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重庆入选全国首批产业园区优化环评分类管理改革试点省市,将取消产业园区内试点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5大行业、10类关键领域建设项目环评审批。
环评审批是企业项目落地建设的重要要件之一。2025年,重庆市生态环境工作融入全市经济工作全局,重点开展产业园区优化环评分类管理试点改革,常态化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打造“保姆式”贴心服务,激发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处郑强处长介绍,产业园区环评分类管理试点推行后,在试点园区内,汽车制造、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5大行业、10类关键领域的建设项目将取消环评审批,实现环评“零耗时”,释放产业活力。
5大行业具体包括医药制造业、专业设备制造业、研究和试验发展、汽车制造业、铁路等运输设备制造业。
10类关键领域包括化学原药(生化制药)制造、中药制造、医疗设备及器械(医药辅药)制造、研发基地(专业实验室)、汽车(零部件)制造、轨道运输设备(城市轨道设备)制造、船舶制造、航空航天器制造、摩托车制造、自行车(助力车)制造。
试点推行后,单个项目落地周期将节省至少3个月时间,企业资金成本等综合支出将至少减少20万元。
此外,经生态环境部批准,重庆两江新区龙盛新城产业园、水土新城大地生物医药园、重庆国际生物城三大制造业代表性核心园区开展优化产业园区环评分类管理试点工作,进一步促进建设项目环评工作提速增效。
郑强介绍,开展试点的产业园区,将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通过环评审批改革,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化发展,助推万千亿产业集群“加速跑”。
根据试点方案,试点工作将充分凸显“生态环境分区管理+产业园区规划环评+环评分类管理优化+排污许可衔接强化”联动效用,首创“准入清单化+排污许可核查化”管理新机制,强化园区自主管理水平和环保管家作用,实施准入要求清单化、排污总量台账化,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全力创新环评改革新机制,做到既“放得活”又“管得住”。
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建议升级到Internet Explorer
9及以上版本或者安装Chrome内核浏览器获得最佳浏览体验。查看详情
更换或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最佳体验。
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会有安全风险且无法正常显示。建议您升级或使用其他浏览器。
若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为QQ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仍出现该提示,请切换至极速模式。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