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内机械轰鸣,一台台设备满转运行,工人们紧张有序地忙碌着……10月10日,节后上班第一周,荣昌高新区700余家企业已全面恢复生产,员工返岗复工率达100%。
“在今年第三季度招商引资中,我们成功引入47个项目落地,总投资206.5亿元。”荣昌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黄勇说,这些项目中不乏来自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项目新赛道的领军企业。
▲荣昌高新区已成为荣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荣昌区委宣传部供图
行业巨头纷纷落子,重大项目接连不断,新兴产业迅速崛起,这几年,以荣昌高新区为载体,荣昌区加快布局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协同发展,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牵住科技创新牛鼻子 产业升级步入“快车道”
走进重庆乾锋制药有限公司包装车间,一个个装满透明药剂的塑料瓶从自动生产线上鱼贯而出,工人们将成品运送到车间一角整齐码放,等待发往全国各地。“我们正加紧赶制一批高端次氯酸消毒液,将销往北美市场。”公司负责人田端介绍。
乾锋制药是中国先锋医药在西南地区布局的第一个生产基地。作为国内最早从事进口医药类产品营销服务的供应商,早在2018年,先锋医药便开始谋划转型,计划从销售端向生产端、研发端延伸。
“我们落户荣昌并非偶然。”田端说,在前期考察中,他们便注意到,荣昌区级财政每年会安排2亿元以上的专项资金用于高新区发展。利用这笔资金,园区加大了对企业创新研发的扶持力度,早在2018年,园区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就达4%,超出全市平均水平。
“新产品、新技术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田端说,正是看好荣昌高新区的创新前景,他们才选择落户于此。
荣昌高新区的前身为荣昌工业园区,距今已有30年发展历程。“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已成为我们加快产业升级的第一驱动力。”黄勇说。
围绕创新平台建设,荣昌高新区先后与清华、北大、浙大、中国航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大湾区科创服务中心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立起市级以上创新研发平台77个。今年以来,重庆吉棠生物技术研究院、重庆瞰景空间大数据研究院、华西(重庆)生物技术研究院和华西(重庆)新材料技术研究院等9家研究院相继落户荣昌高新区。
为培育创新主体,荣昌区陆续出台了《荣昌区科技型企业2019—2020培育行动计划》和《荣昌区以国家高新区为引领促进科技创新实施办法》等扶持措施。抢抓政策机遇,高新区加快培育了一批“专精特新”企业,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攻克了一批技术水平领先的关键技术。譬如,今年8月,以生产笔电外壳为主的东矩金属便成功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自主研发的铝合金快速成型技术,简化了繁琐的脱模流程,使生产成本降低了三分之二。
“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园区发展活力正在凸显。”黄勇说。目前,荣昌高新区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3家,在科技部火炬中心最新评价结果中,荣昌高新区在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122位,较2019年提升了17位。
聚拢上下游企业 集群竞争力凸显
在经济学中存在着一种“虹吸效应”,即一个地区产业规模化、集群化程度越高,对周边资源的吸附力也越强,从而叠加出的发展潜力也越大。
经过近几年的转型升级,荣昌高新区已形成由千亿级消费品工业、智能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大数据区块链、运动健康和农牧高新组成的“6+1”现代产业体系,吸引了唯美(马可波罗)陶瓷、惠达卫浴、华兴玻璃等一批行业龙头争相落地。
“以龙头企业为牵引,聚拢上下游企业补链成群,是我们提升集群竞争力,凸显产业‘虹吸效应’的重要着力点。”黄勇说。
今年3月,作为荣昌高新区四大特色产业园之一的电子电路产业园再次扩大“朋友圈”,以生产PCB电路板为主的鑫科源电子有限公司成为园区新投产的企业。至此,这个“无中生有”发展起来的电子电路产业园,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便聚集了50余家上下游企业,建成集原材料配套、电路板印制、电子电路应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集群。
▲依托电子电路产业园荣昌进一步扩大产业集群效应。荣昌区委宣传部供图
从零基础到建链成群,企业为何纷纷入驻荣昌电子电路产业园?
