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公布了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名单,我市龙凤工艺非遗工坊、涪州结绳非遗工坊、浩口蜡染非遗工坊等3个非遗工坊入选,截至目前,我市入选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总数已达到6个。
近年来,市文化旅游委会同市人力社保局、市农业农村委扎实推进非遗工坊建设,共建成非遗工坊99个,开展培训超过2000场次,培训学员达2万余人次,帮助1.7万余人实现就业,非遗工坊在推动非遗保护、促进就业创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涪州结绳非遗工坊
涪州结绳 好手艺助力乡村振兴
涪州结绳非遗工坊,依托涪陵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涪州结绳”建立。该工坊创新实施“3+3”运营模式,即免费提供技能培训、免费提供就业场所与平台、免费提供原材料+回收订单,为居家留守妇女提供就业机会,共举办100余期结绳技能免费培训,培训10000余学员,带动3000余人就业,月均增收1000-3000元,让大家真正实现家门口灵活就业。
浩口蜡染非遗工坊
浩口蜡染 用心染出圆满生活
“浩口蜡染”非遗工坊依托重庆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浩口仡佬族蜡染传统制作技艺建立。该工坊自2020年建立以来,围绕“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与家庭作坊结合”的模式,开发出一批富有民族特色的蜡染文创产品,年产值达2100多万元。同时,工坊重点打造集生产、展示、销售、传承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传承体验基地,成为武隆区乡村旅游打卡点和研学体验点。截至目前,浩口仡佬族蜡染非遗工坊共开展培训20期,共培训学员1223人,帮助819人实现就业。
龙凤工艺非遗工坊
文峰木雕 “雕”出幸福路
龙凤工艺非遗工坊依托重庆市非遗代表性项目文峰木雕工艺建立,工坊采用“公司+非遗工坊+农户”的模式,带动410人参与就业,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元,在推动非遗传承保护、带动群众就业增收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建议升级到Internet Explorer
9及以上版本或者安装Chrome内核浏览器获得最佳浏览体验。查看详情
更换或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最佳体验。
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会有安全风险且无法正常显示。建议您升级或使用其他浏览器。
若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为QQ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仍出现该提示,请切换至极速模式。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