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江北区发展改革委、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局 做好招投标领域“加减法” 得出营商环境“最优解”

发布时间:2022-10-10 17:05
发布时间:2022-10-10 17:05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招投标,是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重要路径。在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中,由招投标环节所反映出的市场竞争秩序,是公平、开放重要的评判指标之一。

近年来,江北区发展改革委、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局坚持以江北区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为目标和契机,聚焦招投标领域各方交易主体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实施推进全流程电子招投标、当天办理备案、推进电子保函应用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保公平、提效率、降成本、优服务,持续优化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

其中,“加强招标条件公平性审查和违法违规查处,确保招标投标活动公平、公正”“推行全流程电子招投标、电子保函应用,投标保证金到期自动退还”等承诺,被明确写入《江北区打造最优营商环境10条措施》。

时间上做“减法” 效率上做“加法”

“由于白天耽搁了,下午5点才提交整套备案材料上传系统,本以为最快也要第二天上午才能办理,没想到的是,40分钟后便顺利通过挂网了。”

近日,某集团的工作人员在办理鲁能巴蜀中学操场地下空间改造工程初设及施工图设计项目相关招投标信息挂网时,被“江北效率”深深折服。

而这正得益于江北区“招投标项目备案挂网当天受理当天办结”的自我要求和主动加压,从承诺办结时限5个工作日,缩短至“当天办”,大幅降低了招标方、代理方的跑路次数。

“当天办”,绝非单纯的追求速度,其背后需要大量前期工作及专业辅助的有力支撑,才能兼顾效率与公平,这也倒逼着招标方积极落实主体责任、备案人员主动靠前指导和服务。

例如,工作人员会提前详细了解项目情况,通过流程培训、窗口指导、资料清单指南等方式展开靠前指导服务,项目类别、技术标准对应标准招标文件要求,做到备案时心中有数;招标方及代理方也会在上传电子招投标系统之前,更加仔细用心地准备和检查招标文件、清单图纸及相关附件等备案资料,以保障“一次过”。

与此同时,针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项目,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江北区还探索开通公共资源交易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尝试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和风险预判提醒等创新举措,以先做后补的方式,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的高效推进。

另外,去年以来,江北区大力全面推行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包括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文件备案、招标公告发布、评标专家线上抽取、相关信息公示、合同签订和合同变更等,让市场主体充分享受到全程线上办理、远程操作、无纸化运行等便捷体验。

未来,江北区将推进“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等创新举措,以进一步提升交易公平与效率。

成本上做“减法” 满意上做“加法”

招投标制度的持续完善和优化,给江北区市场主体带来的不仅是高效与便捷,还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真金白银”。

过去,企业要进入招投标平台交易,需要缴纳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保证金。这些资金被占用,无形中增添了企业的流动性成本。

而今,在江北区,一张保函便可轻松解决上述问题。

江北区在全市率先全面严格推行投标人或中标人以银行保函、保证保险和担保保函等替代现金缴纳投标、履约、工程质量等保证金。此外,江北区还在推行投标保证金线上办、当日退。

另外,江北区全面取消了交易服务费,投标人零缴纳,并明确区级政府投资项目招标代理服务费用由招标人全额支付,不得转嫁给中标人,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程招投标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

江北区还在积极落实“红名单”政策,“红名单”企业参与投标时,可按规定减少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低价风险担保,同等条件下优先被确定为承包商,更好实现守信联合激励。

项目做完了却不能及时拿到钱,也是众多投标企业的一大“心病”。

为此,江北区还打出了一套招投标项目资金保障的“组合拳”。

例如,江北区创新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审批及资金落实制度。在项目招标前,要求项目审批部门和财政部门分别对项目审批和资金落实等前置招标条件进行备案管理后,方可挂网招标,切实保障中标人的权益。

同时,江北区要求政府投资依法必须招标项目不得由施工单位垫资建设,并不折不扣落实按合同约定的进度节点支付至完成工程量价款的75%,有效消除延期工程结算、拖欠工程款的现象,优先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切实保障施工单位的权益,为项目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环境。

矛盾上做“减法” 公平上做“加法”

公开公平公正,可谓是招投标的生命,也是招投标领域优化营商环境的重中之重。

一方面,招投标信息的公开对称,是招投标过程公平正义的重要构成。

为此,江北区对招标方和代理方的信息发布主体责任提出了更高要求。

例如,探索建立招标计划提前发布制度,让更多潜在投标人提前详细了解招标信息;推行招标文件标准化,编制并督促推行、使用覆盖不同领域、不同类别的标准招标文件;对“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企业设置隐性门槛和壁垒”的行为进行专项整治;及时对投标人、潜在投标人在规定时限内提出的疑问和异议,进行针对性、实质性的公开答复等。

此外,江北区正在推行的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等举措也将进一步提高交易透明度,减少评标过程中人为因素干扰,遏制弄虚作假、串通投标、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等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交易行为,创建更加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

另一方面,要保障招投标的公平公正,建立强有力的全流程监管机制至关重要。

为此,江北区正在加速拓宽投诉渠道、健全投诉制度、规范受理程序。例如在市级标准招标文件范本基础上,在招标文件中要求增加区政府、区纪委监委、区行政监督部门的投诉渠道,强化违法违规零容忍、实施失信联合惩戒等。

今年,江北区还专门印发了《重庆市江北区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领域2022年度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2022年度营商环境专项整治线索征集的公告》,常态化、持续性开展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整治工作,强化日常监管和查处工作,营造公开、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的招投标市场环境。

另外,江北区每年还将开展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随机确定检查对象和检查人员,随机抽取项目纳入检查,并将抽查情况与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招投标全流程

1 项目取得审批手续

2 提前30天发布招标计划

3 编制招标文件

4 向行政监督部门办理招标文件备案(当天办)

5 开评标环节

6 中标候选人公示

7 中标结果公告

8 签订合同(网上办理)

9 退还投标保证金(当天退)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