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巴南区深入践行“文旅富民”战略,以活化利用独具巴渝风格、巴县传统和巴南特色的传统民居为抓手,探索资源盘活新模式,挖掘乡村旅游新亮点,打造“巴县老院子”文旅区域公用品牌,让隐匿在时光沉淀里的巴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
截至目前,巴南区已升级打造了彭氏民居、朱家大院等老院子20处,开发乡村旅游特色精品线路5条,年吸引游客1399.6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62.3亿元,带动村民就业2.76万人,走出了一条“以文塑旅、以旅兴乡”的新路径。
彭氏民居 刘纪湄 摄
老院子的“前世今生”
巴南的前身是千年历史名邑巴县,早在5000年前,巴人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作为重庆唯一以“巴”命名的区,巴南就是巴国、巴郡、巴县历史的传承地,是巴渝文化的重要承载地。
地处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的巴县,水运畅达,陆路密布,自古就是川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中枢。商业活跃、发达,巴县的大地上出现了一座座精致、富裕的民居大院,如:木洞镇内的黄家大院,有悬山式小青瓦屋顶、穿斗式木构架、八字朝门,“寿”字形瓦雕和门窗雕花精美无比;天星寺镇芙蓉村的别花山房,融合了江南元素的马头墙、风火墙建筑风格,又结合川渝地区穿斗房结构,其石门、石刻、石雕突出而独特;位于石龙镇的覃家大院,木板壁雕刻栩栩如生,镂空窗花,装饰福禄寿喜、福寿八仙、人物故事,富含人文底蕴及生活情趣……
朱家大院 郑彬 摄
据统计,巴南分布着明清遗存古建筑200余处,其中,以杨沧白故居为代表的名人故(旧)居约30处,以彭氏民居、覃家大院、朱家大院为代表的民居大院约150处,以万寿宫、一品殿为代表的宗教场所院子约20处,在数量上和保存完好程度上均位于全市前列。
“从这些老院子里,走出了许多巴县的历史文化名人,如近代民主革命家、政治家杨沧白,以及新中国首任女大使丁雪松等。还有的院子承载着历史风云,如故宫文物南迁重要周转地等。”巴南区文化旅游委主任万耀东介绍,巴南提出了“老巴县 最重庆”的口号,决心打造以“巴县老院子”为核心的“古镇、温泉、巴县老院子、美丽乡村”4大文旅品牌,推出“巴县老院子”文旅IP。
覃家大院 郑彬 摄
让老院子“活”起来
热爱到处旅行的刘晓波,每到一个地方最感兴趣的就是老房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家住在一个有十户人家的大院子,叫作‘石塘口’,记忆中大人们一起家长里短,小孩们一起嬉戏,生活过得很简朴,却有很多欢笑。”刘晓波说。
正因为在老院子里留下了美好的童年记忆,让刘晓波对这些建筑情有独钟,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老院子,也想为更多人找回那份温暖、平实的生活气息。
走进巴南区天星寺镇花房村,穿过弯曲小径,映入眼帘的“花房筑·明院”就是刘晓波打造的院子之一。
这座“老院子”原是村民赵玲家闲置了十几年的农房,长期无人居住、杂草丛生。2019年,她将老房子折算入股,交由合作的设计策划公司刘晓波经营。
旧石板铺就的院坝里,一座座竹亭村舍掩映在蓝天绿树之间,房间里有可以仰望星空的天窗,有供孩童们玩闹的滑梯,有藏于房间深处的酒窖……“我从来没想过猪圈还能变成这么典雅的酒吧,黄土房子能变得这么漂亮!”赵玲连连赞叹。
如今,杨沧白故居、彭氏民居、黄家大院、别花山房、花房筑•明院、朱家大院•学苑书院、五斗丘小院、十全堂、花境院子、覃家大院等20个老院子已“重生”,以崭新的姿态开启了新的旅程。
别花山房
让乡村旅游“火”起来
除了改造老旧农家土屋,巴南区还将区内古代、近代建筑资源活化为民宿。
坐落于南彭街道的朱家大院,始建于清同治五年,依山而建,是由前阶梯踏道、正大门、围墙、6个天井、98间大小房屋组成覆式的四合院建筑群。
朱家大院 郑彬 摄
旧石板铺就的院坝,穿斗小青瓦屋面、硬山式顶、蔑竹夹灰粉墙、福禄寿几何纹窗花、老木梁、宽敞的廊檐……“古朴雅致的建筑风格,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年代,太有感觉了。”置身老院子,游客们连连称赞。
经修缮,市级文保单位朱家大院变身学苑书院,集图书馆、美术馆、手工坊、小剧场等为一体,免费对外开放。既保留了古建筑的原有形制、文化古迹和生活格调,又展现出独特魅力和新活力。
十全堂 郑彬 摄
目前,巴南已完成全区老院子资源调查摸底,将木洞、丰盛、南温泉、东温泉、天坪山等5个重点发展区域,串联周边户外运动、健康养生、农业休闲、亲子游乐等资源有效融合,设计了茶香花海之旅、古镇温泉之旅、民宿乡情享趣之旅等“巴县老院子”精品旅游线路3条,每条线路平均可串联打卡“巴县老院子”2个。
除此之外,为做足“老院子+”文章,巴南区创新融合发展模式,以“老院子+民宿”聚人气、“老院子+展陈”聚文气、“老院子+艺术”聚商气、“老院子+运动”聚名气,采用“政府主导+社会投资+村集体入股”多元化合作模式,推进“老院子+”产业发展。目前,全区已累计投入各类资金3.2亿元,带动20个村增加集体收入600万元,变“沉睡”资源为发展活水。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