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聚焦2024重庆两会 > 两会要闻

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参与城市无障碍体验——收集诉求推动形成两会建议和提案

发布时间:2024-01-19 10:59
发布时间:2024-01-19 10:59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保障残疾人和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的基础。

1月16日,沙坪坝区国盛三千城小区公交车站,代表委员们蒙眼出行乘车,感受盲人的世界。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今年全市两会召开前夕,在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青联的指导下,重庆日报尹明公益联合重庆陆海国际传播公益基金会开展了“共建新重庆 山城无障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题调研活动,邀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实地调研重庆在无障碍设施、无障碍服务等领域的建设成果和困难挑战,体验城市无障碍通道,听取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需求,推动形成该领域的两会建议和提案。

蒙眼出行乘车 感受盲人的世界

对残疾人群体来说,一个台阶就像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出趟家门如同经历莫大的考验,坐个公交可能是从未想过的尝试。

1月16日,220路公交车上,代表委员们蒙眼乘车,感受盲人的世界。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1月16日,志愿者向代表委员以及公益体验官发放眼罩和盲杖,邀请他们以蒙眼、拄杖的方式,和残障人士一起体验公共道路盲道真实情况与公共交通的无障碍设施与服务。

在蒙眼情况下,如何顺利坐车?过程中,大家“洋相百出”。

“不行不行,我感觉我要走到马路上去了,能不能有人扶着我”“我们到公交站台了吗?怎么一点感觉都没有”“啷个这么久公交车都还没来,到站了你们一定提醒我哟”......

1月16日,220路公交车上,代表委员们蒙眼乘车,感受盲人的世界。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从小区大门到公交站不过几十米的距离,一群人走了七八分钟,在候车时,他们嘴里还不停念叨着,生怕被遗忘了。

等了一会儿,202路公交车到站,但蒙着眼的人并不知道是乘坐这趟车。于是,志愿者挨个搀扶他们慢慢从前门上车,坐轮椅的朋友需从后门放下踏板后才能上车。

1月16日,沙坪坝站(公交站场),代表委员们蒙眼出行乘车,感受盲人的世界。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登车后,虽然大家都坐到了位置,但记者看到,蒙着眼的人紧紧抓着扶手,压根不敢动。

“我坐在车上特别晕,眼前一片漆黑,感觉时间停滞了,周围的人和声音都离自己特别远,就像被孤立了一样。”市政协委员、渝中区总工会二级巡视员王萍说,自己心里完全没底,如果没人搀扶根本无法蒙眼走路甚至坐车。

1月16日,沙坪坝站(公交站场),代表委员们蒙眼出行乘车,感受盲人的世界。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公益体验官、西南政法大学人权法博士黄小易也有同样的感觉,她告诉记者,当戴上眼罩后,整个人变得非常的无助和恐惧,在车上完全没有与别人交流,一直竖着耳朵听广播报站名,也很怕给别人添麻烦,不敢大声喊。

十多分钟后,到达目的地金沙天街,短短的几站,大家仿佛坐了几个小时。车辆停稳,司机也下来帮着打开踏板,协助坐轮椅的残疾朋友顺利下车。

下车后,王萍赶忙摘下眼罩,长舒了一口气,感慨道:“如果今后我在生活中遇到残疾人士,一定会尽力帮忙。”

走进残障人士集中小区 测评无障碍设施建设与改造

1月16日上午,代表委员们与肢残、聋人、盲人等残疾人朋友来到沙坪坝区国盛三千城小区,小区内地面平坦,可以满足无障碍通行需求。

经过其中一栋楼时,记者看到该栋一楼设置有无障碍坡道,坡道通往一家居家服务中心,隔壁是物业中心,中间被墙壁阻挡,物业中心门口并未修建无障碍坡道,只有几步阶梯。

1月16日,沙坪坝区国盛三千城小区,代表委员们搀扶盲人朋友一起步行。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随后,大家又来到小区3栋。据了解,国盛三千城小区居住着100多名残疾人,大多是听障人士,基本都住在3栋。

3栋的进门处建有无障碍坡道,大厅摆放着几排报箱。

“这上面的数字是凹凸不平的,你们来摸下是不是盲文。”这时,市政协委员、重庆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重庆嘉通机动车检测集团公司董事长王欣发现报箱每一格上显示的门牌号都是向外凸起的,他便邀请盲人朋友来摸一摸。

“我摸不出这些数字的意思,应该不是盲文。”一位盲人朋友仔细摸了好几遍,失望地说。

1月16日,沙坪坝区国盛三千城小区,代表委员们与肢残、聋人、盲人等残疾人朋友在小区测评无障碍设施建设与改造情况。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随后,大家又来到电梯口,乘坐电梯。令人遗憾的是,电梯内的按钮没有设置盲文,每到一层会有声音响起,但是不会提示到几楼了,同时也没有适配坐轮椅群体高度的按钮。

