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动态>政务动态>区县动态

搭平台聚要素 渝北区市场监管局助力民营经济向“新”求“质”

发布时间:2025-02-18 10:24
发布时间:2025-02-18 10:24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GDP连续16年重庆第一,科技竞争力保持重庆第一,规上工业总产值占重庆1/7,重庆每下线3台汽车就有一台“渝北造”、全球每生产20台手机也有一台“渝北造”……这一串串亮眼的数据,正是渝北工业大区强劲发展动力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渝北区市场监管局积极作为,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推动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公平竞争拓宽市场准入大门

在渝北区政务服务中心,前来办理企业开办手续的李先生表示,以前办理这些手续需要跑多个部门,提交多份材料,耗时费力。但现在,渝北区全面推进“企业开办一件事”改革,将多个关联的单一政务服务事项整合为一个环节、一次办理,企业开办实现了1个环节、1份材料、1个窗口、0.5个工作日办结的高效流程。

“真是太方便了,我早上提交的申请,下午就拿到了营业执照,还送了一套印章。”李先生表示,拿到的印章套装包括企业公章、财务专用章和法定代表人名章,这些都是渝北区为新登记企业提供的贴心服务。

据统计,2024年渝北区存量经营主体已突破20万户,全年新登记企业1.1万户,位居重庆第三。其中,民营企业占比高达98.1%,新增注册资本242.5亿元。现存民营企业79883户,同比增加3.5%,占全区企业总数的97.0%。

为降低创业门槛,渝北区积极推行住所承诺制、集群注册、“一照多址”“一址多照”等便利化措施。通过与公安机关建立经营主体住所动态库核实、添加机制,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不跑路。目前,已添加200余个住所地址,极大推进了住所便利化登记。同时,对全区70余家集群注册机构实施备案管理,建立起标准化集群注册登记机制,为民营企业创业创新营造了宽松氛围。

在渝北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征程中,破解企业迁移难题也是一项重要举措。记者了解到,渝北区针对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不断优化企业迁移流程,深入推进“企业迁移一件事”改革。

值得一提的是,渝北区还积极推行跨省市“云迁移”工作。2024年底,“川渝云迁移一件事”正式上线运行,办理环节、申请材料、办理时限大幅压减。企业跨省市多次跑动变为迁入地一次提交、全程网办,切实为经营主体减轻了流动成本。

四川省中奕鹏昊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就是从成都市成华区迁移至渝北区的受益者之一。该公司由于经营需要,准备从成都市成华区迁入渝北区,公司经办人员来到渝北区政务服务中心市场监管窗口咨询,经过窗口工作人员全程指导,通过渝快办“川渝云迁移一件事”专区,集成化注册登记新模式顺利完成了迁移调档、名称变更、住所变更登记等业务,这也是重庆市颁发的首张川渝“云迁移”企业营业执照。

要素保障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

2024年,渝北区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核心,以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为导向,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年融资金额高达7.95亿元,不仅超出了历年总和,还在重庆质押融资金额中占比17.41%,位居重庆第一。

据统计,渝北区共举办了3次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企对接会,覆盖了200余户中小微企业。此外,渝北区还按照融资金额的0.2%进行奖补,兑付了130万元的质押融资奖补资金。一家参与对接会的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企业正是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成功从银行获得了贷款,这对我们的创新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渝北区走访对接了多家区属金融机构,鼓励他们设立知识产权贷等普惠产品。一家金融机构的代表表示:“我们积极响应渝北区的号召,推出了知识产权贷产品,降低了入围标准,让更多的企业能够享受到这一政策红利。”

同时,渝北区还立项了5个服务机构,为他们提供一对一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咨询及现场服务。这些服务机构不仅跟踪落实每笔知识产权质押手续,还根据企业需求搭建银企对接桥梁。

在专利转化方面,渝北区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渝北区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搭建了公益性服务平台和银企对接平台,为市场主体提供专利检索、评估、知识产权供需对接等公益性服务。同时,他们还制定了专利转化扶持政策,对中小微企业获取专利技术、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工作给予补贴。

科技创新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渝北区深入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和《质量强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部署要求,结合“数字重庆”战略,积极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质量强区的融合与互动。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渝北区的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397.10亿元,增长7.6%,总量位居重庆第一。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渝北区市场监管局积极履行质量服务职能,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重庆泰山电缆有限公司全面推进装备智能化、自动化升级,集成ERP、MES等8大信息系统,产线自动化水平与生产效率显著提升,获重庆市数字化车间认定。通过装备智能化、自动化升级等创新实践,提高了生产效率,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0余亿元,荣获了第八届重庆市市长质量管理奖提名奖,并获得了50万元的质量品牌资助奖励。

除了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外,渝北区还注重打造品牌创建培育梯队,充分利用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深入开展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在渝北区市场监管局的引导下,重庆传音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投入3290万元进行数字化建设,建成集成信息化、数字智能化车间50条,建立供应链中小企业数字化系统,实现质量数据标准化,与链上企业共建供应链质量管理平台,实现质量数据在经营活动中高效率共享,提高质量响应和处理及时性,实施更加有效的质量预防和改进,促进产业链供应链整体质量水平提升。

与此同时,渝北区还开展了“大手牵小手”行动,鼓励链上企业之间开展质量技术联合攻关和质量一致性管控。重庆市天实精工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链上企业之一,积极响应链主企业推行的各项战略联动,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将传音科技公司作为质量标杆,不断提升专业化协作和配套水平,成功获得了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的称号,并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获得了一个亿的资金支持。”

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技术服务,渝北区的智能终端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技术基础得到了夯实。传音科技的一位市场销售人员表示:“我们的产品销往非洲、东南亚、拉丁美洲等海外市场,客户覆盖老、中、青,产品占当地市场份额50%以上,销量居全球第五。这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我们的不断努力。”

数字化转型不仅提高了市场监管的效率和准确性,还为质量强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据统计,渝北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了235.6亿元,增长36%,规模稳居重庆第一。同时,渝北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69.1亿元,其中汽车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双提升”。

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广大民营企业定能轻装上阵、稳健前行,在重庆现代化建设中大放异彩。渝北区市场监管局也将持续优化民营经济服务机制,推出更多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务实举措,让重庆民营经济之树“枝繁叶茂”。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