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灾天气数智融合预报预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被认定为2025年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气象局供图
作为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超大型城市,重庆如何更好地防范极端天气、洪灾、地灾等自然灾害?7月15日,记者从重庆市气象局获悉,“致灾天气数智融合预报预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被认定为2025年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看重庆如何用数智技术精准预报致灾天气。
数值预报+AI
精准快速预测极端天气
据介绍,该重点实验室由重庆市气象局和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联手打造,由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王斌研究员担任重点实验室主任。实验室将重点研究如何用更智能的技术,精准预报暴雨、高温等致灾天气,助力重庆更好地防灾减灾。
该重点实验室要做什么?“简单说,就是要把‘数值预报’和‘人工智能’结合起来。”该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数值预报是用复杂的物理模型算天气,人工智能则能快速处理海量数据,两者结合就能更精准、更快地预测极端天气。
比如,重庆地形复杂、山多雾多,这给天气预报添了不少难度。重点实验室会重点解决这些问题:怎么整合卫星、雷达等观测数据,让预报模型更准;怎么用人工智能提升计算效率,更快给出暴雨、高温等预警;重庆的极端天气为啥容易致灾,怎么提前预判这些风险。
重点实验室会将围绕三个核心问题展开研究。重庆市气象局供图
发力三大核心问题
将建成国内领先的气象研究基地
“我们最终的目标是,把实验室建成国内领先的气象研究基地,培养专业人才,让重庆的灾害防御更精准,老百姓更安全。”该负责人表示,重点实验室会将围绕三个核心问题展开研究。
——致灾天气数值预报技术与可预报性研究,让天气预报模型更准。重庆地形复杂,山和大气、地面和空气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天气。重点实验室将用我国自主研发的高分辨率模型,整合卫星、雷达数据,建立快速更新的预报系统,让“几点下、下多大、下在哪”的预报更精准。
——人工智能与数值预报融合技术研究,让人工智能和数值模型结合得更好。人工智能算得快,能抓住天气变化的复杂规律。重点实验室将构建“区域-局地”一体化的0-12小时强降水智能预报模型,同时明确AI为啥能做出这样的预报(也就是“物理可解释性”),让AI和传统预报模型取长补短。开展人工智能技术与模式扰动技术、资料同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快速扩展集合预报和同化的样本数量,显著提高区域地球系统数值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
——致灾天气形成机理与灾害风险预警技术研究,清楚极端天气的“脾气”,提前预警风险。重庆80%的城镇依山傍水,一场暴雨可能引发内涝、山洪。重点实验室拟利用西南地区“天-空-地”多源气象观测数据和高分辨率数值模式数据,厘清复杂地形下致灾天气精细结构,解析复杂地形下致灾天气形成机理,分析这里的极端天气是怎么形成的,为进一步发展气象风险预警技术提供天气学理论基础。同时,利用气象、水文、地质、林业等跨行业、跨部门数据,以及承灾体信息、社会经济、公共卫生等数据,发展人工智能和物理模型耦合的灾害风险预警技术,建立分场景的灾害风险预警系统,提前预判哪些地方可能受灾,给出分场景的风险预警,比如“某路段可能内涝”“某河段可能有山洪风险”。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