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上午,市住房城乡建委组织相关部门和区县召开全市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推进和宣贯培训视频会。记者从会上获悉,我市出台《重庆市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求,2022年底前,各区县全面开展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建立隐患风险点台账,制定整改计划并启动实施;2023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市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2025年底前,完成全市城市建成区范围内既有安全隐患整改工作,实现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全覆盖。
据了解,本次设施普查范围为城市建成范围区内市政道路(包括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通道)、街巷、河道两侧和其他公共区域等。普查的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类型主要包括:地下通道、地下停车场、地下道路、地下轨道交通等城市地下空间设施;地下人防工程设施;给水、再生水、排水(雨水、污水和雨污合流)、燃气、电力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道路管理范围内地下的不属于市政基础设施的其他工程。
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重庆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存在地下设施底数不清、部门管理协调不够、设施规划建设缺乏统筹协调、设施运行管理不到位四个问题。
“通过组织开展设施普查,摸清设施种类、权属关系、安全状况等情况,可以解决地下设施底数不清的问题。”该负责人透露,市住房城乡建委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建立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可逐步实现设施管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建立数据动态更新机制,能保证设施数据的准确性。
他表示,部门管理协调不够、设施规划建设缺乏统筹协调这两个问题,可加快研究地下空间和市政基础设施方面的地方立法来解决。通过统筹城市地下空间和市政设施基础设施,合理部署各类设施的空间和规模,推广地下空间分层使用,建立起完善设施建设的协调机制。
针对设施运行管理不到位的问题,重庆将持续开展设施补齐短板行动,加大项目和资金保障力度,消除设施安全隐患;对老化设施加大改造力度、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实现设施提质增效;加强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完善设施运营养护制度,确保它们安全稳定运行。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