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聚焦2023重庆两会>两会直播

直播回顾 |重庆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专题记者会

发布时间:2023-01-14 12:15
发布时间:2023-01-14 12:15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嘉宾:市人大代表、沙坪坝区委书记唐小平同志,市人大代表、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同志,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宝权同志,市经济信息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涂兴永同志。

主持人:张晓涛

【张晓涛】 10:00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

【张晓涛】 10:01  根据大会安排,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坚持稳中求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专题记者会,这是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三场专题记者会的第一场。今天,现场参会的仅为部分会内媒体,会外媒体和社会大众将通过华龙网图文直播了解会议情况。

【张晓涛】 10:02  过去一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成绩来之不易,最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张晓涛】 10:03  党的二十大立足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方位,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重庆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战略叠加,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地位更加重要、责任更加重大。

【张晓涛】 10:04  在昨天胡衡华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家应当感受到,今日之重庆具备了跨越赶超的坚实基础,站上新的发展起点,面临新的时代使命,前景美好、未来可期。

【张晓涛】 10:04  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帮助大家深入了解情况、增强宣传效果,本次记者会,我们邀请到相关领域的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府部门领导介绍情况,他们分别是:市人大代表、沙坪坝区委书记唐小平同志,市人大代表、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同志,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宝权同志,市经济信息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涂兴永同志。

【张晓涛】 10:04  首先,请唐小平书记发言。

【唐小平】 10:05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

【唐小平】 10:07  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是在全市上下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启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市政府工作报告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对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各项战略任务进行了系统部署,听了以后很受鼓舞、振奋人心。特别是报告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培育内陆开放新优势等等这些要求部署,对我们沙坪坝区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针对性。沙坪坝区作为重庆中心城区的科教文化大区、开放口岸大区,区位重要、地位重要,使命重大、责任重大,应有作为、也可以大有作为。这里,我把有关情况向各位媒体朋友作一个简要介绍。

【唐小平】 10:09  第一,面向新征程,我们将在系统重塑创新驱动新优势上全面发力。沙坪坝是重庆大学城所在地,是西部(重庆)科学城的主阵地、主战场,现在区里有16所高校,在校师生30万人、科技工作者10万人,去年全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了4.4%,有效发明专利达到了8600件、居全市第一,可以讲是人才聚集、成果富集,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在科技成果实际转化率方面并不高。如何将人才优势、创新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胜势,变现为“多打粮食”,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题目、亟待破题。为此,从去年以来我们下决心调整以往抓人才工作、抓科技创新工作的思路,坚持用创新的理念来抓创新,通过理念、方法、机制变革,来系统重塑创新驱动新优势。

【唐小平】 10:10  具体来讲,我们主要是以务实建好环大学创新生态圈为切入点,一校一专班系统梳理每个高校的创新资源和成果,在此基础上高位嫁接校企政各方资源,让市场主体、高校、人才、金融等资源产生“化学反应”,推动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为支撑、以产业为导向、以市场为牵引的创新驱动产学研融合发展模式。

【唐小平】 10:11  在工作当中,我们改变了过去一个高校建一个生态圈的传统做法,坚持围绕主导产业来构建创新生态圈,主要是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命健康、电子信息、软件设计等主导产业来构建环大学创新生态圈,目前我们已经清理盘活出闲置楼宇30多万平方米,正在打造创客港未来科技园、拾光阁数字软件园、华宇城生命科技园等“3+N”创新平台,我们清理出的闲置楼宇有80多万方,这还是一个初步数据,目前正在集中精力打造的有30多万平方米,所以空间非常大,目的就是要让科技成果真正为实体经济、为先进制造业服务,一切工作向“多打粮食”聚焦。我们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推动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600亿元,数字经济增加值占比超过50%。

【唐小平】 10:11  为了让各方英才近悦远来,在沙坪坝成就未来,我们从去年开始启动实施“沙磁菁英”“归巢行动”“青春筑梦”“人才三宝”四项人才计划,全力建设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去年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60人,努力把沙坪坝打造成为青春之城、创新之城,让这座城市不仅能育人,更能留人、养人、成就人。

【唐小平】 10:12  第二,面向新征程,我们将在加快提升开放引领能级上全面发力。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写进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沙坪坝区作为全国首列中欧班列始发地,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策源地,目前从沙坪坝区团结村发出的班列已经联通了113个国家335个港口,去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640亿元,这个数字占了全市进出口总额的4成多,小一半。可以讲在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战略中,沙坪坝肩负着重要使命。

【唐小平】 10:14  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将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全力拓通道、强枢纽、聚产业、提能级,努力在全市带头开放、带动开放。当前,我们正在全力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4+N”通道效能,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以数字变革引领智慧口岸建设,进一步促进铁公水空高效衔接、降本增效。全力推进国际物流枢纽园区高质量发展,推动自贸区提档升级,推动设立铁路口岸综合保税区、物流交易中心,努力让各类功能要素、口岸要素、制度创新要素在这个地方聚合叠加,呈现出乘数效应。全力加强招商引资,我们把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着力点放在抓好重大项目上,以招商引资作为切入点,壮大现代物流、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等枢纽经济集群,力争在五年内全区进出口总额突破4800亿元。

