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区举办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
江津花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近年来,江津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抓紧抓实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紧紧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突出发展特色产业,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打造乡村治理样板,形成了农业产业兴旺、乡村美丽、农民富裕的“三农”发展新格局。
打造特色产业——集聚乡村发展动力
早春3月,细雨蒙蒙。在江津区吴滩镇现龙村,漫山遍野的花椒树笼罩在一片烟雨中。眼下正是九叶青花椒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站在自家的椒园里,椒农罗中田喜不自胜。
经过20余年的发展,罗中田从自家几亩坡地种植花椒发展至流转310亩地种植江津九叶青花椒,种植方法也从普通方式转变到绿色有机种植。他家所产花椒已经连续3年达到有机食品标准,顺利取得有机转换认证,年纯收益高达20万元以上。
“种植花椒不仅增加了我家的收入,还美化、绿化了环境。”罗中田感叹道,“以前感觉生计都成问题,现在不仅住上了小洋楼,日子更是一天比一天红火。”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2020年,江津区花椒种植面积达到56万亩,产量达30万吨,产值达到32.5亿元,约占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0%。花椒已经成为江津农村的“第一经济作物”,是重庆脱贫带贫效果最好的产业之一。
依托花椒产业优势,江津区先后被评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和国家花椒生物产业基地,并成功创建江津花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江津区“花椒银行”经验在全市推广,先锋镇成功创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镇,建成了全市首家“花椒博物馆”,发布了《江津花椒地理标志产品》重庆市地方标准。同时,江津花椒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是全国唯一入选花椒品牌,也是全国300个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品牌之一,荣获“中国气候好产品”认证标志。
花椒产业只是江津区发展高效农业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江津区牢牢牵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工作向全区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江津区精准定位粮油、蔬菜、畜禽、花椒、茶叶、水果、水产、中药材八大富硒绿色产业,八大产业齐头并进、异彩纷呈,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8亿元,连续8年位居全市第一位。
截至2020年底,江津区已建成富硒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基地45万亩,富硒水产水面3.8万亩,年出栏富硒畜禽563万头(只),创建富硒产业示范基地50个,打造富硒康养农庄15个,研发推出富硒米花糖、富硒米线等功能食品6个,设立硒效益研究和休闲加工产品研发项目7个。培育富硒特色品牌40个、富硒商标112件;富硒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增长25%。江津区入选首届全国硒资源变硒产业十佳地区。
值得一提的是,江津还依托德感、白沙、珞璜三大工业园区,围绕“一桶健康油”“一篮富硒菜”“一包调味品”“一瓶文化酒”“一张生态纸”等,高质量打造百亿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和消费品工业集聚区。2020年,全区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228.7亿元、增长10.7%,增速、增量均排名全市前列。
提升人居环境——促进家园各美其美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
漫步江津区先锋镇金紫村,宽敞整洁的乡间村道、精美干净的农家小院、满园怒放的桃花李花……一处处清新、生态的农家院落犹如一幅幅绚丽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党的十九大以来,江津区按照“内外兼修,抓点带面”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总体思路,全力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该区第一时间成立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172个村规划,出台政策保障资金,配齐机构配强人员,自上而下构建“区人居办统筹、部门分类督导、镇街主责落实”的联动工作机制,实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整治一张网。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千头万绪。在此过程中,江津区坚持把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作为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家园的“切入点”,并依托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利用农村闲置房屋、庭院及房前屋后的土地空间,大力发展餐饮住宿、农事体验、时令果蔬等庭院经济,实现美丽经济与美丽环境、美好生活美美与共。
开展厕所革命,江津区完成农村户厕改造66627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8.08%,推进危房改造旧房提升,完善公共绿化和照明,农家小院洁净焕新。重点建设一批产业路、便民路、旅游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构建“户集、村收、镇转运、区处理”垃圾治理体系,江津区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20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100%,建设二三级污水管网169.128公里。
江津区还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27%,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6.67%。持续开展“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农村环境美丽升级,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018年以来,江津区还选择一批交通方便、群众积极性高的院落,围绕拆除乱搭乱建和残垣断壁,治理垃圾污水,规范畜禽散养,庭院亮化绿化美化,共打造“美丽示范院落”113个,覆盖农户2569户。
2020年,江津区整合资金1亿元,集中连片整治先锋镇鹤山坪、永兴黄庄嘉年华、鲁能美丽乡村环线的人居环境,实现“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大批农村院落村容村貌脱胎换骨。成功申报市级“美丽宜居村庄28个”,《江津最美宜居村庄掠影》获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短视频擂台赛优秀作品奖,江津乡村一路向美,各美其美。
推进乡村善治——引导群众见贤思齐
乡村治,则百姓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和根基。
作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江津区如何做好乡村治理这篇文章,推动示范工作落地落实?
“刘家群、吴小娟、刘乾海上榜了,他们确实值得大家学习。”日前,在江津区慈云镇小园村张贴出的“清洁卫生评比榜”和“道德评议示范榜”下,村民交流着先进模范们的事迹,憧憬着村里更美的人居环境。
不仅是小园村,慈云镇在所辖6个村(社区)均树起了“两榜”,并采取了打造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推行“两榜三会”、开展“文明生活进乡村”活动、建立田园讲堂小分队和田园水乡快板小分队等基层宣讲队,通过一系列措施提升乡风文明,在基层群众中营造出见贤思齐、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自被纳入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以来,江津区甄选确定了白沙、先锋、慈云、石门、吴滩、嘉平6个镇围绕党建引领力、自治约束力、法治影响力、德治感染力,提升“四项能力”开展综合试点示范。林家嘴社区、茅湾村、天旗村、龙凤村、板桥社区、红塘村、合解村、大坡村8个村(社区)侧重提升“四项能力”其中一项开展单项试点示范。通过试点示范,探索出乡村治理工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为实现高位推动,2020年,江津区还成立了区委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政法委、区农业农村委、区民政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制定《江津区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重点举措》,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江津区乡村治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保障机制;聚焦党建引领力、自治约束力、法治影响力、德治感染力“四力”提升,出台《江津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方案》等,形成了“1+4+N”试点工作体系,推动实现乡村治理有根、有方、有度、有魂“四有”善治。
全区上下切实形成了“区农业农村委牵头抓总,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政法委、区民政局分别牵头指导推进提升党建引领力、自治约束力、法治影响力、德治感染力,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协作机制。
目前,试点示范工作已经全面展开,部分试点示范已经形成初步的经验。
如先锋镇香草村创新将支部建在产业上,成立花椒和苗木两个支部;白沙恒河村以“五和”聚合力促善治;慈云镇围绕培育“移民文化”“两榜三会”“田园讲堂”“和事佬评理堂”四个重点,加强德治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自推进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以来,江津区还在全区所有行政村(含涉农社区)全面推行积分制管理。通过强化数字乡村治理,引入钉钉等智能软件,先行在4镇1村开展积分制试点,促进乡风文明提升。
江津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对试点示范镇村检查督促,提炼乡村治理经验做法,全力推进积分制管理,探索“互联网+乡村治理”模式,保质保量完成试点任务,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提供江津经验和江津方案。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