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动态 > 图片新闻

北碚 产业铺基石 攻坚再发力

发布时间:2020-04-15 09:46
发布时间:2020-04-15 09:46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航拍北碚区静观镇葡萄园和稻田 摄/秦廷富

金刀峡镇小华蓥村贫困户黎代普在采摘樱桃

脱贫不松劲,攻坚再发力。

去年底,随着剩余38户95名贫困户的脱贫销号,北碚区的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1.7%降至0。这预示着该区1042户2904名贫困户的脱贫任务全部完成。

贫困户虽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出列,但北碚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力量和气势犹在,今年以来,北碚统筹抓好战疫战贫的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工作要求,以产业为基石,创新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扩大和巩固脱贫成果保证脱贫质量,扎实做到将脱贫户“扶上马再送一程”。

夯基础

14个扶贫产业项目惠及1042户贫困户增收

“陈幺妹,真是太感谢了,要不是你们帮忙今年怕是要错过栽种山药的黄金时间。”

“莫客气老辈子,等到了收获季节我们再来帮您挖山药哈。”

3月4日,春光融融,北碚区金刀峡镇七星洞村的气温升至15摄氏度。看着气温变得暖和起来,刘德明却一脸愁容:因为家里缺少劳力,他家的地还没来得及栽种山药种苗,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其他农户干得热火朝天。

老刘今年50岁,因患有痛风加上老年慢性病,2017年被村上评为了贫困户。去年在村里山药产业的带动下,老刘仅靠1亩山药带来的收益甩掉了贫困帽。为帮助像老刘这样的脱贫户不误农时及时发展产业,镇里特组织了30名党员志愿者组成助耕服务队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农户尤其是贫困户春播春种。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老刘感谢镇纪委干部陈兮帮助他栽种山药种苗的事。

与老刘不同的是,2017年就已经脱贫的贫困户谷贵万则显得十分轻松。除了有百香果产业增收外,谷贵万还养了70只鸡,种有1亩多蔬菜。“只要有产业托底,一年收入一两万元轻轻松松。”谷贵万说。

在北碚像刘德明、谷贵万这类的脱贫户不仅有村上规模产业的持续带动,同时,围绕稳定脱贫和短时间能增收的目标,镇村还为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谋划了短平快的生猪、鸡鸭鱼、山羊等畜禽养殖,做到每户贫困户至少都有一项脱贫产业。

不仅如此,扶贫产业在惠及所有贫困户的同时,镇村还将产业覆盖延伸至周边农户,让有意向有劳动力的农户参与到扶贫产业项目上,这样既解决了贫困户脱贫增收的问题,也让一般农户特别是有致贫风险的边缘户和有返贫风险的脱贫户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截至目前,按照产业扶贫的规划要求,北碚已先后发展百香果、山药、腊梅、樱桃、蔬菜、杜鹃花等14个扶贫产业项目,带动1042户贫困户脱贫增收,上万户农户致富。

提质效

多种利益联结让2904名脱贫户走上致富路

摆脱贫困,甩掉贫困帽,产业带动是贫困户乃至贫困地区脱贫的基石。但贫困户增了收,脱了贫,如何保持持续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甚至是致富奔小康,关键在于利益联结机制是否完善。这一点,三圣镇茅庵村八字岩3社的脱贫户王志芬感触很深。

2018年以前,王志芬因病被列为了贫困户,后来在村集体的带动下,她将12亩土地流转给村上规模发展杜鹃产业,没想到的是,通过“村集体+公司+农户+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一年下来,还有1000多元的利益分红。除了分红,她还在村里的杜鹃基地常年务工,一年光基地上班就能收入万多元,当年就脱了贫。

尝到甜头的王志芬今年又做了一个决定,将自家的一两亩荒山开垦出来种上杜鹃。她说:“虽然务工收入受疫情有点影响,但新栽种的杜鹃管理得当今年就能见效。”望着漫山的杜鹃花,王志芬信心满满。

“巩固和扩大脱贫成果,构建多种利益联结机制是根本保障。”北碚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称,为防止脱贫户返贫和边缘户致贫,目前,全区所有的扶贫产业项目都建立有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不仅覆盖全区所有贫困户,同时也惠及多数农户。比如,三圣镇茅庵村的“村集体+公司+农户+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就直接带动了2户脱贫户,1户低保户,2户五保户以及14户一般农户,利益联结全村16户54名贫困户,这样脱贫户不仅能持续增收致富避免返贫的风险,同时也很好地防止了其他农户致贫。

如今,北碚不仅构建起“村集体+公司+农户+贫困户”、“合作社+农户+贫困户”、“公司+贫困户+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每项机制都规定了相应的利益分配比例用于贫困户的额外产业分红。此外,通过扶贫小额信贷以及新建就业扶贫车间和“职业技能提升+志智双扶脱贫”行动,全区2904名脱贫户不仅实现人均增收上万元,更是走上了一条稳定致富的小康路。

此外,除了发挥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脱贫增收外,近年来,北碚还将就业扶贫作为稳定增加贫困户收入的重要一环。仅2019年,就先后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228场次,举办就业招聘会114场次,发布就业信息万余条,全区有劳动力的1200余名贫困户中有1080人实现转移就业,剩余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将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值得一提的是,统计显示,北碚区建卡贫困户2019年人均收入达16480元,其中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占比超过82%,脱贫质量成色足。

补短板

集中火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柳荫镇永兴村5组的蒋代元家里的房子一遇到下雨天就漏风漏雨。去年,镇村干部通过摸排,将老蒋的房子纳入“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整改范围,进行专项解决,后来经过商量,村里在离他家不远的开阔地新建了占地10亩的危旧房改造的集中联建点,老蒋去年底搬进了新家,困扰几年的住房问题这才得到彻底解决。

驱车前往联建点,白墙灰瓦的楼房一字排开,门前河沟潺潺流动,楼房院坝四周种满了绿植,宛如公园。走进老蒋的家,屋里空调、电视、家具一应俱全。老蒋笑眯眯地说:“除了自己交点电费,水费村里就给免费交了,更高兴的是,现在出门就是宽敞的公路,500米远就是果园基地,不少脱贫户都在里面打工呢。”

永兴村党支部书记韩联均说,现在联建点居住有24户农户,其中贫困户2户,剩下的就是五保户、低保户。数据显示,去年底,包括老蒋在内的危房改造,北碚一共解决了960多户困难群众的危旧房,实现贫困户和一般困难农户危房改造的全覆盖。

针对“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动态清零,去年北碚集中火力,围绕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学生不失学辍学,贫困群众看得起病,饮水安全有保障要求,北碚累计兜底资助贫困学生2610人次;建立起“先诊疗后付费”机制,并将30种病纳入救治范围,实现贫困群众家庭医生全覆盖。同时补齐交通、水利设施短板,建成农村四好公路330公里,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9个,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