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数字重庆建设>赋能高效能治理>城市治理>城市空间治理

重庆智慧交通进入2.0时代 | 数字化赋能破解交通拥堵,重塑城市出行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4-11-26 16:55
发布时间:2024-11-26 16:55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最近,一则重庆繁忙路口多车联动掉头的新闻登上中央电视台,被全国人民所关注,并在网上引发热议。 

其实,多车联动掉头这种新型交通组织方式,只是重庆公安交管部门加快数字化建设,探索交通管理新模式的一项成果。 

数据统计,重庆机动车辆连年剧增,截至2024年10月底,重庆已有机动车951万辆,其中中心城区274万辆。重庆地形特殊,江峡相拥,山高坡陡,城市道路不易拓展,不少城市道路车流量高度饱和,道路拥挤成为老大难问题。 

在数字重庆建设中,如何通过数字赋能破解交通拥堵,成为智慧交通的重中之重。 

从无到有

“多车联动掉头”火遍全网

普通的十字路口,大部分都只有一条左转车道,可供车辆掉头。而在重庆沙坪坝区小龙坎正街,则有一个特殊的十字路口,这个路口最左侧的车道上,被4个掉头标志划分出4块区域,每块区域都能供一辆小轿车掉头。 

小龙坎正街是一条双向四车道的道路,道路并不宽阔,周边却分布着多个居民区,从居民区出来的支路,与小龙坎正街交汇形成多个路口。 

在小龙坎正街石碾盘路口,当交通指示灯绿灯亮起时,最左侧排队的四辆小轿车,同时完成了掉头。 

提出这种新型交通组织方式构想的,是重庆市沙坪坝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秩序大队副大队长刘辉。据刘辉介绍,此前,这里的路口因车流汇集成为交通堵点,如果遇到车辆违规掉头,更是乱得一锅粥。 

为了规范道路交通秩序,沙坪坝交巡警在道路中央加装了隔离护栏,但由此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路口掉头需求猛增,依然导致拥堵,附近居民意见很大。 

“我们现场观察发现,早晚高峰时段,平均每个路口每分钟要驶出左转车辆7到9辆,平峰时段则是5到7辆,四五个路口加起来便有二三十台车辆需要掉头。”刘辉说,他们也曾设想过延长掉头车道的绿灯时长,可这样又会加剧直行车道的拥堵,并不能解决问题。

“那么能不能让多辆车辆同时掉头呢?”大家一合计,觉得这思路可行,但要如何实现,还需要数据支撑。 

为了得到更准确、更能保障行车安全的数据,刘辉和同事们开着几辆车到一个偏远路段上,在地上用粉笔划线做好标记,反复进行了上千次测试,记录不同情况的转弯半径,又用得来的数据进行软件模拟,最终得到了最准确的转弯半径、最佳的车位间距等数据,再根据相关数据完善了交通信号灯配时,以及配置了相应的交通标志标识牌。 

2021年下半年,“多车联动掉头”这一新型交通组织方式在小龙坎正街石碾盘路口正式投用。投用后,各个路口的通行压力大大缓解,而且多车联动掉头显得井然有序,从未发生过掉头车相撞事故。 

现在,重庆已在石小路黄桷园路口、梨高路档案馆路口等18处交通繁忙路口推广使用。

潮汐车道

让四公里立交不再拥堵 

重庆南岸区四公里立交,曾是全市著名的堵点,但现在这里畅通了不少。对比前后,家住南岸区南城大道的市民陈畅深有感触。“每天早上8点出门,差不多要9点才能到单位。”陈畅说,自己在茶园上班,以前每天早高峰,四公里立交都非常拥堵,车流一直堵到了海峡路上。

四公里立交及内环连接道不仅是南岸区连接海峡路、学府大道、南坪环道以及茶园片区、回龙湾片区的重要交通节点,也是重庆中心城区连接内环快速路、绕城高速、以及渝黔、渝湘等射线高速的重要通道。 

据重庆市南岸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统计,四公里立交早晚高峰期间流量达双向每小时2万余辆,超设计通行能力178%,通行压力可想而知。而海峡路、四公里立交是陈畅上班必经之路。

改变从南岸交巡警在这里设置潮汐车道开始。

四公里立交连接内环快速路,是一条双向六车道的宽阔道路,平峰时期,车辆通行非常顺畅,不过高峰期,由于大量车辆涌入,会造成拥堵。 

为了打通这一堵点,南岸交巡警对此进行了一番深入调研。“我们发现,在早高峰时期,从内环往四公里立交的车辆非常少,因此下行的三车道往往处于空置状态。”南岸交巡警秩序大队民警唐磊介绍,支队多次组织现场踏勘、方案设计,并邀请交管领域专家反复论证、开展大数据模拟,最终确定了潮汐车道的治堵方案。 

