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江津片区)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
2月5日,重庆市召开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推进大会。江津区委书记唐大军在会上发言表示,2025年,江津区将坚持把重庆枢纽港产业园建设作为全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机遇,突出“枢纽”、“产业”两个关键,加快推动枢纽能级提升、产业发展提速、国际合作提质,着力打造标志性成果,在重庆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中奋力冲刺、作出贡献。
到4月底,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江津片区班列运货2.7万标箱,同比增长15%;新签约开工项目16个、总投资超175亿元。到12月底,班列运货10万标箱,同比增长11%;新签约开工项目40个、总投资超400亿元。
枢纽能级提升
预计全年枢纽港产业园外贸进出口额增长6%以上
陆海新通道(重庆江津—老挝万象—泰国曼谷—马来西亚)跨境铁路班列双向首发。图为满载40个标准集装箱化工原料的陆海新通道跨境铁路班列,从重庆枢纽港产业园(重庆江津小南垭站)鸣笛启程。
江津区将“枢纽能级提升”作为新一年发展的重要任务,全力以赴拓宽开放通道,构建链接全球的物流网络。
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核心,江津区将强化与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的高效联动,擦亮中欧、中老、中老泰等十大班列品牌,打造“东西南北”四向开放、“铁公水空”四网协同的国际多式联运枢纽。到2025年底,江津班列年开行量将突破2000列,同比增长11.1%,占比全市第一。
同时,江津区将加快构建现代化集疏运体系,推动支坪长江大桥、珞璜中梁山隧道等关键节点工程年内开工,打造重庆南下西出、向海图强的主通道;通过“通道+平台+贸易”的优势,推动通道物流产业融合发展,做优汽摩、农产品等“运贸一体化”特色班列,增强“渝车出海”等物流服务能力,打造辐射全球的国内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组织中心。预计一季度,重庆枢纽港产业园外贸进出口额增长5%以上,全年增长6%以上。
产业发展提速
全年新落地50亿元以上项目2个
万吨级海船“创新5”号成功首次驶进江津珞璜港。
产业发展是江津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2025年,江津区将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全力招引市场主体,深入推进央地合作。加强与中船集团、五矿集团合作,推动中船海舟灾备数据中心、内河绿色船舶核心配套项目年内落地,全年新落地50亿元以上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奋力打造国家重要产业备份承接地和全国重大技术装备集成创新新高地。
在项目建设方面,江津区将加快推进先进机电装备和物流产业园建设,力争4月底前,首开区完成总工程量的10%,已签约项目开工率达到98%,开工项目投产率达到55%;年底前,首开区内主要建筑实现封顶,大唐燃机、中联金先进材料生产基地等27个项目建成投产,实现工业投资、产值双重放量,全年签约项目开工率达到95%以上。
同时,江津区将突出产城融合,加快服贸中心、人才公寓、综合管廊等城市功能配套设施建设。年底前,新落地中冶先进金属材料研究院、冶金装备工业互联网中心等研发和测试公共服务平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际合作提质
力争全年实际使用外资超4800万美元
拖车正将火锅食材从小南垭铁路物流中心运往双福国际农贸城
江津区将“国际合作提质”作为新一年发展的重要方向,推动“三国三园”常态化运行,加强与老中铁路公司、塔纳楞陆港等沿线关键节点的合作,优化中老泰物流时效,完善海外服务体系。力争全年园区与老挝、泰国进出口贸易额增长50%,中老班列和中老泰班列开行列数和运输货值增长20%。
此外,江津区将搭建多元化国际交流平台,持续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策划举办国际产业发展推介会、东盟农产品展销会暨采购洽谈会等,力争全年实际使用外资超4800万美元。
依托冶金装备、新型储能装备、农机装备、船舶装备等成套装备产业集群优势,江津区还将着力构建“成套装备+散件组装+本地化运营”跨境供应链协同体系,力争全年出口整车(含KD件)超1万辆,扩大重庆制造在东盟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
唐大军表示,新的一年,江津区将以“干字当头、实字为先”的精神,举全区之力真抓实干、紧抓快干,推动重庆枢纽港产业园先行区率先见效、率先成势。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