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动态>政务动态 > 区县动态

老工业基地如何转型升级?重庆大渡口区被国家发改委表扬

发布时间:2022-06-16 09:24
发布时间:2022-06-16 09:24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大渡口重钢崖线山城步道。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力度大,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等工作成效突出的10个城市进行表扬激励,国家发展改革委微信公众号将重庆市大渡口区典型经验做法总结刊发如下,供全国同类城市学习借鉴。

重庆市大渡口区1965年因服务重钢建区,曾是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承载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随着2012年重钢完成环保搬迁,大渡口发展面临新的挑战。适应新形势,大渡口区强化使命担当,勇于创新突破,强化产业导向,积极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2014年纳入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2021年获批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持续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全区发展转重点、产业转方向、城市转功能,推动区域提价值、产业立支柱、城市树形象。202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8%,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7%、增速位居全市第一位。今年一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2%,增速位居重庆市第一位;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1.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6%,增速自去年6月起保持全市第一位。

坚持新老并重、质效并举,锻造动能转换“硬实力”

聚焦强链、补链、延链,培育“新产业”释放“新动能”。以建桥工业园区为重要载体,瞄准大数据智能化、生态环保、大健康生物医药、新材料、重庆小面五大产业,探索“政策引导+规划先行+机制完善+融资保障”支持模式、“产业载体+龙头企业”发展模式、“专业招商+重点招商”招商模式,建立“五个一”工作体系。按照项目化、工程化、体系化、清单化的思路,实施“一链一策”“一群一策”,加快打造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好”发展,2021年大数据、大健康产业营业收入均突破100亿元。

突出高端、智能、绿色,升级“老产业”焕发“新活力”。推动传统企业智能化改造,“一企一策”制定存量工业企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设立智能制造专项资金,开展“数字化装备普及”行动,搭建行业级或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启动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65个,建成智能工厂3家、数字化车间6个。推进绿色生产,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淘汰落后工艺、设备、产能,成功创建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环保产业发展重庆基地。

坚持改革引领、创新驱动,增强转型发展“内动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营造减负提效“软环境”。支持重钢等国有企业大集体改制、社会职能剥离,圆满完成“三供一业”移交工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时限平均缩减84%,建成全市首个医疗器械“放管服”服务中心、首个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查验服务站、首个小面产业园检测中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事中事后监管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2021年推进重点改革事项91项,完成率100%。实现高频民生事项“零材料”办理58项,全程网办率99.9%。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速建设双创“集聚地”。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体系,建成国家级、重庆市众创空间7个,培育科技型企业37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4家,在国家双创示范基地2021年度评估中获得优秀。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产教融合创新示范区,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近4%,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9.36件。

坚持产城融合、绿色发展,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实施公园城市建设,推动“工园”变“公园”。实施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行动,开展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十三五”期间新建公园35个,围绕重点道路打造绿色景观廊道,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4.29平方米,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4.2%。运用4D沉浸式AI光影雾音技术对大渡口公园实施环境提升、整体照明提升,公园品质显著提升,2022年春节期间接待游客超过14万人次。

实施城市有机更新,推动“锈带”变“秀带”。盘活区内老旧厂房和闲置土地,利用重钢工业遗址打造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利用石棉厂旧房打造艺度创文化创意园,纳入重庆市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重点项目名录13个。统筹推进旧城升级改造,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注重历史文化内涵植入,实现一片区一风貌、一街区一特色。强化生态治理,完成老重钢片区土壤修复3000余亩,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完成112公顷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修复治理。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先,用心用情凝聚“向心力”

增强民生实事成效,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坚持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每年拿出8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用于保障基本民生,滚动式实施一批民生实事项目,切实解决了人口“一老一小”、住房“一旧一危”、就业“一生一困”、交通“一堵一安”等“八个一”方面民生问题,群众获得感、满意度逐年攀升。以重钢家属区为重点,大力实施拆危、修旧、补配套工程,谋划建设一批山城步道、市政景观路和雨污水管网等项目,推动生产岸线转型为生活岸线、生态岸线。

补齐社会事业短板,顺应人民“新需求、新期盼”。聚焦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等基本民生需求,加强“政府+社会+群众”三方联动,完善软硬件配套。建成全市首家老工业基地就业创业示范园,率先打造“互联网+”智慧人力资源市场。

下一步,大渡口区将立足城市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重点在“十四五”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的“产业结构优化、城市更新改造、绿色低碳发展”上求突破,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努力推动大渡口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全国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贡献“大渡口力量”。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