【唐小平】 10:15  第三,面向新征程,我们将在建设人民城市上全面发力。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特别强调了要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全面推进城市更新。沙坪坝区作为中心城区的大区,也是一个老区,应该说区位优势非常独特,地处嘉陵江畔、歌乐山下,江山辉映、山水可亲、人文荟萃。近年来,我们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绘就城乡共美新画卷,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

【唐小平】 10:17  当前,我们正在围绕东、中、西三大作业面,加快更新东部老城、建设西部新城、打造中部“诗意田园”,扮靓“群众家门口的风景”,推动全域空间优化、全域品质提升、全域产业升级、全域城乡融合,努力让沙坪坝长架子、长肌肉、长模样,真正把沙坪坝建成人们喜欢的样子。

【唐小平】 10:21  在城市更新当中,我们坚持把为人民和靠人民统筹起来,牢固树立惠民有感的工作导向,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以更多真实可感的变化来让这座城市有机生长。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从去年开始下决心治堵、治乱、治危、补短,启动了“四周四沿”整治,“四周”包括学校周边、医院周边、景区周边、商圈周边,“四沿”就是过境沿线、上山沿线、滨江沿线、干道沿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集中梳理扎实开展近33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和CD级危房改造,将排危治危与功能补短、环境美化统筹起来,努力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

【唐小平】 10:21  再比如,我们用绣花工夫盘活城市边角地,精心打造了像江山公园这样一批小公园、小游园,长期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的荒地,摇身一变成为老少皆宜、人见人爱的公园。像这样花钱少、群众获得感强的事情,我们今后要多做、做好。

【唐小平】 10:21  再比如,磁器口是重庆的一张名片,也是沙坪坝的一张名片,我们在推动磁器口古镇提升的过程当中,着眼于留住这座千年古镇独有的根和魂,不搞迁出原住民、过度商业化的开发,精心设计打造“古镇十二巷”,努力让古镇充满烟火气、人情味和幸福感,推动“千年老磁器”蝶变“时代新磁场”。

【唐小平】 10:22  在建设人民城市过程中,我们同步推进“党建扎桩、治理结网”工程,推动由传统的城市管理向数字城市治理转变,“把一切为了群众”和“一切依靠群众”结合起来,激发群众参与城市治理、城市提升的内生动力。比如:我们在乡村广泛推行“积分制”,发动群众一起动手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城市社区,推广“和顺茶馆”等特色品牌,石井坡街道团结坝社区探索“我为大家护一天、大家为我护一年”等好做法,就是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诠释。目前像这样好的做法已经在全区普遍推开。

【唐小平】 10:22  第四,面向新征程,我们将在传承优秀文化上全面发力。沙坪坝区是红岩精神的重要发祥地,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当前,我们正在深入开展“冠红岩之名、铸红岩之魂”实践活动,30万红岩志愿者队伍,已成为活跃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的流动风景线,在去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处处都闪现出志愿者的身影。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沙坪坝人不仅能够讲述讲好红岩故事,更能够以自身行动来诠释、来传承红岩精神,让红岩精神真正成为我们这座城市的精神地标,让人成为这座城市最美的风景。

【唐小平】 10:23  各位媒体朋友,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新沙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和市两会精神,重在破题、要在落地,关键在状态、关键看状态。我们将对标对表、知重负重,在工作中更好地统筹全局与一域、当下与长远、发展与安全,努力实现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我们将坚持以党建统领各项工作,始终保持奋进者姿态和创造性张力,全面落实“主官主责、领战督战,清单倒逼、榜单排名”,确保干得风生水起、带得风清气正、守得风平浪静,努力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靓丽答卷。

【唐小平】 10:23  沙坪坝这座英雄之城、青春之城、创新之城、开放之城,每一天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激荡着新的活力。真诚的欢迎大家更多关注沙坪坝,一同感受和见证“潮涌嘉陵、风动歌乐”的蓬勃生机。谢谢大家!

【张晓涛】 10:24  谢谢唐书记。下面,请张卫国校长发言。

【张卫国】 10:24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我叫张卫国,是西南大学的校长,这次也是璧山代表团的一名市人大代表。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本次专题记者会,首先我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西南大学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就围绕着“坚持稳中求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谈一谈作为地处重庆的高校,特别是西南大学应该怎么做,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张卫国】 10:25  昨天,我想媒体朋友和我一道,我们都听了胡衡华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报告中胡市长总结回顾了过去五年和2022年的工作,紧紧围绕未来五年实现“六个显著提升”的目标任务谋划了2023年11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作为高校的一名人大代表,我对其中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推动科教实力显著提升作出的战略部署,印象深刻。

