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动态>政务动态 > 区县动态

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发布时间:2021-12-28 14:17
发布时间:2021-12-28 14:17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天蓝水碧美丽永川 摄/陈科儒

四通八达的永川交通

长城汽车永川生产基地第30万台汽车下线仪式 摄/陈仕川

全国首个自动驾驶公交车在永川投入运营

“产城职创”融合发展,打造职教“永川样板”

12月28日,是永川第十五次党代会开幕之日。永川区委主要负责人在回顾过去5年工作时表示,“这是永川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提升最快、转型发展成效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其中,永川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高质量发展上更是行动早、措施实、效果好,先行书写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答卷”。

永川区统计局提供的历年经济数据表明:该区地区生产总值总量,2016年为695.7亿元,到2020年达1012.4亿元,迈过千亿大关。经济增幅也一直位居全市前列。

可以说,现在的永川,无论是从经济总量来说,还是从经济增速来说,都已跨入全市第一梯队行列。

拥抱成渝“双城记”,提升区位交通新优势

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初步显现

永川能在高质量发展上“先行一步”,最为重要的原因是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打破了长期制约永川发展的思想“桎梏”。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赋予了永川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西部职业教育基地两大任务,凸显了永川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枢纽节点、重庆主城都市区战略支点”的重要优势。

早在2017年,永川区委、区政府就敏锐地意识到了成渝地区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及其带来的发展机遇。此时,国务院批复同意《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后不久,永川区委、区政府认为,成渝两地将进入“相向发展”阶段,位于成渝之间的永川将凸显区位优势、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抢抓机遇,永川区委、区政府强化交通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功能,把交通建设摆在战略位置,推动“公铁水空”立体交通全面发力,加快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步伐。

在高速公路建设上,九龙坡至永川高速公路于2017年建成通车,2020年建成永泸高速,形成“一环六射”高速公路网络,永川成为全市除中心城区以外第一个拥有高速公路环线的区县,56公里高速环线形成了174公里的拓展新空间,拉开了永川建设大城市的发展新格局。

在高铁建设上,渝昆高铁确定过境永川并设站,永川段已实现开工建设,将与成渝高铁形成“一纵一横”两条国家级高铁大通道,让永川步入“双高铁”时代。

在水运建设方面,积极推进永川港朱沱作业区建设,已建成 1000吨级泊位2个,常年可通航 6000吨级船队。

在航空建设方面,永川大安通用机场于2019年11月28日投用并首飞,这既是渝西片区首个建成投用的通用机场,也是重庆市首个按民航标准流程建成投用的A1类通用机场。

目前,永川已初步形成“公铁水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初步显现。

转变思路突出抓好龙头企业招商

工业高质量发展有了“脊梁”

思想“桎梏”一旦打破,长期制约永川工业发展的难题也随之“破题”。在2016年以前,永川为弥补工业“短板”,一直坚持“融入主城”发展思路,主要发展配套产业。思路转变后,永川区委、区政府决定突出抓好龙头企业。对永川而言,抓龙头企业反而比抓配套产业更有优势:一方面,为重庆主城做配套,永川不如紧邻主城的区县有优势;另一方面,如果反过来抓好龙头企业,反而能享受两边的配套资源、辐射两地市场,具有更好的配套优势与市场优势。

由此,永川区委、区政府抱着“砸锅卖铁也要发展汽车整车”的决心,引进了长城汽车。2018年6月,长城汽车永川工厂正式开工;2019年8月,长城汽车永川工厂正式投产,从开工到整车下线仅用了14个月时间,创造了国内全工艺汽车整车工厂建设的最快速度。

今年1-11月,长城汽车永川工厂已生产11.2万辆长城炮、7.4万辆坦克300,产值222.8亿元,比去年增长112.4%。

另外,长城汽车还在永川投资蜂巢发动机等10多家零部件企业,齐聚整车工厂及发动机、自动变速器、汽车底盘件、电子电器等核心零部件。

2021年12月22日,永川区委、区政府又与长城汽车达成进一步合作协议,长城汽车蜂巢易创二期项目开工建设,建成达产后将实现发动机、变速器年产能2个50万台规模,新增年产值约70亿元、税收7亿元。

下一步,长城汽车在永川将实现50万台发动机,50万台变速器和整车制造,力争在永年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

从今年底开始,永川将陆续建成投产星星冷链、雅迪电动摩托车等一批重点项目。其中,雅迪电动摩托车将于12月底投产,预计明年实现100万辆电动摩托车产量,全部达产后到200万辆整车及70万台/套配套零部件规模,整车及零部件产值达100亿元以上;星星冷链将于明年3月投产,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25亿元以上。

此外,永川还引进了东鹏陶瓷、帝王洁具、江山欧派门业等一批智能家居龙头企业,形成百亿级智能家居产业集群。

这些龙头企业撑起了永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脊梁”,并吸引了大批补链、延链企业聚集永川。从2017年至今,永川共完成工业投资项目827个,完成投资961.62亿元。工业投资总量连续4年排考核区前3位。

5年来,永川的规上工业总产值也翻了一番,从2016年的741.8亿元增长到了今年的1550亿元,再造了一个“永川工业”。

加快构建数字文创、人工智能等新业态

建成全市单体规模最大的大数据产业基地

5年来,永川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推进重庆云谷·永川大数据产业园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在原有呼叫、软件外包等信息服务业基础上,积极开拓数据标注、大数据平台应用、物联网应用、电子商务、先进影像及行业应用、互联网游戏等多种业态,推动数字经济实现蓬勃发展。

