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公园西路北拓工程 摄/李显彦
空港新城悦港北路畅行坦途,勾勒交通便捷新图景 摄/李显彦
龙湖桂香苑改造后焕新,居民于此惬意栖居 摄/李显彦
统景镇中坪村陈家湾,田园美居绘就诗意画卷 摄/幸锡锐
渝北仙桃数据谷,是科技与自然交融的智慧新城 摄/李显彦
2月8日,渝北区城市攻坚行动推进大会召开,为全区城乡建设指明了方向——全面提升现代化城市整体大美水平,提质打造幸福美好生活新空间。
以此为契机,渝北区住房城乡建委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为核心理念,以城市更新提升行动计划为引领,在城市交通建设、城市更新改造、乡村振兴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形象提升,一幅城乡融合发展的新画卷正徐徐铺展。
织密交通经纬线 从“通勤焦虑”到“出行自由”
“交通是城市的血脉,血脉畅通才能肌体强健。”渝北区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说。
面对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断头路”“停车难”等顽疾,渝北区以城市更新提升行动计划为引领,切实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聚焦城市路网建设、交通配套、公共停车场建设等关键领域,不断优化完善,全力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形象提升。
据渝北区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渝北正构建“轨道+公交+慢行”多网融合体系,让城市“血脉”更畅通。其中,轨道交通15号线一期工程首次在西南地区采用8.8米级土压平衡盾构机,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实现单洞月均450米,最快达600米每月的“渝北速度”。5月8日,观月东路至包茂高速王家互通交通项目正式开放通车,有效减少了王家场镇主街过境车流,提升了周边物流车辆的通行效率,降低了空港东路现状通行压力。今年1-4月,渝北区城建基础设施投资成绩亮眼,完成71.3亿元,增速高达48%,其中自主板块更是以92%的增速领跑。特别是在城市轨道及路桥隧道路等重点项目上,渝北区共谋划184个项目,2025年拟实施107个,年度预计完成投资64亿元,1-4月已完成投资20.5亿元,进度达32%。其中,白杨溪路西段、花石路、秋成大道地产段等项目的完工通车,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极大地提升了市民的出行体验。
“停车难,一直都是市民较为关心的出行问题。”渝北区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说,针对“停车难”这一城市顽疾,渝北区印发《城区“停车难”问题整改工作方案》,以碧津公园立体停车项目为试点,打造“钢铁森林”式智慧停车楼。
据介绍,该项目占地339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设智能停车位496个,采用垂直升降技术实现“秒入库”。
“以前碧津公园周边车位‘一位难求’,节假日拥堵能堵半小时。”渝北区锦湖路居民李女士对即将投用的停车楼充满期待,“相信碧津公园立体停车楼的投用,以后来这边会更加方便。”
城市更新进行时 从“老破小”到“幸福里”
“城市更新不是大拆大建,而是要在方寸之间织就幸福。”渝北区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说,在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该区围绕老旧小区改造、电梯更新项目和城中村改造等方面精准发力,加速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在双龙西路片区,改造后的沿街店铺外立面保留了老渝北的青砖灰瓦,又融入了现代玻璃幕墙元素;青砖铺设的巷子路面干净平整,两侧增设了怀旧主题文化墙,片区内还开辟了特色休闲场地,摆放了休闲座椅、绿植和健身设施。“现在的小区环境变好了,住起来更舒心了。”居民李先生感慨。
实际上,双龙西路片区的改造只是渝北区城市更新的一个缩影。
在城市攻坚行动推进大会后,渝北区住房城乡建委更是将城市更新作为重要任务,全力推进。
据悉,渝北共谋划了68个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更新项目,2025年拟实施52个(新开工21个、续建18个、完工13个)、策划储备16个,年度预计完成投资14.82亿元。
同时,成功争取2025年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15189万元用于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其中,汉渝路片区老旧小区配套基础设施改造工程等8个项目新开工,宝圣西路片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等2个项目已完工,居民居住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更让居民惊喜的是,老旧电梯更新工程,则让“悬空老人”圆了“下楼梦”。在龙溪街道某20年房龄的老小区,新安装的电梯轿厢内,居民王婆婆正带着孙子体验:“以前爬7楼要歇3次,现在刷卡乘梯,10秒到家。”
截至目前,渝北区已完成24个小区107台老旧电梯更新改造,惠及群众数万人。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更新的‘硬骨头’,既要啃下征拆‘硬任务’,更要织密民生‘幸福网’。”渝北区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31户征拆、120亩土地腾退难题,该区采用“专项债+专项借款”组合融资模式,6个月内实现协议签订率100%,交地120亩,跑出城中村改造“加速度”。
