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城区
北温泉街道结合便民集市服务应用打造“北泉夜市”
天生街道利用“141基层智治平台”研判分析基层治理难点堵点,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朝阳街道新房子社区改造后
北碚作为重庆“大综合一体化”治理改革的主战场、主阵地,致力于建立健全“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加快建设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努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治理新样板。 该区坚持从小处着眼办实事,从小堵点找大突破,在细微处做大文章,全力推动“大综合一体化”城市治理多点破题,全面开花。
小切口赋能大场景
北碚坚持急用先行,从大场景中找准小切口,聚焦应用的实战实效,提升城市治理效率和精准度。聚焦本质安全与便民惠民,推出“化粪池监管一件事”和“便民集市服务”特色应用,助力日常监管和事件处置效率提升明显,按时处置率100%,平均投诉下降66%。便民服务的“低保对象跨区协同服务多跨场景”,应急响应的“缙云山森林防灭火”应用,减负增效的“会海智治”场景,人文关怀的“重点人员居家生活智护”场景等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北碚实践”,已涌现在大街小巷,各项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充分体现了“小切口”赋能“大场景”的治理智慧。北温泉街道将“便民集市服务”应用、化粪池数字平台监管作为民生服务的小切口,积极探索“微治理”服务“大民生”的路子,让“文明味”与“烟火气”同向而行。
小网格构建大治理
在城市治理的探索中,北碚以“小网格”为支点撬动城市“大治理”,探索出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基层治理新路。积极构建“城市治理全面融入社区”服务机制,深度融合城市治理与基层治理,构建“家门口”网格体系,划分基础网格1108个,细化微网格5816个,打造多元化网格队伍,安排绿化、环卫、执法等基层力量充实网格“N”力量,作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全面融入“141”基层智治体系,有效服务基层减负,精准服务基层群众,进一步提升便民惠民水平,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更多可借鉴、可复制的“北碚经验”。天生街道通过创新“线上线下双网格”联动机制,深度融入全区智治体系,依托数字赋能,实现问题快速发现、进展实时反馈、办理高效快捷。
小改造服务大民生
北碚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通过“小改造”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大力开展路平整治、小微停车场建设、园林绿化提质、口袋公园建设、生活垃圾分类、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工作,2024年新增绿地面积57.9万平方米,新建小微停车场11个,新增错时共享停车泊位1371个,提档升级垃圾分类收集点2225个,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一系列“小改造”,实现服务“大民生”的目标,走出了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路径,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朝阳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活用数字平台,推动治理服务重心下移,实现社区治理高效运转,精准快捷服务群众需求,以“小改造”开“新篇章”。
下一步,北碚将锚定目标任务,从细处着手、从小处着手、从基层着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智慧城市,加快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标志性成果,彰显城市现代化治理体制机制改革成效,全方位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加快建设具有北碚辨识度的“大综合一体化”城市治理体制机制,实现中心城区体制机制改革探路的新突破,奋力交出优异的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北碚答卷”。
北温泉街道
核心商圈蝶变 彰显城市温度
每当夜幕降临,位于北碚嘉陵风情步行街的“北泉夜市”便会热闹起来。升腾的烟火气带着属于北碚的城市温度,向四面八方扩散。
步行街所在的北碚商圈,地处北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流量极大,历来是游摊小贩的“必争之地”。去年,北碚启动机构改革,北碚商圈交由北温泉街道管理。
城市的“面子”,群众的“肚子”,如何兼顾?细致调研后,北温泉街道决定依托嘉陵风情步行街打造“北泉夜市”,规范游摊小贩经营行为,并引入第三方管理团队专业管理。
