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号上午,第1眼TV记者从2025年全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会获悉,市交通执法总队率先打造完成了全国首个高速公路全要素实景三维模型,创新运用无人机激光雷达测绘、北斗定位、激光扫描、GIS+BIM、AI识别等技术,推动交通执法数智化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高速公路低空智能巡查处于全国交通领域领先地位。
该模型实现了对高速公路及其周边环境的全面、立体、直观的数字化呈现,涵盖了道路、桥梁、隧道、边坡、建筑控制区内的建筑物等各类要素信息。
目前,交通运输执法工作由“车跑人走”的传统模式向无人机自动巡航、巡逻车“北斗+AI”自动识别巡逻,违法行为AI智能识别、执法人员精准查处的“数智监管”模式转变,工作成效得到广泛认可。
特别是在2024年7月,交通运输执法人员利用无人机巡查发现G75兰海高速一品立交附近的一处高填方边坡挡墙发生变形和位移,执法人员借助无人机激光雷达进行三维建模,快速判断出滑坡迹象,为后续隐患处置提供了原始数据和有力参考,有效避免了垮塌、滑坡风险。同时,及时动员、协调并护送滑坡隐患范围内的村民搬迁至新的安置住房,隐患边坡重建工作得以迅速启动,快速有效避免了“梅大高速”类似事件的发生。
下一步,市交通执法总队将着力提升三维模型在应急处置、隐患排查、为民服务、风险防控、违法查处等执法领域的应用场景,持续完善“无人机+执法”数智化体系建设,加强数智化转型发展合作交流,推动建立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确保三维模型在数据共享、安全保障和技术融合等方面共建互通,全面夯实安全监管主体责任的防火墙。
据了解,2025年,市交通执法总队将继续推动数字变革,加快形成数字执法基本能力:
建设智能集约的数字基础设施全力推进“法治·交通运输打非治违”应用开发建设,迭代优化“渝快政”“渝快办”上线功能。
建立开放共享的数据资源体系深化运用DeepSeek等大型模型AI工具,探索“人工智能+执法”新模式,按照部省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建成“第三类大件运输车辆运行轨迹偏离预警响应”、“货车‘一超四罚’多跨协同治理”等场景功能。
形成协同高效的数字执法能力结合公路路政、道路运政、港航海事、轨道交通、工程质监、高速公路运行监督6大核心业务门类梳理,打造一批紧急高频、便民惠民、多跨协同的数字化场景,加快推进执法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掌上通”“全市通办”“川渝通办”“一件事一次办”。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