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动态>政务动态 > 区县动态

让“沉睡”的土地“活起来”!重庆南川“农地入市”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4-06-25 10:00
发布时间:2024-06-25 10:00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6月21日,随着成交倒计时的结束,重庆市南川区神童镇车阳社区的23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由重庆市神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428万元的价格在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摘得。

去年3月,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启动,南川区入选国家试点名单。当地瞄准“完善规则明晰、程序规范、监管到位的入市流程”目标,围绕“试制度”和“试项目”两条主线,探索建立了入市全流程管理“四个一”工作机制。目前,已实现“农地入市”成交5宗,42.7亩,成交金额1035万元。今年5月,南川区入选自然资源部农地入市试点“入市程序规范顺畅”典型示范案例。

“农地入市”激活乡村产业

过去,由于城乡二元的土地制度限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自由流通受限。现在,通过改革赋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市场交易中和国有土地一样享有同等权利,实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大大激活农村土地资源发展潜力。

最近,南川区木凉镇玉岩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洪良忙着张罗新项目。在区规划自然资源局的支持下,村里根据镇党委、政府的部署,按照入市条件和资源禀赋摸排用地。他们打算从闲置、废弃、低效利用的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入手,筛选出一块9亩大小的农地准备“入市”,用于发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

“辣椒是我们主导产业之一,亩均收入8000元左右。”木凉镇人民政府镇长杨鹏介绍,今年镇里新发展了2000亩辣椒,全镇种植面积达到了4000亩。

过去,农作物得“看天吃饭”,辣椒出产收购价格随市场波动较大,椒农规模发展信心不足。现在为保障椒农收益,镇里准备延伸辣椒产业链条,从种植向精深加工延伸,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此次用于入市的土地,就是准备发展泡椒工厂。

“建设泡椒厂将给我们带来三个好处。”杨鹏说,一是强村公司入股建厂,村集体预计增收100万。二是工厂投产后预计带动村民稳定就业40余人。三是促农增收,预计提升鲜椒收购价0.5元/斤。

在“农地入市”政策的支持下,一家企业表达了落地建厂的愿望。但万事开头难,一下子要投入数百万元买地,让投资人“压力山大”。

“为此,我们准备采取‘先租后让’的交易方式。”杨鹏介绍,“先租后让”是先将土地出租给企业建设,待企业生产经营步入正轨,再将土地按程序出让给企业,这样一来,既增强了企业投资信心,又可以避免企业恶意侵占农村资源。目前,该土地入市程序正有条不紊进行。

三级联动 保姆式服务市场主体

在南川区石溪镇五星村,一座年设计屠宰1000万只的家禽屠宰场已基本完工,相关的收尾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这是重庆首个“农地入市”“拿地即交地、交地即交证”的示范项目。

重庆合亨家禽屠宰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陈泽红说,当得知项目土地是以“农地入市”方式供给时,考虑到这是一新事物,企业对政策了解不足,一度忧心忡忡。

得知企业的忧虑后,南川区规划自然资源局、石溪镇人民政府、五星村相关负责人,当即组成了一个贯穿三级体系的服务小组,把政策送上门、服务办进门,为企业提供全流程的保姆式服务。

南川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王学全介绍,作为“农地入市”的主导部门,在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情况下,严格遵守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政策红线,全力为企业做好服务。“我们系统梳理出‘农地入市’政策,为企业精准推送,还制作《入市指导手册》,确保政策红利应知尽知、应享尽享。”王学全说。

石溪镇人民政府和五星村则当起了服务企业的“店小二”。“优化营商环境是我们的‘头等大事’。”镇长尹小山说,为了让项目快速落地,镇政府组成了工作专班,联动交易平台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和五星村,深入企业、靠前服务,全力帮助企业化解购地时遇到的痛点、难点问题,确保企业提出的问题能得到最快、最直接、最理想的解决。入市后,南川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主动服务,通过优化审批流程,最大限度缩短审批时间,提高企业的办事效率,实现“拿地”“交地” “交证”三步无缝对接,全力助推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

如今,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投产后将以屠宰场为中心发展当地养殖户,并组建销售、配送团队,畅通销售渠道,发展家禽屠宰加工产业。预计将带动当地25名村民就近就业,实现每个月2500元的稳定收入,还可以帮助养殖户增收4000元。

“云选地”实现供需精确对接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云海如瀑布般朝山下奔涌的奇观让南川文旅火爆出圈。作为拥有世界自然遗产金佛山的“风水宝地”,南川拥有极好的生态资源。

把生态优势展示好、挖掘好,发挥生态资源独特价值,南川在“农地入市”工作中,打出了一张特色牌。

总投资4800余万元的藏式民族风情园正在南川区木凉镇玉岩铺村紧锣密鼓建设。项目业主方是一家设立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的民营企业。

为什么来到重庆落地?企业负责人茅睿笑称是缘分。“我们托人在全国各地寻找海拔800米左右,适合打造康养产业的土地。”茅睿说,直到在重庆土交所网站上看到了南川的项目展示,详细的介绍对地块的资源优势实现了精准画像。

“农地在入市过程中要实现供需匹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做好了入市推介工作,让项目优点广为人知。”南川区规划自然资源局权益利用科广育铉说,要实现广为人知这一目的,首先就是要深入挖掘农地资源的区位、资源禀赋和人文优势,通过包装策划,以图文、视频、720VR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将地块全方位展现出来,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多渠道宣传,让目标客群足不出户便能充分了解资源情况,实现更高效的精准匹配。

2023年以来,南川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大力挖掘存量集体建设用地,摸排筛选出符合入市条件的用地248宗813亩。目前,南川区通过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搭建的城乡统一土地市场服务平台,已向市场主体线上推介拟入市土地10宗39亩,未来将陆续上线更多拟入市优质地块,吸引涉农企业投资,盘活闲置土地资源,让农村集体闲置土地资产价值得以显化,留住更多的“乡亲”和“乡愁”,引导农户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