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造农村人力资本”到“金融脱贫攻坚机制创新”,再到“完善政策性农业担保”“培育高素质农民”……过去5年,全国政协委员、民盟重庆市委会副主委、市教委副主任温涛一直围绕“农村经济发展”这个关键词书写“委员答卷”。
建有据之言、献务实之策,离不开脚力的磨练、脑力的考验。作为一名连任的全国政协委员,自2017年起,温涛就开始参与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的调研和评估,并带领团队聚焦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领域的现实问题开展研究。此后5年,他的足迹覆盖了重庆、四川、河南、广西、宁夏等20多个省区市。
在基层实地走访调研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让温涛对农村经济发展有了更深的思考。
履职五年来,他坚持紧跟国家大政方针,从自己专业领域出发建言献策,一年聚焦一个“小切口”,持续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村有很多基层改革试点,这些试点是百姓智慧的集中体现。”温涛以农业保险举例说,有些地方发展的是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有些是收入保险,有些是天气指数保险,有些是“期货+保险”的应用,多种形式可以适应不同领域、不同地区发展的需求,这些保险产品品种业务的创新可以在不同地区复制推广。
2020年,温涛提交的提案《以普惠金融创新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呼吁设计更多符合农业农村产业所需的普惠金融产品,形成“金融机构+乡村普惠金融服务站+农户”的服务模式,充分发挥线下村级普惠金融服务站的作用。
该提案建议得到了农业农村部等相关部委采纳,有关部委评价该提案“调研扎实、发现问题精准、对策针对性强”,并得到了中央领导肯定性批示。
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温涛提交的提案《加快“互联网+”时代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育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议调整关于高素质农民培育的一些具体措施和方式方法,也被相关部门予以采纳。
从过去的高校教师到如今的教育管理者,身份的转变让温涛的履职视角也发生了一些转变。
“今年,我将围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等方面建言。”温涛说,他建议在西部布局更多“双碳”学科,促进成渝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联动发展;围绕成渝地区的产业发展(如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来调整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打通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间的壁垒,鼓励一些偏向培养职业技术、职业技能的本科专业吸纳高职院校学生深造,培养更加成熟的劳动技能人才。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