所谓潮汐车道,即是在早高峰时期,通过交通组织调整,将原本的江南立交到四公里立交的一条车道,临时“变更”为从四公里立交往江南立交方向。 

变更后,上下行各三车道的交通组织分配,就变为了上行往江南立交方向4车道、下行往四公里立交方向2车道,增大了上行通行能力。 

为了确保通行安全,南岸交巡警还配套完善了智能交通车道信号灯、LED显示屏、潮汐车道智能伸缩门等智能设施,在早高峰来临时,道路中央的伸缩门则会开启,车道信号灯将会自动切换到潮汐车道模式,指引过往车辆通行潮汐车道,LED显示屏也会提示往来车辆车道变更信息。 

在高峰期过去后,车道信号灯、LED显示屏等则会切换至关闭状态,伸缩门也会关闭,以防止平峰时期有车辆误入潮汐车道。 

据统计,自潮汐车道投用后,早高峰时期四公里立交往江南立交方向的通行效率提升了63.8%,交通拥堵得到极大的缓解。 

“现在基本没遇到过堵死在路上的情况了,我到单位的时间至少提前了15分钟。”市民陈畅说。 

智能管理

为全市道路通行“做体检”

除了堵点的治理,在全市层面,一套更高层级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正在缓解重庆的交通拥堵情况,那就是重庆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的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智能管理应用。

国庆节,家住渝北区的市民王鑫带着家人去了一趟开州汉丰湖旅游。 

“原本我想哪怕早点走,也要堵在出城路上,没想到很是顺利。”10月1日早上6点过,王鑫和家人起了个大早,7点就驾车上路了。 

这并不是王鑫第一次国庆假期出游,前年10月,他也驾车出游,不过却在出城路上堵了一个多小时。 

让他没想到的是,这次出行却比较顺利,他一路沿着沪渝高速行驶,仅用了半天时间就到达了汉丰湖景区。 

在这背后,其实是智能交通系统,在为他“保驾护航”。 

“启动应急预案。”同样是10月1日早上7点,在市公安局交巡警指挥中心大厅里,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智能管理应用发出预警显示,G50沪渝高速黑石子互通往铁山坪隧道方向开始出现拥堵,指挥中心负责人当即发出指令,启动了应急预案。 

所谓的应急预案,其实是基于该系统的各种功能推出的一整套措施,内容包括调整周边路段交通信号灯配时、调派辖区交巡警到现场指挥交通、调度民警在相关关键路口分流疏导、通过导航软件推荐出行线路分流等。 

重庆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科研处综合科科长徐龙告诉记者,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智能管理应用是9月底刚投用的智慧交通应用,它能通过大数据收集、分析,对城区的路口、道路、区域进行分析,显示拥堵指数、拥堵里程等。“就像给人的身体做体检一样,一旦发现哪里有异常,就会发出预警。”

10月1日国庆节,出城高峰到来,该系统预警G50沪渝高速黑石子互通往铁山坪隧道方向出现拥堵后,随即按照预案,自动联系了高速公路交巡警一支队,派遣民警来到该路段,指挥车辆通过应急车道通行,临时提升了道路通行效率。 

同时,该系统自动调配了紧邻黑石子互通的海尔路、上果路等道路的交通信号灯的配时,增加了前往黑石子互通的红灯时间,将车流分散在了周边道路上,减轻了高速路的压力。

此外,该系统还联动了百度、高德等导航软件,向导航要经过该路段的市民推荐避堵线路,从而减小了该路段的车流压力。 

系统还会将指令直接下发到辖区多个交巡警支大队,发动支大队安排交巡警到附近路段进行调控,分散车流。 

“以前需要民警到现场用眼睛看,现在通过大数据,可以精准实施管控。”指挥中心负责人介绍,当天,从早上7点到晚上8点,重庆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共通过该系统,实施道路分流管控22次、信号调控249次、一键调警203次、导航引导发布175次,下发跨区协作指令19次,平均20分钟就能见到疏导效果。 

得益于该系统的运行,整个国庆长假期间,虽然重庆高速车流与同年往期相当,但交通通行速度提升了5.4%,也没有长时间长距离的拥堵发生。 

“该系统预计2025年4月将全面建成,将不断提升超大城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能力。”徐龙说。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