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电动车(包含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重庆将“上马”专项行动。4月9日,市经济信息委印发《重庆市智联电动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下称《行动计划》),计划到2027年,建成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基地,实现电动车年产量超1500万辆。
市经济信息委表示,电动车是群众出行和末端配送的重要工具,市场需求量庞大。我市将突出“四侧”协同推动“四链”融合,瞄准现阶段国内超过2000万辆的电动车市场需求,同时聚焦超过1000万辆且增长潜力大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出口市场,加速智联电动车产业发展。
按照《行动计划》,预计到2027年,全市电动车产业中的电动摩托车数量占比将超过80%,中控、电机、仪器仪表等核心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超过80%;建成一批智联电动车产业合作发展平台、重点整车企业和电池企业运营数据技术服务平台、国家级及市级产业中试创新平台;建成智联电动车智造基地,带动全市新能源、新材料、新电子产业集聚发展。
为实现上述目标,《行动计划》提出,我市将实施“产业发展能力提升、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城市示范应用”3项任务。其中,产业发展能力提升涉及提升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企业智能制造能力、企业全球服务能力和产业协同发展能力等4个方面,支持渝西地区依托既有电动车产业基础,加快引育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核心企业,加速电池回收业务布局,做大做强智联电动车绿色智造基地;支持两江新区加快构建智联电动车产业服务体系,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
产业服务体系建设涉及建立标准技术服务体系,创建“产业技术创新、数据技术服务、产业合作发展”等3类平台。
城市示范应用包括加速智联产品普及应用,加快实现全市电动车全域智联化升级,通过上线智联电动车数据服务系统,形成智联电动车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全链条数字化管理体系;强化运营服务车辆管理,计划在2027年底前,实现全市共享智联电动自行车体系与公共交通体系无缝对接,实现外卖专用车智联化管理。
另外我市还将完善充电换电服务体系,计划在今年底前,完成电动车充电设施远程监测和充电网络区域运维试点;在2027年底前,实现全市电动车公共充电、换电设施全面智联,提升充换电服务能力。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