走出3栋后,代表委员们试着搀扶盲人朋友一起步行,他们慢慢往前走,来到小区里的磁器口街道渝馨家园和巧姐无声警务室。

“我们针对辖区听障群众较多的特点,不断健全预约、接待、报警、救助等工作机制,经过探索,打造了无声微课堂、无声微信箱、无声助力团、无声融乐荟等‘无声’系列品牌贴心服务听障群众。”值班民警介绍,警务室以社区民警何巧的名字命令,何巧专门自学了手语,并创建了该警务室。

1月16日,沙坪坝区国盛三千城小区,代表委员们与社区居民交流。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其他社区还有这样的警务室吗?”听到此,王欣发问。

“目前只有这一个针对听障群体的社区警务室,会手语的民警也不多,其实本辖区上门寻求帮助和服务的聋人较少,反倒是有很多外辖区的聋人找上门,一般的矛盾纠纷主要是由于无法交流导致沟通不畅。”该民警回答道。

“希望这样的工作室能成为模板并在公安系统大力推广,帮助更多残疾人朋友。”王欣说道。

在警务室的另一边,则是渝馨家园。此时,七八位老人正坐在会议室里开会,但现场异常安静,大家比划着手语,互相沟通交流。

“他们都是小区里的聋人居民,每天都会过来开实事茶话会。”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茶话会是80多岁的邓爷爷发起的,每天他在微信群里发布消息,邀请大家过来,把自己学习的知识和新闻分享给其他聋人朋友。

要从细节上关爱 把残疾人实际需求带到全市两会

“经过这次亲身体验,我才意识到现在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设备建设得并不完善。”市政协委员、重庆市煜昆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李涵涵此前更多的是关注青少年群体,对残疾人群体的了解甚少。

公交车有踏板,商场里有无障碍卫生间等等,虽然无障碍设施越来越多,李涵涵却认为这些远远不够,当自己亲自体验并与残疾人朋友交流后,才发现这些与残疾人的实际需求仍有差距。

“比如蒙眼坐公交车,因为我曾坐过,所以对车内有大概的印象,可要不是别人帮我找到位置,我压根不知道该怎么办。”李涵涵说,如果公交站台能够配备语音播报,盲人就可以知道该坐哪一路车、到站的公交车是哪一趟;如果公交车的座位上贴一个盲文标示,盲人一摸就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以及离门有多远,这样他们会更有安全感。

1月16日,沙坪坝站(公交站场),代表委员们蒙眼出行乘车,感受盲人的世界。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李涵涵还发现,当残疾人进了商场,没有服务人员上前指引,盲人若想去卫生间该怎么走,即便到了卫生间也不知道男女卫生间的区分。

“商场的无障碍卫生间也并不是设计得特别规范,比如坐轮椅的朋友进去之后就发现马桶一旁的扶手设计有问题,如果一个人上厕所会特别难。”李涵涵说,这些都是小细节,但细节往往最容易被忽视,她将把这次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残疾人群体反映的情况形成提案,带到全市两会上,呼吁社会各界以小切口的改造来更好地帮助残障人士出行和生活。

第一次参加无障碍体验的市人大代表、重庆瑞恩医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炳清表示,这样的活动办得非常好,很有针对性,对自己来说也是一次近距离走进和了解残障人士的机会。

1月16日,沙坪坝站(公交站场),代表委员们蒙眼出行乘车,感受盲人的世界。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体验中,一位聋人朋友告诉朱炳清,自己曾被困在电梯里两个小时,手机没电,又不能表达,无法求助。“我建议可以在电梯里安装屏幕播放电梯出现故障如何自救的视频,盲人听了之后才知道遇险该如何做,还有残障群体就医也十分不便,我会把他们的需求整理出来,写成建议带到全市两会。”朱炳清说,今后自己还会在不同场合进行呼吁,也希望媒体加大对残障群体的宣传力度,让整个社会都来关心关爱他们。

“这些年重庆残疾人事业得到了良好发展,从制度层面解决了残疾人的基本生存问题。”王欣谈到,随着社会进步,现在缺乏的是大家的意识还不到位,应该更深更细微地对残疾人的诉求给予呼应,不能是做了好事却没效果。

“我会找咱们渝中区残联了解情况,收集残疾人的需求,在全市两会上提出提案。”王萍说,比如残疾人乘坐公交车,她正好可以与来自公交集团的政协委员一起商量,如何改善残疾人的出行环境,让社会对残疾人更友好。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