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用‘积分’得到了金融机构的300万元贷款,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最近,位于重庆市大足区智凤街道的邓鼎计食品有限公司因为业务发展需要,急需一笔资金作为新生产线的启动资金。于是采用“经济·企业创新激励一件事”数字化应用中的“创新积分”,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很快便申请了下来,新的生产线随即“上马”。
同样利用“经济·企业创新激励一件事”数字化应用得到切实好处的还有重庆重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以从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主的企业。“我们当时正面临一种铝基覆铜板覆膜结构的新产品开发,因为资金短缺,导致这项产品的开发和专利申请一拖再拖。”该公司负责人唐果介绍说,后来在科技部门的支持下,该公司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没多久获批300万元。
“有了资金注入,该项技术花了半年时间便攻破了,我们随后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专利。”唐果介绍,2025年2月2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公告,该项专利成功获批。“我们从来没有觉得创新能力的转化来得如此实在。”唐果说。
这是大足区以数智科创为抓手,紧扣科技体制改革、创新主体培育、科技金融服务等中心任务,以科技部“标准化”+重庆“数字化”经验相结合,自主谋划建设的“经济·企业创新激励一件事”数字化应用,是数字重庆对企业服务版块下沉到基层实现三级贯通的基层实践。同时,应用致力于进一步丰富完善科技部创新积分体系,为全国创新积分制向中国西部地区、向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改革推广开展了先期探索。
该应用以高效服务企业创新发展为主线,围绕科技企业孵化培育、成长扶持、推动壮大这一重要任务,构建了创新主体培育、科技金融支持、科技人才服务和政策规划引领四个核心功能,推动多跨协同,提升大综合一体化治理能力,帮助企业在信息互通、贷款授信、创新扶持等方面持续发力、轻装上阵。
“通过整合数据资源、打通信息壁垒、重塑制度机制、简化服务流程,打造横向联通、纵向贯通、精准服务的‘数字+业务’大综合一体化工作平台,让数智赋能、服务企业创新发展。”大足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大足区通过数字应用场景建设,通过数字化手段极大地提升了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工作质效。重塑创新主体联动培育机制,通过数据比对形成“双倍增”目标企业“一本账”,智能筛选出培育目标企业3455家,筛选出退库风险预警企业79家。
“目前,该应用已升级市级应用。我们在迭代开发过程中将立足企业需求,突出实战实效,不断优化完善服务功能,构建全维度、立体化的企业创新发展服务体系,打造科技企业一站式服务平台让民营企业‘轻装上阵’,实现服务模式创新与科技体制改革的有机统一。将立足实战实效,加快推动在全市的复制推广,致力将该应用打造成为具有科技标识、重庆辨识的数智科创标志性成果。”该负责人说。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