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浏览器打开

(欢迎您)注销

我市46所高职院校与211个境外教育部门建立合作关系 重庆职业教育加快品牌化“出海”

发布时间:2024-06-24 10:32
发布时间:2024-06-24 10:32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6月21日,在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欧迪湖鲁电站施工现场,几位来自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正在对岩土进行勘测取样,为正在修建的电站进行地质结构研究和分析。

去年1月,在该校与校企合作企业——华飞安和水电有限公司开设的“海外订单班”强化培训后,首批16名该“订单班”学生走出国门,驻扎在企业设在印尼的海外项目部,从事海外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等工作。

“近年来,我们与不少中资海外企业共同设立‘大禹学院’,开设‘订单班’,将中国水电技术和经验向海外推广。”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张守平说。

事实上,自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重庆以国家“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为代表的一批职业院校,采取独立或合作的方式,设立海外分校、培训中心、研究中心,合作开发教学资源和项目,开展多层次职业教育和培训等方式,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输送了一大批技术技能人才。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重庆全市共有46所高职本、专科院校与211个境外教育部门、职业院校等建立合作关系,叫响了重庆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品牌。

重庆职业教育具有“走出去”的底气

“我们与重庆市政府和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签署协议,为斯里兰卡成百上千的家庭提供职业培训,包括对从事渔业的家庭进行培训。”今年4月下旬,在央视总台《高端访谈》栏目中,接受采访的斯里兰卡社会赋能及乡村振兴国务部长阿努帕·帕斯夸尔对重庆和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给予了高度评价。

阿努帕·帕斯夸尔谈到,斯里兰卡经济以农业为主,长长的海岸线让该国渔业占据了重要地位。但设备、技术等方面的原因,造成斯里兰卡捕鱼深度浅、渔业产品附加值低,迫切需要开展人才专业培训,提升产业效能。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于2022年成立“斯里兰卡乡村振兴学院”,提供了定制化的培训服务,包括与渔业相关的“观赏鱼繁殖技术”“智慧养殖”培训、与林业相关的“林下作物种植”“病虫害绿色防治”培训,以及与数字乡村相关的“农机应用”“农业信息监控技术”培训等。如今,该校的“乡村振兴学院”“田间学院”更是扬帆出海至斯里兰卡、泰国等国,并辐射至东盟、南亚、非洲。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为何愿意选择与重庆职业院校牵手合作?实际上,重庆作为全国职业教育大市、西部地区教育重镇,坐拥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本身具备“走出去”的充足底气。

市教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实际招生的职业院校共174所,在校生人数达101.7万人,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学校10所(西部第一、全国第六),已建成国家优质、骨干、示范高职学校11所,以及国家示范中职学校30所,教育部各类50强院校13所,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在职业教育的体系结构上,全市构建了中职、高职和职教本科纵向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统筹实施中职与高职、中职与本科、高职与本科贯通培养试点,中职学校毕业生升学比例达到60%以上。职业院校专业与重点产业匹配度达到87%。连续两届世界技能大赛,重庆奖牌总数居中西部第一;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重庆代表队总成绩和金牌数连续15年位居西部第一。

“重庆职业教育加快‘走出去’步伐,这既是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迫切需要,也是重庆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必然要求,还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选择。”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说。

职业教育探索“品牌化”出海

“王老师、刘老师,你们的教学非常专业,给我们的技术人员传授了不少汽车维修的‘绝招’,还为我们修好了此前5个月都没有修好的汽车,希望你们明年继续来讲课。”不久前,在沙特阿拉伯达曼,由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重庆长安汽车国际销售公司共建的“沙特阿拉伯海外人才培养基地”,该校派出的长安高级诊断技术培训课程专业教师王国明和刘生在回国前,收到了一位基地沙特阿拉伯汽车维修技术员的“提前预约”邀请。

该基地成立于2019年3月,学校每年向基地派驻专业教师1-2名,为基地的长安沙特经销商售后技术员和车间主管等学员进行培训。他们通过“理论+实操”的模式,向学员们讲授发动机故障诊断课程,受到长安海外经销商的认可。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骨干教师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学员进行现场教学。 学校供图

在我市另一所高职院校——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7年来,探索与泰国职业院校共建2个合作机构,采取“中文+职业技能”线下培训方式,联合培养了100余名学历留学生。

“泰国当地一些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我们设立的基地学习了‘中文+职业技能’课程标准后,能流畅地说中文,顺利进入当地的中资企业,月薪翻了1.5倍。”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主任孙玉中说。

由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牵头举办的中泰职教合作国际化课程建设研讨会。 学校供图

孙玉中介绍,近五年来,学校已先后在柬埔寨、泰国、斯里兰卡、埃及、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根据当地的产业发展需要,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职业学校一起,开发了计算机技术、物流、酒水调制与酒吧管理、中华茶艺等课程。依托这些课程,学校派出专业的师资,在各国的教学基地进行产业人才培训。当地接受培训的学生,不仅增加了就业的机会,工资待遇也大大提高。