【张卫国】 10:28  作为地处重庆的一所高校,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要把学校事业发展放在全国教育版图中去谋划,要摆在全市新时代新征程发展中去推进。我作为重庆高校的代表,特别是作为西南大学的代表,我一直在思考我们应该怎么做。我觉得西南大学应该必须更加聚焦“三个第一”,突出“三个并重”,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贡献出我们“高校力量”,要发出“西大声音”。

【张卫国】 10:29  第一,坚持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立德树人和引智聚才并重,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提供智力支撑。

【张卫国】 10:30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高校来说就是要培养一大批既具有高尚品德、又具有真才实学的创新人才,这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重庆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要打造成国家级吸引、聚集人才平台,这是我们一个宏伟的目标,在这方面市里面实实在在做了很多事情,比如近期市教委等六部门已经印发了《推动重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计划》,提出实施高等教育支持人才高地建设专项计划。作为重庆的高校我们应当要着力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构建起与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相匹配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展现新作为,真正推动以师育才、以才育才形成新的格局。

【张卫国】 10:33  西南大学围绕着“本科教育创一流、研究生教育抓创新、基础教育上台阶、继续教育促转型、教师教育成品牌、农科教育树标杆”的发展思路,综合施策、系统发力,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深化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改革,强化基础学科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目前,西南大学生物学、教育学入围“双一流”建设学科。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2个,这在全国所有高校中我们排在第12位。

【张卫国】 10:34  近五年来,学校录取重庆籍学生有17522人,这里面有硕士生4671人、博士生980人。同时,这五年我们在重庆就业创业的毕业生是18978人,也就是我们招的人比就业的人少一点,我们还是吸引外面的人到重庆来,为重庆发展源源不断输送高素质人才。我们在引才聚才方面,提出了“重大平台聚集人才、重大项目发现人才、重大任务培育人才、重大成果激励人才”的工作思路,加大了引育力度,在学校实施“四大计划”,即重点人才引进计划、后备人才补充计划、著名学者聘用计划和讲座教授延揽计划,打造一支由杰出人才、领军拔尖人才、骨干创新人才构成的“雁阵格局”。在这方面也很有成效,近五年来,我们学校的师资队伍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比如现在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由55%提高到75%,教师队伍中国家级人才由44人增加到109人。

【张卫国】 10:34  下一步,我们将牢牢抓住后继有人的根本大计,着力在推进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和一流师资队伍上下功夫,将立德树人贯穿始终,把引才聚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克服地域等客观因素影响,进一步营造“爱渝留渝、养育人才”良好氛围,我们要事业留人,源源不断为新重庆建设发展培养造就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张卫国】 10:35  第二,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关键突破与改革驱动并重,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提供新动能。

【张卫国】 10:36  高校是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承载着科学研究的重要职能。这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庆提出高水平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广阳岛智创生态城等一系列创新高地,在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资源上实现显著提升。从这个方面我们高校既看到了机遇,也深刻感觉到面临的挑战。高校要强化科学研究的战略力量、基础能力和产出效能,统筹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方法创新,要强化基础能力建设,推动前瞻性研究、引领性原创性成果重大突破,持续优化创新创造的供给侧和支撑度。

【张卫国】 10:38  从“十四五”以来,西南大学在科学研究方面先后部署了“大生物大农业、大生命大健康、大信息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四大领域,实施“种质资源创制、未来农业引领、生命健康守护、信息材料创新”等一系列计划,同时加快重点科技平台培育建设和重大科技成果孵化产出。

【张卫国】 10:39  我们学校现在有一批国家级平台,我们通常叫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比如资源昆虫高校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这主要是以蚕、蜜蜂,这些在全国都是领先的;我们有国家柑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全国最完整的柑桔种质资源;还有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智能传动和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一大批国家级平台,我们对这些平台着力提升其创新能力。

【张卫国】 10:39  同时,围绕着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建设,我们在科学城布局了未来农业、食品与健康、合成生物与生物制药、智能制造与大数据等重点研究领域。比如我们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围绕种业振兴,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种质创制重大科学设施,从2021年开始现在已经初见成效。

【张卫国】 10:40  “十四五”以来,学校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一共获得了28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全国重点实验室绘制完成了世界上首张千蚕高精度基因遗传变异图谱,这个成果入选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年度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张卫国】 10:40  下一步,我们将抓住重庆确定的智能科技、生命健康、绿色低碳等战略主攻方向,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推进有组织科研,深化科研评价改革,聚焦“培育大团队、构筑大平台、孵化大项目、产出大成果”四大任务,争取在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取得更大突破。

【张卫国】 10:41  第三,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助力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并重,努力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中争创新地位。

【张卫国】 10:42  我们知道重庆发展有特色、也有亮点,重庆自身也有良好的基础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这一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及繁荣文化事业、提高文明程度等一系列重点任务。作为高校,我想我们要聚焦产业亟需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主动谋划制定新的策略、新的计划,要推动科研论文、技术报告、实验室样品等一系列科研成果融入到发展之中,要转变为精神的动力、技术的能力和产业的实力,要牢牢占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高地,要真正把我们的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张卫国】 10:43  西南大学这方面一直在做的就是加强与企业、与政府的合作,突出创新过程高效组织和创新成果系统集成,我们以前是点散,现在要进行系统集成,要组建更多的创新联合体,通过创新要素、资源汇集促进创新效能提高。