“征拆不是终点,而是美好生活的起点。”该负责人说,改造将摒弃“大拆大建”模式,转而以“绣花功夫”雕琢社区肌理。未来,这里将引入智慧农贸市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口袋公园、健身步道,让原住民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宜居”。
目前,渝北的城中村项目正稳步推进,学堂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提速推进配套基础设施(一期)建设;朝阳、同德两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已完成2025年项目申报,正完善征地补偿方案、资金平衡方案并申报专项债。
乡村振兴新范式 从“环境杂乱”到“诗意栖居”
在统景镇中坪村“有家磨坊”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青瓦白墙的农房错落有致,石磨景观与五彩稻田相映成趣。
“以前这里环境差,现在成了乡村旅游打卡地。”村民陈大姐指着自家改造后的民宿说,周末客房常常爆满。
作为渝北区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有家磨坊”项目改造48户农房及周边环境。项目以“家”与“石磨”为设计元素,打造豆语亭、麦浪里等五大主题院落,形成“乡村体验+亲子研学”特色产业。
“我们鼓励村民以改造后的农房入股,与村集体合作开发民宿、餐厅。”渝北区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说,该项目预计将带动村民年均增收2万元。
除了“有家磨坊”项目外,渝北区住房城乡建委还围绕洛碛镇大天池村杨家槽传统村落实施了建筑风貌塑造和品质提升工程。这些工程保留了乡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根脉,让传统村落焕发了新的生机。
走进洛碛镇大天池村杨家槽传统村落保护,只见一座座古朴的民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石板路、青瓦房、木雕窗……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底蕴。
“这些老房子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村民王大爷站在修缮一新的祖屋前感慨道。
渝北区通过“政府主导+村民主体+社会参与”模式,对杨家槽等传统村落实施建筑风貌塑造和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保留了石板路、青瓦房等历史肌理,同时新建污水处理设施、旅游步道等配套工程。
“传统村落保护不是‘博物馆式’封存,而是要激活文化基因,让古村落‘活’起来。” 渝北区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渝北区正探索“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2024年全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800万人次,综合收入突破30亿元。
从立体停车楼的“钢铁交响”到传统村落的“青瓦新韵”,从轨道列车的“银色长龙”到乡间小道的“花香满径”……城乡建设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接下来,渝北区住房城乡建委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推动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渝北区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目标
一、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数量
2025年推进实施204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重点项目:
◎双桥路、春华大道-腾芳大道立交工程将完工投用
空港新城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PPP项目在建子项目将于2025年内竣工投用
◎两江新区-长寿快速通道、三纵线改造等项目将加快建设
◎椿萱大道二期项目加快前期工作
二、老旧小区改造
计划
◎完成宝圣西路等6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新开工义学路片区等15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电梯更新
实施1041台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住宅老旧电梯更新项目
城市更新项目
持续推进巴仙水文化创意中心、西柚社创综合服务体、空港工业园老旧街区(厂区)转型提质项目、西南汽贸城等6个城市更新项目建设
特色街区与社区建设
◎加快悦来特色生活街区、万科现代社区建设
◎以轨道站点为核心,打造双龙湖临空片区城市功能品质提升项目,融合生活、消费、创业新场景
三、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重点实施项目
完善场镇功能、消除安全隐患,谋划实施王家、木耳、石船等老场镇提升改造项目。加快石船镇、兴隆场镇C、D级危房项目改造,王家场镇外立面瓷砖隐患整治项目
特色示范片
持续打造统景镇中坪村“有家磨坊”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
建筑风貌提升
实施洛碛镇长江沿岸建筑风貌塑造和品质提升二期项目,完成青木村等131户房屋建筑风貌塑造和品质提升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