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中华鲟从画里游出来了。”国庆假期最后一天,参观“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重庆单元展区的北京市民刘丽艳,用手机扫描“童画长江”展示柜上的二维码并将镜头重新对准柜中画作后,难掩惊喜之情。
“童画长江”的四幅作品来自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系列活动“笔记自然铭记党恩——长江流域自然笔记大赛”,以通柜形式展现在重庆展标墙一侧。孩子们以童真的视角,记录眼中长江流域的美丽生态和生活在江中的可爱生物。作为成就展中唯一一组全部由孩子创作完成的绘画展品,这个展项成为“只此青绿”的重庆展区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着参观者们在此驻足、凝视。
郝娴意是为这件展品感动的参观者之一。她带着女儿来到成就展,希望能从小培养孩子的家国自豪感。当她得知这些画作都是由重庆小学生绘制时神色变得非常温柔。“这场展览展示着我们国家过去十年的历史巨变和伟大成就,在新时代出生成长起来的孩子们是怎样感受生活的,这一点很重要。这个展品正契合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郝娴意说。
“在参观完重庆展厅后,我对‘长江大保护’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参观者陈书平来自长江(重庆段)的下游湖北宜昌,对母亲河长江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感慨地说:“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到个人都参与到了长江的保护中。特别是,这些孩子们的画作真实地反映了‘长江大保护’的意识已经植根于下一辈的脑海中,这对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每一个物种的消失,都是人类走向孤独的脚步”是重庆自然博物馆展厅里的一句话。“世界自然保护联盟7月21日宣布,长江白鲟已经灭绝,这是一个悲伤的消息。除了白鲟,长江里还有不少珍稀水生动物的生存状况都不容乐观。”重庆自然博物馆馆长高碧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保护野生动物,要与灭绝速度赛跑。
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危起伟的团队估算,白鲟功能性灭绝的时间大致为1993年,即自然种群无法进行繁殖活动,灭绝时间则位于2005年至2010年之间。
减污、扩绿,加快调整经济结构……重庆不折不扣落实“共抓大保护 不搞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今年7月21日,重庆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关于近五年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重庆交出一份近五年来的“环保成绩单”——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居11省市首位。
此外,监测数据显示,目前,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用于评价鱼类资源总量的单船捕捞渔获量增长幅度达到300%以上;监测渔获种类数也呈现明显增加,长江鲟、岩原鲤、胭脂鱼等珍稀物种在渔获物中的出现频率,已由“稀见”等级提升至“偶见”或“常见”等级。长江鱼类资源已得到明显恢复。
“目前,长江大保护已成为中国共识,十年禁渔、长江保护法深入人心,我们通过AR展示‘童画’里的长江鱼,就是希望公众更好地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人与自然、生态与文化和谐发展。”高碧春说。
今年1月,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得益于长江重庆段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地理风貌和近年重庆长江自然生态与文化遗产保护成效,4月,长江重庆段被纳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目前,重庆市各区县策划储备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共计270个,涉及博物馆纪念馆、遗址遗迹、特色公园等。
长江横贯重庆全境,长江重庆段达691公里,占长江全长的近11%。三峡更是长江的标志性河段,拥有世界首座水下博物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世界最大人工洞体——816工程等一批重量级文化标志,是长江流域最具融合特性的文化形态,是长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长江文化中具有极高的辨识度,以重庆库区为主体的三峡移民精神时代价值鲜明。
“重庆已成立高规格的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正在加快编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实施方案》和《保护规划》。我们将突出三峡特色,打好三峡牌,加强上下游协作,推动长江重庆段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力争把长江重庆段打造为新时代长江文化新地标。”主题成就展重庆展览办工作人员王德雳表示。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