化中心作用,每年遴选20个以上青年人才创新创业优质项目进行扶持。探索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坚持高端引领、整体开发原则,组织实施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培养储备工程,培育“重庆英才”、平湖英才等高层次人才103名、研发人员3592名,市区级创新创业示范团队61个。

精准选派各类优秀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2018年以来,招募32名“三支一扶”人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农业服务中心等岗位服务,招录272名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和学前教育公费师范生充实基础教育,选派1万余名教师、医师、技师开展“三师入户”助力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组织15家区属国有重点企业与龙驹镇和19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定向结对,组织52个创新创业示范团队、专家服务团助力乡村振兴,选派791名科技特派员下乡指导服务,选派30名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艺术家开展 “三师一家”下乡活动,打造一批“带不走”的人才团队。

一腔热情谋事业,一身本领循实务。平湖大地上,处处盛开的“人才之花”正加速转化为“发展之果”。

突出近悦远来

培育人才发展新环境

“不需要任何抵押,只要知识价值就可贷款,这对我们科技型企业来说,融资成本大幅降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重庆三铭重工有限公司负责人龙福建感慨不已,直呼“服务很到位,我们很满意。”

近年来,万州区致力于营造良好人才环境,使万州不仅成为投资者的热土、创业者的乐园,更成为吸纳人才的高地、圆满梦想的沃土。

拿出真金白银——

常态化设立1000万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和2000余万元的科技创新资金,出台支持科技创新若干财政金融政策30条,组建区种子基金、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累计获批企业248家、2.68亿元,引导发放商业贷款1.7亿元,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3家、市级科技型企业 583家。

拿出真招实策——

开通人才办事服务“绿色通道”,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贯彻落实重庆英才服务管理办法17条措施,优化充实“人才服务证”11项内容;出台“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助科技工作者作贡献”20条清单;筹建各类人才公寓900余套。支持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设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和中试熟化基地。

拿出真情实感——

开展“爱国情·奋斗者”“最美科技工作者”“最美科技创新团队”等专家人才和团队学习宣传活动,开展人才工作主题征文、新闻摄影、短视频比赛,面向全社会开展人才工作“金点子”征集活动,鼓励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

新时代的万州将以更加宽广的胸怀敞开大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集聚“平湖英才”,打造人才向往之地、集聚之地、辈出之地,为万州高质量发展汇聚磅礴力量。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