【张卫国】 10:44  比如在这方面,我们积极服务于乡村振兴和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目前已经与重庆32个区县、4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围绕着产业链、完善技术链、提升价值链,在这方面我们也有很多成功的经验,比如助推石柱成为了“黄连之乡”、丰都成为了“肉牛之都”、巫山成为了“脆李之乡”、忠县“柑橘之城”,与涪陵区合作成立涪陵研究院,与潼南区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我们与北碚、与荣昌、与璧山、与大渡口、与沙坪坝都有很多很紧密的合作。在这方面近五年来,光是在农业方面我们推广动植物新品种品系100余个,推广新技术、新工艺120余项。

【张卫国】 10:44  比如在积极服务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方面,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要全面启动西部国际传播中心的建设,这是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所以我们围绕这方面做工作,比如成立中国南亚国家减贫与发展合作中心、澜湄合作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重庆在脱贫、在乡村发展方面的经验和方案,这方面也是我们走出去很重要的通道。

【张卫国】 10:45  还有在提升人文和文化水平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这是西南大学的优势,比如我们围绕着打造“渝字号”社科品牌,发挥红岩文化、抗战文化领域研究的优势,推动哲学和社会科学的积极作为,加快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大力厚植创新文化,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建成了侯光炯纪念馆,是国家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重庆只有一个。在这方面我们注重熏陶创新文化、弘扬创新精神。

【张卫国】 10:46  下一步,西南大学将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自身置于创新体系更加重要的位置,把创新链与产业链价值链衔接起来,实现教育体系和产业体系在人才、技术、管理等要素上共享共建,提升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的水平,我们还要开展一系列前瞻性、针对性和储备性研究,促进政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真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做出我们西南大学更大的新的贡献。谢谢!

【张晓涛】 10:47  谢谢张校长。下面,请赵宝权副主任发言。

【赵宝权】 10:47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我主要就重庆去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情况和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主要考虑向大家作一个介绍。

【赵宝权】 10:48  2022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战胜了“三二一”的严峻挑战(三即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二即疫情散发多发、俄乌冲突“两个变量”,一即持续极端高温天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体现出较强的韧劲和潜力,呈现“七个显著特点”。

【赵宝权】 10:50  一是最大限度克服旱情、火情、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影响,最大力气稳住了经济大盘。2022年我们经历了大灾大考,重庆人民英雄气概火力全开,汇聚起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磅礴力量,重庆这座光荣的城市更加彰显英雄的光辉。成立稳住经济大盘专班,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对接落实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举措和接续政策举措,出台系列助企纾困政策举措,全年为企业减负超过1500亿元。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9万亿元、增长2%。

【赵宝权】 10:52  二是最大努力争取国家支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73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354亿元,均创历史新高。签约投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49个、291亿元。西部首只渝遂高速公路基础设施REITs上市发行、募集资金47.9亿元。中西部首个金融法院获批落地。

【赵宝权】 10:53  三是最大程度发挥重大项目带动作用。有力推动成渝中线高铁、渝西高铁、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藻渡水库、向阳水库等开工建设。全年市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4104亿元、超年度计划14个百分点。城开高速建成通车、历史性实现了“县县通高速”,高速公路里程突破4000公里,路网密度西部第一。

【赵宝权】 10:54  四是最大力度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举办第五次、第六次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高标准启动重庆都市圈建设,7个配合国家部委编制的规划(方案)已出台6个,160个共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全年完成投资2336亿元、实现年度计划的127%。

【赵宝权】 10:55  五是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更加强劲。加速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广阳湾智创生态城,实施基础研究行动计划,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3%左右,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分别增长达24.3%、16%。

【赵宝权】 10:55  六是全力稳外贸、稳外资、优环境,内陆开放能级加速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货值增长36%。中欧班列(成渝)开行5000列以上、占全国开行总量近30%。万州机场国际航空口岸获批正式开放,成功创建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赵宝权】 10:56  七是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不断增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1万人、超年初目标11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3%左右,15件重点民生实事年度任务全部完成。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速。

【赵宝权】 10:57  2023年,我们面临着诸多战略机遇、政策机遇、市场机遇,将促进我市在更大空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为此,市委、市政府提出今年全市经济增长6%以上、争取实现更好的结果的目标,这个预期目标统筹当前与长远,兼顾需要与可能,既是为了对冲去年经济低基数影响,也与增长潜力相适应,有利于释放积极信号,提振市场信心。谋划制定2023年经济发展目标,低线是确定“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高线是争取“咬咬牙、会更好”的目标,体现了尽最大努力、求最好结果的要求。

