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构建川渝一体化洪水蓄泄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安全保障规划来了

发布时间:2022-11-15 18:19
发布时间:2022-11-15 18:19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近日,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安全保障规划》(后简称《规划》),提出构建“双圈、两翼、四屏、多廊”的成渝地区水安全保障总体空间布局。

“双圈、两翼、四屏、多廊”

《规划》共涉及重庆29个区县,包括中心城区及万州、涪陵、綦江、大足、黔江、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璧山、铜梁、潼南、荣昌、梁平、丰都、垫江、忠县等27个区(县)以及开州、云阳的部分地区。

《规划》系统性明确了加快区域水网建设、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构建现代化水治理体系等的重点任务,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开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依据。

根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对区域开发保护的总体要求,针对不同区域水安全保障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规划》提出构建“双圈、两翼、四屏、多廊”的水安全保障总体空间布局,明确不同分区保障策略和重点,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其中,“双圈”即重庆都市圈和成都都市圈;“两翼”北翼为川东北、渝东北,南翼为雅安、乐山等地区;“四屏”以盆周的岷山一邛崃山一凉山、米仓山一大巴山、武陵山、大娄山四片为重要生态屏障;“多廊”以长江干流及其重要支流等为廊道。

到2035年,“多源互补、引排得当”的成渝水网体系基本建成,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高效绿色、安全可控、协同融合、智慧现代的水安全保障格局基本形成。

2035年将建立有效的流域防洪体系

《规划》重点涉及保障防洪安全、保障供水安全、提升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构建现代水治理体系等五方面工作。

根据长江流域综合规划、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等要求,针对长江上游水情、工情新变化和新问题,统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外、上下游、干支流洪涝关系,坚持“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防洪治理方针,以重庆中心城区、合川区,四川乐山市、泸州市、宜宾市、成都市金堂县、达州市渠县等江河交汇城市为关键防护对象,优化洪水出路,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防洪控制性水库,因地制宜实施分洪工程,整体性推进长江干流综合整治和支流防洪体系建设,形成川渝一体化洪水蓄泄格局。

在长江干流川渝河段,针对成渝地区上游洪水峰高时短、内部洪水出路不足等问题,统筹考虑长江上游和中下游防洪需求,完善骨干泄洪通道建设,强化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其中,重庆市中心城区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

在嘉陵江流域,针对防洪工程体系薄弱、城镇建设挤压行洪空间等问题,构建以沿江城区提防和护岸为基础、干流防洪控制性水库为骨干、支流水库及河道整治等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洪减灾体系,确保重庆市中心城区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潼南区、合川区等沿江城市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

《规划》指出,到2035年,建立有效的流域防洪体系,1~5级江河堤防达标率超过90%。

构建两江互济、河库联调的水资源配置格局

在保障供水安全上,《规划》提出要加快区域水网重大工程建设。在重庆都市圈,将依托长江、嘉陵江自然水系及供水设施布局,统筹配置本地水、过境水和外调水,以渝西水资源配置等重点骨干供水工程为核心,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增强区域水资源调配能力,提升稳定水源供水能力,提高供水安全保障水平,构建两江互济、河库联调的水资源配置格局,为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提供更高水平的水资源保障。

在提升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上,《规划》提出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强化三峡库区生态综合治理,共筑水生态安全格局。

此外,在构建现代水治理体系上,《规划》提出要深化川渝河长制联防联控机制和重点领域改革,协同推进水利科技创新,全面提升水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 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