“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不均衡, ‘走出去’的中资企业急需大批技能娴熟、懂中国技术装备和工艺、了解中国文化且懂中文的当地员工。”市教委相关负责人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目前,重庆职业院校纷纷采取独立或合作设立海外分校、培训中心、研究中心,或是合作开发教学资源和项目等形式,开展多层次职业教育和培训。

在这其中,近年来,先后涌现出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鲁班工坊”、重庆工业职业学院联合长安建设“沙特阿拉伯海外人才培养基地”、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哈萨克斯坦长安汽车中文工坊”、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田间学院”等为代表的多样化职业教育品牌,为非洲、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技术技能人才。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原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和长安汽车共同设立在哈萨克斯坦的培训实践基地。 学校供图

推动职教标准“走出去”

“今后,老挝的国家职业标准里,将有两项是由我们牵头开发或是参与开发的。”6月20日,在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学校国际合作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今年1月,“老挝国家职业标准共建项目”向该校颁发认证证书,这标志着由该校参与开发的《数字媒体技术员》《工业机器人技术员》2个课程标准已符合中国标准、满足老挝需求,接下来将被推广至老挝职业教育机构并提供相关培训。

不仅仅是重庆科创职业学院,近年来,我市职业院校纷纷利用自身专业和资源优势,推动中国职业教育标准“出海”。如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牵头制定金砖国家“机器学习与大数据”国际团体标准;重庆电讯职业学院参与“老挝国家职业标准共建项目”;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编写的《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认证教材(物流汉语)》教材已在10多个国家被采用,制定的电子商务专业标准已融入老挝等发展中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牵头开发的“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管理”数字化职业标准输出斯里兰卡等国;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参与立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教育中心南亚中心发展中国家数字经济职业标准开发暨斯里兰卡数字经济职业标准开发双认证项目”……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在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学习高铁技术。 学校供图

“建立一套既受国际认可,又具有自身特色的职业教育标准,是我国职业教育深度参与全球教育治理重要途径。”市教育评估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活动以引进并借鉴德国双元制、英国现代学徒制、澳大利亚TAFE等西方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职教标准、职教模式和管理经验为主。近5年来,市教委与市教育评估院携手,充分运用第三方评估力量,开展了具有中国特色、国际等效的职业教育质量认证。

据悉,从2019年至今,我市已先后完成首批重庆市属高职学校专业认证10个、课程认证15门;受理第二批重庆市属高职学校25个专业、32门课程的认证申请;完成中泰职业教育国际化课程或“中文+职业技能”课程标准认证30余门;完成中非(乌干达)职业教育物联网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和国际化课程标准认证9个。

仅2023年,重庆高职院校开发并被国外采用的职业教育标准数量达474个、职业教育资源数量418个、职业教育装备数量71个。今年,市教育评估院还将开展中国-老挝33门双语国际化课程及课程标准认证、56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教育中心南亚中心发展中国家数字经济职业标准暨斯里兰卡数字经济职业标准认证等项目,继续扩大“职教出海”朋友圈。

“借助中国职业教育学校办学经验,带动我们在人才培养标准、精品课程、课程标准、实习实训标准开发等领域的建设,提升了我们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老挝教育体育部职业教育司副司长赛康·潘塔翁对此充满期待。

探索“职教出海”新范式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入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联合相关国家、院校、企业等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打造共建共享的数字化产教资源,共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服务重庆“职教随企出海”。

同时,结合国际产能合作需要和办学特色,整合资源,支持职业院校自主、高效、有序开展境外特色办学项目,推动优质职教资源规范有序“出海”。

市教委表示,一方面要练好内功、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要下好“合作棋”“互动棋”,推动政府与产业、科技、教育及社会其他系统间的有效协同,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和企业的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兼容并包,结合自身实际,把经验内化为自己的优势,推动产教融合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拓展。

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余年来,重庆职业院校面向非洲、中亚、中东、东南亚等地,联合重庆长安汽车等企业及中外院校,先后发起成立中波(兰)大学联盟,牵头组建陆海新通道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联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澜湄区域职教合作联盟、中泰职业教育联盟、中非(重庆)职业教育联盟、中国-老挝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中国-东盟清洁能源产教融合联盟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联盟,覆盖欧洲、非洲、东盟等国家451所中外院校。

这些联盟平台带动成员单位开展技术技能培训、职业教育课程及标准开发、职业证书国际认证等,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需求,为合作国社会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未来,我市还将继续支持各职业院校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加大合作力度,如实施共设培训基地、共培国际人才、共创技术服务、共办技能竞赛和共研职业标准项目等。”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说。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 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