【赵宝权】 10:58  我们要紧扣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的使命任务,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按照中央“六个统筹”要求,把握国家“五大政策取向”,强化市委“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工作导向,从战略全局出发抓主要矛盾,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抓住重大关键环节,奋力抓好7个方面重点工作。

【赵宝权】 10:59  一是着力推动经济企稳恢复提振。实施“提信心、稳增长、强主体”一揽子政策,实施《稳经济政策包(第三版)》,实施“抓项目促投资”专项行动,推动消费、投资、外贸“三驾马车”开足马力,争取全年分别增长6%、10%和3%,跑出经济恢复提振“加速度”。

【赵宝权】 10:59  二是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谋划实施制造业提质增效行动,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大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计划,大力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实施“2+6+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提升培育行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赵宝权】 11:00  三是着力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切实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做强做优做大国资国企,实施国企改革提效增能行动,扎实推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健全“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大变强”梯次培育机制,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促进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充分迸发、实力持续壮大。

【赵宝权】 11:01  四是着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树牢“一盘棋”“一体化”理念,实施一批牵引性项目,做强一批支撑性平台,加快推进10个川渝毗邻地区功能平台建设,落实一批关键性事项,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在主动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加快自身发展,努力成为西部现代化的排头兵、内陆改革开放的探路先锋。

【赵宝权】 11:02  五是着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提升内畅外联水平,扎实推进引外资促外贸,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强化改革破题,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更好地辐射西部地区、服务全国发展大局。

【赵宝权】 11:02  六是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行动,全力维护政治安全,全力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全力维护社会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赵宝权】 11:03  七是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施惠民暖心优服行动,千方百计促增收,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力争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以上;千方百计稳就业,深入实施“就在山城·渝创渝新”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千方百计优服务,继续滚动实施15件重点民生实事,让群众得到实惠、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增强认同感。我就像大家介绍这些情况,谢谢大家。

【张晓涛】 11:04  谢谢赵宝权副主任。下面,请涂兴永副主任发言。

【涂兴永】 11:05  各位记者朋友:重庆是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经过长期建设和发展,目前,我市拥有制造业全部31个大类行业,形成汽车、电子、装备、材料、医药、消费品等“多点支撑”产业格局。

【涂兴永】 11:05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发展的关键之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奋力抓好以制造业为重点的产业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这一重大战略任务,我们市经济信息委将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培育壮大、优质企业培育”三大领域,全力推进产业体系全面升级。

【涂兴永】 11:07  第一,聚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概括地讲,我们将推进“三个专项行动”实施,不断提升制造业规模和水平。一是实施传统支柱产业提升行动。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分行业推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加快中高端新品开发投放和现有产品迭代升级,2023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达到500亿元以上,促进制造业整体向高端化迈进;推动构建“产业大脑”体系,促进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能”,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力争2023年重点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2%,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0%左右;协同推进生产方式数字化、能源消费低碳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循环化,扩大绿色化改造实施范围,建设更多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发展更多绿色设计产品,打造更多绿色供应链,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制造业绿色化发展。

【涂兴永】 11:08  二是实施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提升培育行动。突出终端带动,强化投资项目牵引,优化生产力布局,抓牢长安汽车、赛力斯等整车企业,完善“三电”“三智”等配套体系,打造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力争2023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60万台;加快家用服务机器人、虚拟现实设备等新型终端产品发展,构建更为完整的电子元器件配套体系,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集群;策划实施好大尺寸晶圆、化合物半导体、硅光芯片、新型显示、智能制造装备、轻合金、创新药、分布式能源等引领性项目,构筑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装备、先进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特色产业集群;发挥场景牵引作用加速人工智能技术软件化封装,依托国家重大专项和头部企业带动培育卫星互联网创新创业生态,培育若干未来产业集群。

【涂兴永】 11:11  三是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行动。对接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发挥自身所长攻难关、破难题,争取在更多领域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聚焦主要产业链薄弱缺失环节,分链条引进实施补链强链项目,不断填平补齐产业链短板弱项。常态化运行保链稳链工作专班和行业工作专班,做好领军“链主”企业主要配件产品定期跟踪调度,提升关键核心零部件能力,确保产业链供应链总体稳定。

【涂兴永】 11:12  第二,聚力加快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概括地讲,我们将扎实抓好“三个重点任务”的落实,不断提升数字经济规模和水平。一是加速打造“芯屏端核网”数字产业集群。围绕万亿级电子制造业集群建设,深化推进补链强链、技术创新、融合发展、企业培育、供应链保障等举措,加快培育一批更具竞争力和更高发展水平的数字产业链条。持续锻造“长板”,滚动实施和引进一批重点产业链领域龙头企业和重大平台,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吸引更多关键零部件企业、原材料企业来渝发展布局。加快补齐“短板”,围绕重点产业链,分链条梳理关键共性技术,针对性布局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重大技术创新平台,强化基础研究,加快实现堵点技术突破和可持续迭代。力争2023年“芯屏端核网”智能产业收入达1.1万亿元。