“疏”与“堵”,在改革的牵引下同步推进。针对嘉陵风情步行街人流量大、商业矛盾多、游摊整治难等共性难题,街道围绕“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从“小切口”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街道携手职能部门,秉持问题导向原则,通过多维度、立体化的治理策略,聚焦秩序重塑、安全保障与环境卫生提升三大核心元素,对嘉陵风情步行街乱象进行整治攻坚。一方面结合“便民集市服务”特色应用打造“北泉夜市”;另一方面对店铺违规占道行为开展专项整治。
街道和相关职能部门紧密配合,积极推进“化粪池数字平台监管一件事”,在步行街设置6个气体监测报警设备。对步行街停车乱象进行重点整治。新增隔离石球100余个,修复隔离设施20余处,劝离违停机动车辆300余台,处罚违停机动车100余辆。同时,通过合理规划新增摩托车停车位300余个,劝离违停非机动车200余辆。
有效的举措,助力新生的“北泉夜市”人气渐涨,北碚城市“夜经济”日渐活跃,让浓浓的烟火气温暖着每一位北碚人。
北温泉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将继续从北碚商圈经营秩序维护、消防安全管理、整体风貌提升入手,谋划商圈规范管理服务大综合一体化场景,助力全区“大综合一体化”治理改革行稳致远。
天生街道
数字赋能智治 高效消除乱象
2024年12月6日,疾风骤雨突至。冒雨出门巡查的奔月路社区网格员陈艺,发现月华村48号道路附近行道树倒伏,花台破损。他立刻通过“141基层智治平台”将情况上报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协调城管局安排工作人员现场处置,很快消除了安全隐患。
小网格,蕴含大能量。近年来,天生街道配齐“1+3”网格队伍428人,动员专业人士、志愿者、高校学生等1546人成为网格“N力量”,打造“1+3+N”网格队伍,构建“全科网格”服务矩阵。
街道聚焦建强中枢,深度融入全区智治体系,依托“区城运中心+基层指挥中心+社区网格”三级架构,依据扁平化管理要求重塑机构,构建纵向一体贯通、横向协同联动运行体系,落实全周期闭环管理。共流转事件超2万件、任务超3万件,办结率达100%,基本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
街道突出AI智能建设,提高基层治理效能。在违停高发路段设置带有AI算法的智能摄像头,发现占道违停立即处置,让违停乱象得到有效遏制。
同时,在综合批发市场、背街小巷、学校周边等重点区域安装智能摄像头,将多种信息定位落图,人房地事物一图呈现,做到街情一屏统揽、全局一屏掌控、中心一键调度,让多数事件在两小时内办结。
此外,街道还创新构建“线上线下双网格”联动机制,推动网格员进圈入群,通过“发现问题—立即上报—中心调度—岗位处置”风险防范化解机制,着力提升圈群感知、服务、回应能力,实现群众需求及时处理、办理情况实时反馈、事件处理更加快捷。
天生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将围绕“三年形成基本能力、五年形成体系能力”目标,持续推进前端感知部署,强化数据分析应用,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利用基层智治体系建设赋能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朝阳街道
打好治理“组合拳” 优化环境聚民心
朝阳街道地处北碚区老城的下半城,三无小区多、老年群体多、安全任务重。近年来,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打好“建组织、优机制、解难题、送服务”的组合拳,把城市治理融入基层治理,走出了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新路径。
街道围绕“党建+网格”,坚持将“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形成“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四级组织体系。建立“日排查、周汇总、月分析、季评比、年总结”网格员工作机制,极大地发挥了网格员“探头”作用。
用活用好“一体化基层智治”“朝阳事事通”双平台,是朝阳街道建立数字化思维和数字化方法,不断提升支撑、实战、服务三个能力的创新探索。
“通过党建引领,整合网格资源,我们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不少。有了统一的平台和制度,我们可以更快捷地响应居民的需求。”朝阳街道天津路社区党委书记陈琳说。
据统计,2024年朝阳街道双平台收集、解决问题2万件,群众满意度达100%。
值得一提的是,街道还通过探索“互联网+网格+志愿服务”新模式,吸纳403名志愿者,带动大家共同参与城市治理;先后改造老旧小区6个,引导加装单元楼门禁系统68个,加装电梯80部,新增停车场4个、停车位约1000个,惠及群众8000户;谋划推进“碚暖新家”“滨江守护”综合场景2个,《老旧小区消防安全一表通》作为全区镇街首张特色报表上线应用;新房子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入选2022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优秀案例、南京路片区风貌改造被评为中国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优秀案例等。
朝阳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将秉持“共建力量来自人民、共治智慧出自人民、共享成果为了人民”治理路径,持续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社区、楼院下移,让群众共享城市治理成果。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