“成本和配套是我们的主要优势。”该产业园负责人刘尚佺说。电子电路是生产电子产品的重要元件,尽管荣昌已将电子信息产业纳入“6+1”现代产业体系之中,但多年来,其电子电路供给仍主要依赖于浙江、深圳、广东等东部沿海地区。
2020年,荣昌捕捉到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在高新区拿出上千亩土地,成功吸引到四川绿然集团投资150亿元,打造了川渝首个电子电路产业园。园区建立起污水处理、物流配送、产品研发等八大服务中心,能为入驻企业提供融资、政务办理、运营管理等全周期“一站式”服务。
“完善的产业配套为我们降低了30%以上的运营成本。”重庆鑫科源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刚告诉记者,以排污为例,公司自建污水处理厂至少要投入上千万,而进驻园区后,他们只需按15元/吨每月的标准缴纳费用,即可实现污水集中处理,不仅节约了企业成本,还省去了资质办理等麻烦事。
截至目前,荣昌高新区已建立起重庆轻纺消费品产业园、重庆眼镜产业园、重庆陶瓷产业园、重庆电子电路产业园4个市级特色产业园。以园区为载体,高新区不断扩大产业链“朋友圈”,累计吸引720家企业入驻,其中规上企业313家,开辟出产业发展“新蓝海”。
融入双城经济圈 激发新动能
每天清晨,一辆辆冷链车就会从荣昌紫燕百味鸡食品生产基地缓缓驶出,将新鲜的卤制品配送至川渝两地500多家门店。“为了保障门店供应不断档,我们国庆期间也在加紧生产,产线覆盖了百味鸡、藤椒鸡、夫妻肺片等20余类产品。”基地负责人杨蕴丽说。
位于荣昌高新区的紫燕百味鸡是上海紫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西南地区布局的唯一一家生产、加工基地。就在国庆节前夕,紫燕食品正式登录上交所主板,成为继煌上煌、绝味之后,国内卤味市场的第四家A股主板上市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9月14日披露的招股书显示,紫燕食品计划募集资金净额5.65亿元,而其中一部分将用于荣昌食品生产基地二期建设,打造紫燕食品在西部地区的中心工厂。
“辐射带动川渝乃至整个西南市场,荣昌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杨蕴丽认为,荣昌地处成渝两地“黄金节点”,近年来,随着重庆向西,成都向东,成渝这对CP越走越近,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荣昌发展步伐加快。
在交通方面,荣昌积极对接对外大通道,打通东接沿江通道、南接西部陆海新通道、西接川藏通道、北接“渝新欧”“渝满俄”通道的“四向通道”,衔接周边机场、港口、铁路枢纽,构建起便捷高效的多式联运体系,共同做大产业圈。
“过去,荣昌主要面向主城发展配套企业,因距离主城较远,多年都难得引进一两个大企业;而现在,我们面向成渝两个大市场,众多区域性大企业纷纷落地。”荣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了让企业安心谋发展,荣昌建立起企业专员制度,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政府贴心、高效的服务,也坚定了我们扩大在荣投资的信心。”杨蕴丽说。今年8月,受疫情影响,公司十余台从成都返回的冷链车被滞留在高速路口。正当她焦急不已时,企业专员第一时间对接了相关部门,帮忙完善了审批事宜,为其办理了绿色通行证,解决了公司物流受阻的燃眉之急。
如今,“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小事不过夜、大事不过周”的务实作风已成为荣昌招商引资的一块“金字招牌”。从2017年到2021年,荣昌高新区工业企业从446家增加至720家,工业总产值从560亿元增长到884亿元,2021年完成工业投资150亿元,年均增速在20%以上。
“接下来,我们还将在现有产业基础上,积极对接川渝市场,让荣昌的企业走出去,把更多优质资源引进来。”荣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