【涂兴永】 11:13  二是加速实施软件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完善产业载体建设,有效盘活存量楼宇,吸引软件企业和软件人才来渝发展。聚焦工业软件、汽车软件、人工智能、信息安全、卫星互联网等重点领域,引进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培育一批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国家级“小巨人”企业、上市企业。推动出台以场景驱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积极争创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积极打造中国软件名园,建设中国软件特色名城。精心实施开源社区建设,探索构建开源软件生态。力争2023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总规模突破3500亿元。

【涂兴永】 11:14  三是加速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数字化转型引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国有企业“智改数转”;支持“链主”及产业链重点企业建设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一链一网一平台”试点示范,促进产业链大中小企业数字化融通发展;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支持鼓励广大中小企业使用轻量化、模块化、便捷化的软件应用,强长板、补短板,提升数字化水平。力争2023年,新建设10个智能工厂和100个数字化车间。

【涂兴永】 11:15  第三,聚力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优质企业。概括地讲,我们将实施“四个行动”,不断提升我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是实施梯度培育行动。出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实施意见等“1+6”顶层设计文件,聚焦“选种、育苗、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上市企业”六大环节,打造中小企业全成长生态。制定领军(链主)企业“一企一策”工作方案,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领军(链主)企业。

【涂兴永】 11:17  二是实施融资纾困行动。优化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夯实“渝企金服”服务平台功能,充分发挥好线上平台和线下服务机构作用,推动市区联动、产融互动,及时高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推动商业银行在信用贷、债券融资、知识产权抵质押贷等方面,根据企业成长阶段量身定制专属金融产品。

【涂兴永】 11:17  三是实施融通发展行动。搭建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促进大中小企业产品链接,支持大企业加大采购中小微制造业企业产品,评选认定一批试点示范企业。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伙伴计划,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供应关系稳定、供需信息互通、资源要素融通。

【涂兴永】 11:17  四是实施公共服务提升行动。打造“中小企业服务之家”,扎实开展“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专项行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办好“创客中国”大赛、智博会“专精特新”专题展览和集中发布活动,开展制造业领军企业“十大影响力年度人物”“专精特新”优秀企业家评选,营造企业发展良好氛围。

【涂兴永】 11:18  各位记者朋友,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征程要有新担当。我们将深入贯彻好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扎实抓好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培育壮大、优质企业培育三大领域,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不断提升我市制造业规模和质量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做出更大贡献。谢谢大家!

【张晓涛】 11:18  谢谢涂兴永副主任。下面,我们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记者朋友可以向4位嘉宾提问。大家提问前,请先报出所属媒体和个人姓名。

【重庆日报记者】 11:19  西部陆海新通道被写入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市政府工作报告对如何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也作出了部署,我想请问一下沙坪坝的唐书记,沙坪坝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策源地和始发地,今后如何更好服务这一国家战略呢?谢谢。

【张晓涛】 11:19  请唐小平书记回答这个问题。

【唐小平】 11:20  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这是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在西部地区带动开放、带头开放应当承担起的重大责任。那么对沙坪坝区来讲是我们提升发展能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大机遇。沙坪坝区将按照中央的部署,从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牢记“国之大者”,找准战略方位和定位,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以更大的担当作为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走深走实,服务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唐小平】 11:20  具体来讲,我们打算主要是围绕这样四个方面做好四篇文章:

【唐小平】 11:20  第一,围绕通道能级做好文章,强化“四向齐发”“四式联运”等通道集疏运体系,加快建设智慧口岸、重庆无水港,增设海外仓,建立海外集散分拨中心。

【唐小平】 11:21  第二,围绕制度创新做好文章,强化数字变革、系统集成,找准切口、大胆破题,扩大多式联运“一单制”、数字提单应用范围,探索建立新能源汽车国际铁路运输标准,特别是在这个过程中在制度创新方面,我们将按照市委的要求,一切着眼于市场主体的真实感受,在提效率、降成本方面有更大的作为,形成更多标志性、引领性、原创性的制度创新成果。

【唐小平】 11:21  第三,围绕要素集成做好文章,深化与RCEP、东盟成员国合作,策划组织一批高水平、高层次国际经贸活动,聚焦现代物流、国际贸易大力招引标志性、引领性的市场主体,推动企业、金融、人才等要素真正高效汇聚。

【唐小平】 11:22  第四,围绕形象提升做好文章,重庆要建设国际交往中心,我们沙坪坝区也提出要打造国际交往中心的重要承载地,我们将坚持规划、生态、基础、配套、景观“五个先行”,不断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开放之路,塑造更加开放的城市形象。谢谢!

【张晓涛】 11:22  谢谢唐小平书记,下面请继续提问。

【重庆之声记者】 11:22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请问西南大学在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打造国家吸引和聚集人才平台方面,还有哪些具体打算?谢谢!

