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津区城市管理局以全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契机,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大力开展市容环境整治专项活动,通过“五大工程”,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打造“净、畅、亮、绿、美”的现代城市风貌。
“净化工程”——街道净、百姓乐
几江街道通泰门社区便民菜市场旁的地下停车场此前因雨水堆积、地势低洼,出现了墙面受损剥落等问题,给市民生活带来不便。
今年9月,初步了解情况后,江津区城市管理局联合区发改委、区经信委、几江街道等单位立即开展“马路办公”。墙面刷漆、修砌引水沟……经过5天的紧急施工,积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约2300平方米的墙面换上了“新衣”。
这个“变装记”只是江津城市“净化工程”的冰山一角。据悉,自今年6月开展市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以来,江津区城市管理局全面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已累计治理背街小巷1004条,老旧小区卫生治理627个,农贸市场、养殖场等周边环境卫生治理453个,治理垃圾站点、垃圾填埋场等环卫设施问题1260个。
“畅化工程”——盲道通、堵路疏
盲道是视障人士出行的专属通道,盲道的畅通与否直观反映出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平与人文关怀。共享单车、堆放杂物……如果留意观察,城市中残疾人士的出行障碍并不鲜见,这也让很多残疾人缺乏出行的勇气。
为切实解决盲道等无障碍设施存在的问题,今年4月,江津区城市管理局启动盲道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排查城区盲道占用、规划和养护问题,持续打好“盲道保卫战”。
同时,江津区城市管理局还对41条道路进行“全面体检”,开展沥青路面修复、道路预防性养护、窨井盖整治、路沿石坡道整治等十余项专项治理工作,完善道路基本功能,让曾经“梗”在群众心头的“堵路”逐步变成坦途。
“亮化工程”——夜景亮、城市靓
华灯初上,鼎山长江大桥下的“津彩云梯”流光溢彩,前来打卡拍照的市民络绎不绝。近年来,江津城市建设的成果百姓有目共睹,鳞次栉比的楼宇建筑灯火辉煌,五彩的霓虹灯照映着蜿蜒流淌的长江水,一幅幅“霓虹炫彩津城美”的景色被记录在市民的朋友圈里。
今年以来,区城市管理局已巡查维护几江城区和滨江新城300余栋楼宇、3座跨江大桥、3座人行天桥、10公里长江河堤灯饰设施,维修路灯6607盏,修复供变电设施90个,保洁照明设施19854处,整治照明暗盲区508处,新、改建暗盲区路灯252盏,保障道路照明亮灯率98.25%,设施完好率97%,受到群众普遍赞誉。
“绿化工程”——公园绿、景色宜
水杉、碧桃、红枫、山杏、鼠尾草……行走在浒溪公园,各异的植被交替,自然野趣的植物景观令人驻足流连。
“浒溪公园充分挖掘小环境的地形特点,引入海绵城市生物滞留技术,在保留区域原生植物的基础上,引进栽种各类珍稀植物,融入江津地域人文特色,打造了‘前后八景’文化走廊。”江津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已被推荐参选“2021发现重庆之美”最美坡坎崖项目。
江津区在推进城市绿化美化建设中,除了更换补植,不断提高“绿化率”以外,还通过精细化修剪积极提升绿地景观功能,结合城市山体、水体生态修复,做好城市坡坎崖绿化美化,推进城市绿地建设,用“绣花”功夫抓好城市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与品位。
“美化工程”——空间齐、市容美
如今,在珞璜工业园云港大道,原来沿街商户违规设置的户外广告均已拆除,街景整洁有序。“这些重复设置、一店多招的户外广告,基本都是未经审批的,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而且造成城市安全隐患。”江津区城市管理局执法人员说。
据了解,自2021年6月以来,区城市管理局有序开展净化空间秩序专项整治工作,通过网格化管理、宣传先行、重点整治,有效扮靓城市容颜,美化城市空间。截至目前,累计整治乱堆放、乱派发、乱吊挂7998起,清理乱张贴、乱涂写、乱刻划6617处,整治不规范户外广告和招牌1356块。
除了日常执法整治工作之外,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市容环境突出问题,区城市管理局“抓重点”“啃难点”,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通过“马路办公”、加强执法等,切实解决老百姓身边的问题,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