目前,重庆云谷·永川大数据产业园已入驻数字企业445家,从业人员达1.9万人,年产值达300亿元,成为全市单体规模最大的大数据产业园。

其中,该园数字文创已颇具规模,聚集了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西部分园、瑞云西南云渲染产业基地、九紫文化影音基地、淘云科技幼教数字内容制作基地、爱奇艺文化创意产业园及达瓦未来、山喵影视、艾尔平方、动漫岛、灵猫游戏等100多家文创企业,涉及先进影像制作、文化创意设计、大数据分析及采集、游戏运营、文体直播等各领域,为打造全国一流数字文创产业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达瓦未来在2019年初投入运营时只有3个人规模,现在已近600人,市场估值180亿元,成为国内数字内容制作的“准独角兽”企业。今年10月,该公司发布了国内首部全LED虚拟拍摄电影概念片《未知行星》,在虚拟制片、虚拟拍摄等关键核心技术上已成功解决了“卡脖子”难题,与好莱坞顶级数字内容制作公司站在了同一水平线上。

在人工智能产业上,重庆云谷·永川大数据产业园已聚集了百度、阿里巴巴、科大讯飞3个头部企业。其中,由百度公司、重庆车检院、永川区三方合作实施的“西部自动驾驶开放测试与示范运营基地”已于2020年9月建成投用;今年4月,由百度公司、金龙客车共同打造的3台红色的L4级自动驾驶中巴车正式驶上街头投入载人运营,在全国开创了在城市道路率先投用自动驾驶公交车的先河;今年11月28日,百度自动驾驶巴士在永川开启商业化模式,全面开启商业化运营。

于2020年签约落户的阿里巴巴(永川)客户体验中心项目,计划投资3亿元,将打造集消费者/商家电话咨询服务中心、交易保障中心、消费大数据综合展示中心的阿里CCO项目,计划建设客服座席5000席,规模居阿里巴巴全国规划五大客服基地之首。2020年3月,该中心正式投入运营;2021年2月,正式启动项目二期,9月投入运营,现已建成1400个座席。

2021年12月15日,科大讯飞人工智能产业基地项目正式签约落户重庆云谷·永川大数据产业园。科大讯飞将与永川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基地,重点打造AI协同创新中心、西部大数据产业人才教育中心、智能硬件生产中心、人工智能数据标注中心,N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1+4+N”的产业生态体系。

坚持向上争取支持,向外招商引资

获批建设国家高新区和综合保税区

5年来,永川区坚持向上争取支持,向外招商引资工作思路,一方面向上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搭建更大发展平台;另一方面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向外招商引资,吸引更多企业聚集永川。

2018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永川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辖凤凰湖产业园、软件产业园、职教产业园、港桥产业园、三教产业园5个产业园。永川抢抓发展机遇,集聚科技资源,加快把平台优势、政策优势、人才优势和产业聚合优势转化为推动永川区创新能力提升的实际效果。

以职业教育为例。永川区出台实施“职教24条”政策,深化推进产教融合、校企互动,为永川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2018年以来,永川累计兑现相关奖励补贴资金3亿多元,累计出让2000多亩土地用于职业院校扩大办学规模及新办职业院校。目前,永川职教已达17所院校、15.8万名在校生规模,分别比2016年增加了2所、3.4万人。

2018年以来,永川共建成长城汽车订单班、西门子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科大讯飞大数据学院、普天大数据产业学院、携程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等产教融合项目300多个,为永川企业输送储备了大量的技术性人才。

依托职教资源优势,永川分别于2019年12月、2021年12月牵头成立了重庆市大数据产业人才联盟、成渝地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产业职业教育集团。其中,重庆市大数据产业人才联盟现有高校成员120家、企业成员400余家,合作项目109个,已建成重庆市软件公共服务平台、重庆市软件人才实习实训基地、重庆市数字经济人才实训基地,已累计培养输送人才3万名。加入成渝地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产业职业教育集团的职业院校已有101所、企业50余家。

2021年7月6日,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重庆永川综合保税区。8月18日,永川综保区正式开工建设,预计明年国庆节前实现封关运行。永川综保区的设立使永川继国家高新区后获得又一个国家级开放平台,为永川更好发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枢纽节点、重庆主城都市区战略支点”作用、更好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更好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格局,提供了新的重要平台支撑。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永川区聚焦畅通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堵点、痛点、烦点,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环节、减材料、压时限”,积极打造“重庆营商环境最优区”。

5年来,永川持续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不动产登记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企业开办“四个一”改革等一系列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大力实施“四帮一体验”活动,使其“做的比说的好、干的比签的好”的营商环境口碑相传。

在招商引资方面,永川于2019年组建成立招商投资促进局,构建起了招商局统筹招商、产业园区主体招商、行业部门责任招商的“1+4+11”体系,大力实施以商招商、驻外招商,3年累计引进项目885个,合同引资2040亿元;引进项目开工559个,实现投资818.58亿元,建成投产398个。招商引资综合考核在主城都市区中2019年排名第2位、2020年排名第1位并获市政府通报表扬。今年以来,永川在招大、招新、招链上精准发力,2021年1-10月排名第2位,其中今年以来项目开工个数、到位资金居全市各区县第1位。

新增产业的加快聚集和职业教育的加快发展,使永川呈现出以产聚人兴城、以城留人促产的良好发展态势,从2016年至今,永川中心城区面积由68.3平方公里拓展到82.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63.5%增长到72.8%,成为人口净流入城市。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