【张卫国】 11:23  谢谢这位记者。对于这方面的问题,我们西南大学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重庆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三位一体”来统筹安排、一体推进,全力抓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地落细,真正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重庆的实践。

【张卫国】 11:24  比如在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方面,我们有这样一些考虑:一是要推进有组织科研促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科技优势和基础,加强科研组织建设,提高科研组织的组织性和引导性。把这个建好以后,我们要围绕着制约重庆发展的一些重点问题或者关键核心技术,开展系统集成攻关,制定出台有组织的科研实施指导意见等。

【张卫国】 11:25  二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一方面要加强基础研究原创引领和关键核心技术集成攻关,着力提升承担重大科技任务的能力,比如说我们围绕着生物育种、国家粮食安全,推进长江上游种质资源创制重大科学设施,着力支撑科技自立自强。

【张卫国】 11:26  三是构建人文社科自主知识体系,比如要聚焦乡村振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形成科研集群,推动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提升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咨政服务能力以及要服务于重庆要打造国际文化交往中心的战略部署。

【张卫国】 11:28  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方面:一是要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是我们最根本的任务、最核心的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要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计划、一流本科教育建设计划、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着力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我们是直辖市,有吸引人才的良好氛围,我们的人才也要更多通过自身培养。进一步打造全国“教师教育”和“农科教育”示范标杆,培养未来教育名师和现代农业建设者。

【张卫国】 11:28  二是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对照《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任务和目标,比如下一步要对接STEM,就是围绕着科学、工程、技术、数学等方面,包括芯片、种业、双碳等一些战略领域,制定相关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我们现在已经提出积极探索跨学校本-硕、本-硕-博联合人才培养模式,要培养高层次人才,全面推进“新农科”“新文科”“新工科”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初步形成综合性大学框架下人才培养特色,构建起厚基础、强交叉的人才培养机制。

【张卫国】 11:29  三是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发挥教师教育资源优势,发挥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培养基地作用,建立健全高校与基础教育学校、地方政府深度合作办学机制,使优质教育资源能够辐射出去,助力重庆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人民满意度。

【张卫国】 11:29  在打造国家吸引和聚集人才平台方面:一是引育实施高层次人才。聚焦一流学科、交叉学科,建设人才特区,着力打造高水平创新团队,努力把学校建成聚才“洼地”和用才“高地”。这方面我们要实行“一院一策”“一团一策”“一学科一策”,各个学院、各个学科的特点不一样,所以在这方面营造一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科学研究环境,为高层次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留出足够的探索时间和试错空间。

【张卫国】 11:32  二是培育青年创新人才。对标高素质创新人才能力要求,建立健全青年人才多维度可持续发展支持体系,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和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访学进修。加大博士后工作力度,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的高素质博士后队伍。还要改革人才评价体系,要分类评价、过程评价、创新型评价和发展评价,评价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在人才方面还要弘扬科学家精神,就像我们学校的袁隆平、侯光炯等,要弘扬科学家精神。谢谢。

【张晓涛】 11:34  谢谢张卫国校长,下面请继续提问。

【华龙网记者】 11:34  我想提问赵主任。我们关注到重庆这些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成效显著,特别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请问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措施呢?

【张晓涛】 11:34  请赵宝权副主任回答。

【赵宝权】 11:35  感谢华龙网这位记者朋友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发展的关心。三年来,我们与四川齐心协力,滚动推进160个重大项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提速、整体成势,带动了“一区两群”空间布局持续优化。

【赵宝权】 11:35  下一步,我们将抓住党的二十大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列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历史机遇,全面贯彻落实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细化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和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六次会议安排部署,聚焦重点领域集中发力、攻坚突破,推动实施一批引领性、标志性重大项目,努力形成更多的标志性成果。

【赵宝权】 11:36  例如,我们要强化成渝“双核”联动联建,携手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水平共建西部科学城;加快推进成渝中线高铁、成渝高速公路扩容等标志性工程,提速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今年争取59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成通车;在已经推进落地的43项便捷生活举措基础上,再谋划一批便民事项,让川渝两地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一体化建设,构建高效协同合作机制;探索创新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加快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建设。

【赵宝权】 11:38  围绕做大做强“一区”,做特做优“两群”,全面增强中心城区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梯次推动中心城区和主城新区功能互补和同城化发展,增强“一区”对“两群”的带动作用,提高全市发展的协同性整体性。加快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增强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深化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重庆西部片区)、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建设,推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我就作这些回答,谢谢!

【张晓涛】 11:39  谢谢赵宝权副主任。现在继续提问。

【公民报记者】 11:39  提问给涂兴永副主任。《政府工作报告》对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作了明确,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制造业投资增长12%以上,请问贵委今年有哪些具体举措确保完成目标任务?谢谢!

