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研究没人操作的情况下,如何实时给植物浇水。”9月13日下午,两江新区行远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制作智能灌溉系统,以实现校园内植物的远程控制自动浇水。
“这学期,我们对课后服务课程进行了迭代升级,除社团课程外,还新增了拓展课程、主题课程、劳动课程等,把‘双减’落到实处。”该校教师唐梦菁说。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了“双减”政策。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全面部署下,市教委坚持校内校外一盘棋,治乱减负和改革提质多向发力,开展了诸多有益探索。特别是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教委通过一系列有效举措,持续巩固“双减”工作成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出台校内减负提质、校外培训减负治理具体方案。据悉,目前,市教委单独或联合有关市级部门出台了40余项“双减”系列配套政策,全面搭建起“1+2+N”政策体系。
坚持从严查处。今年以来,由教育部门牵头,联合市场监管、镇街等单位,检查培训机构5219所次,查处违规培训行为338起,严厉打击隐形变异违规学科类培训,41个区县上线“二维码随手拍”便捷投诉举报平台,公布投诉举报电话(信箱)等,畅通投诉举报渠道。
强化资金监管。目前,全市3141家合规培训机构、5.44亿元培训资金纳入全国校外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实行“预收费+风险保证金”穿透式监管。
各地各校纷纷积极行动。连日来,重庆日报记者走访多所学校发现,我市各中小学聚焦课后服务质量提档升级,设置了类别丰富的“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如:谢家湾学校开设了70余个体育社团、重庆礼嘉实验小学校开设了9大类100余门兴趣社团课程等。
“我们还积极用信息化赋能‘双减’,用好全国基础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各区县达到课后服务信息化学校全覆盖。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教师作业设计、教学诊断的能力和水平,今年6月,我市还征集近3000个优秀作业设计、作业管理经验、课后服务实施方案、精品课后服务课程资源、典型课后服务管理经验等,择优在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展播。”市教委副主任李劲渝称,市教委还按照《关于加强义务教育考试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考试科目与频次,规范考试命题管理,降低学生考试压力。
“以前寒暑假就送她去培训班,唯恐她学习跟不上。刚刚过去的暑假,我觉得轻松多了,课外辅导减少了,经济负担轻了,孩子运动的时间都多了。”一位小学生家长对记者这样说。
据了解,教育部近期开展了“双减”成效调查,其中重庆市学生6194人(四、六、八年级),家长4275人,教师1527人,校长78人参与。数据显示,相比“双减”前,近8成学生的睡眠时间增加,87.11%学生的运动实践活动时间增加,98.44%学生对现在的学习生活满意,90.66%的家长表示“双减”后学生变得更加快乐,98.17%的家长对“双减”工作满意。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