【涂兴永】 11:39  谢谢这位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制造业投资增长12%以上。从我们综合分析来看,实现这一目标有基础、有条件、有支撑,对此我们充满信心,我们将对标对表,精心落实落细各项目标任务。

【涂兴永】 11:40  围绕这一目标,我们将突出抓好五项重点工作:

第一,优存量。我们将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消费品等重点行业,突出高品质发展目标,抓订单、拓市场、促创新、上新品,相关产业全年产值增速均达到8%。

【涂兴永】 11:40  第二,促增量。优化投达产项目调度机制,助推已签约落地项目尽快开工,新建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力争255个市级重点投达产项目新增产值1300亿元以上。

【涂兴永】 11:40  第三,扩容量。以新兴产业和补链延链强链为重点,持续推进“专业招商、精准招商、资源招商、亲情招商”。对标年度市级重点项目坚持定期调度,继续组织实施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全年工业技改投资占比提高到36%以上。

【涂兴永】 11:40  第四,提质量。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引领,推动领军(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高质发展,不断提升企业产品附加值和产业利税率。

【涂兴永】 11:41  第五,稳变量。加快落实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水平提升重点专项任务,力争突破一批基础领域关键技术和产业化瓶颈,切实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回答完毕,谢谢。

【张晓涛】 11:41  谢谢涂兴永副主任。现在继续提问。

【重庆国际传播中心记者】 11:42  这个问题想提给市发改委。重庆是全国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一直非常重视民营经济和市场主体发展。请问,我市在助企纾困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张晓涛】 11:42  请赵宝权副主任回答。

【赵宝权】 11:42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你对重庆作为全国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的关心。下面,我就我市在助企纾困方面采取的措施和下一步的工作思考作一介绍。

【赵宝权】 11:44  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市场主体的持续健康发展。市委、市政府对市场主体健康发展高度重视,2022年以来,针对性出台了支持服务业纾困恢复10条、服务业恢复发展56条、工业经济平稳增长39条、促进消费恢复发展19条、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30条等政策措施,支持生活服务、文化旅游等行业纾困解难。2022年11月,我市疫情形势最严峻时,我市接续出台支持个体工商户和中小微企业发展12条、支持市场主体发展18条,进一步形成助企纾困政策合力。

【赵宝权】 11:45  同时,我们开展稳企惠企政策集中攻坚行动,分行业领域召开金融惠企纾困对接、文化旅游行业发展等系列座谈会,调研走访市场主体超7万户(次),汇编发放助企纾困政策措施清单和“口袋书”6万余份,向近800万人次开展线上政策宣讲,持续提升政策“直达性”“快捷性”。2022年,我市助企纾困政策累计惠及市场主体658万户(次)、为企业减负1503亿元;目前全市市场主体总量341.6万户,新发展市场主体增长16.6%。

【赵宝权】 11:48  下一步,我们将实施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力争今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60%;扎实推进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推出更多利企便民改革举措,出台“提信心、稳增长、强主体”系列政策举措。

【赵宝权】 11:48  今年1月3日,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集中发布了“抓项目促投资”“加力振作工业经济若干政策措施”等6个政策文件90条措施,还有加力提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大金融支持消费恢复等30余个政策文件正在抓紧谋划制定、预计在3月底之前将陆续出台,涵盖投资、财政、金融、消费、产业、科技创新、数字化变革、对外开放等11个领域。

【赵宝权】 11:48  同时,持续抓好我市稳经济政策包落实,目前《重庆市稳经济政策包(第三版)》已经发布,包括11个方面181条政策,政策内容和解读已经录入12345和相关热线知识库,确保各项政策在我市落地落实见效。谢谢!

【张晓涛】 11:49  谢谢赵宝权副主任。最后一个提问。

【重庆与世界记者】 11:49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产业链数字化水平。请问市经信委,重庆将如何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谢谢!

【张晓涛】 11:49  请涂兴永副主任回答。

【涂兴永】 11:50  谢谢。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机遇、塑造数字经济时代新优势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市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累计实施5578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建成127个智能工厂、734个数字车间,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升58.9%。这些数据说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不但是大趋势,同时作用非常明显。

【涂兴永】 11:50  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推进智能制造”的工作要求,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实施以下八个专项行动,具体讲:

一是实施咨询诊断和能力成熟度评估专项行动;二是实施龙头骨干企业引领示范专项行动;三是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四是实施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专项行动;五是实施产业链数字化水平提升专项行动;六是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专项行动;七是实施区域数字化转型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八是实施供给能力提升专项行动。

【涂兴永】 11:51  这八个专项行动都有具体的任务、实施步骤、实施路径和工作措施。我们将通过以上这八个专项行动的实施,推动我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力争到2027年,累计建设50个5G全连接工厂,50个创新示范工厂,打造500项新技术应用示范场景。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7%,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5%,制造业数字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回答完毕,谢谢!

【张晓涛】 11:52  谢谢涂兴永副主任。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到此结束。

【张晓涛】 11:52  各位记者朋友,刚才我们围绕“坚持稳中求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主题举行了专题记者会,4位嘉宾结合各自工作领域,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介绍了情况,并进行了互动交流,相信对大家学习贯彻此次大会精神有所帮助。

【张晓涛】 11:52  今天的记者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散会。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