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举行2026届毕业生秋季首场大型双选会。(受访者供图)
记者从多所在渝高校了解到,自9月开学以来,各高校促就业工作“两头并进”,在保障2025届毕业生离校后就业服务“不断档”的同时,通过组织各类大小型双选会、访企拓岗、用好校友资源等措施,推动2026届毕业生和2025届还未就业毕业生顺利就业。
未就业毕业生群体
在微信群中被“置顶”
“合川这场招聘会正在火热进行中,参会企业100余家”“重庆某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招聘一批外派辅警岗位”……近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郑跃军打开微信里置顶的群——“2025届就业信息联络员群”,连发了好几条就业信息。
郑跃军介绍,截至目前,5848名2025届毕业生中,还有小部分还未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学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为此专门在各毕业班安排一名联络员,建了一个微信群,互相分享来自各个渠道的就业信息,让2025届毕业生顺利就业拥有更多的选择。
重庆大学职业就业中心副主任王鹏飞介绍,针对2025届已毕业离校但还未就业的学生,学校也建立了微信群,不间断推送优质岗位信息;同时广泛收集“国聘行动”、基层就业项目、地方公职类招录等信息,挖掘整合校友、合作单位资源,累计推送1000余条就业信息,提供岗位1.2万余个。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今年的4000余名毕业生中,还有少量学生未顺利就业。该校招生就业处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陈香介绍,学校定期对还未就业学生进行情况摸排,并收集当前就业市场中与学校开设专业比较匹配的招聘岗位,优先向还未就业的2025届学生推荐。
重庆交通大学招生就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建立了未就业2025届毕业生QQ群,各学院每周至少联系一次未就业2025届毕业生,为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提供岗位推荐等服务。自7月以来,通过线上双选会和就业推荐,已促成50余名学生顺利上岗。
“走出去”和“引进来”
大小招聘会每周不断
来自16个省(直辖市)的196家用人单位现场揽才,提供5000多个岗位,吸引本、硕、博各层次3000余名学生到场参加……近日,西南政法大学率先举行了2026届毕业生秋季首场大型双选会。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为提升毕业生求职竞争力,该校专门邀请5位校外职业指导专家现场“坐诊”,为毕业生们在简历优化、面试技巧、职业选择等方面,提供一对一指导。
随着9月秋季开学,一年一度的秋招也正式启动,大小招聘会每周都有。
9月21日,重庆科技大学在学校官微发布的本学期第三周招聘活动预告显示:一周内,学校举行线下双选会3场、现场宣讲会27场。西南大学于9月26日举办2026届秋季“名企优岗川渝行”校园巡回双选会,重庆文理学院将于10月23日举办2026届毕业生秋季大型双选会,重庆大学和重庆交通大学也将于10月16日、10月28日举行2026届毕业生秋季大型双选活动。
重庆交通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袁理介绍,该校除了把用人单位“请进来”,“走出去”访企拓岗的步伐也一直没有停下。暑假以来,该校先后组团赴上海、江苏扬州、湖南长沙等地,走访政企单位、人社部门以及和学校专业紧密结合的行业企业60余家,深入对接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等具体事项,邀请各单位来校开展招聘活动。
西南政法大学学生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学期,学校将加强校企合作,通过邀请企业进校开展讲座、实训项目等多元化的方式,让学生提前熟悉企业运作,也让企业能发现潜在人才。同时,充分挖掘校友资源,引入优质校友单位,为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
专家建议“知己、知彼”
要让简历与岗位“适配”
毕业生如何把握住秋招机遇?各高校就业专家纷纷给出建议。
王鹏飞提出,2025届还没就业的毕业生应该适当调整就业预期,考虑“先就业再择业”,尤其是关注新兴产业;拓展就业岗位信息渠道,充分利用好政府部门的相关政策和就业服务平台。
“积极主动是打开机会之门的钥匙。”重庆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李岚表示,2025届还没就业的毕业生应保持信心,积极行动,关注各大院校双选会信息,并根据自身专业和能力优势,找准目标主动求职。
针对2026届毕业生,王鹏飞建议应该做好以下准备:分析自己的兴趣、价值、能力,制定职业目标,精心制作求职简历;主动了解、收集行业信息和岗位信息,积极参加意向宣讲。
李岚提出,要“知己、知彼、适配”。“知己”就是要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拥有的技能,寻找求职的目标方向;“知彼”则是用心解读目标岗位所需要的核心能力,与自己的能力进行匹配;“适配”在求职面试中十分重要,校园里的经历,如社团、课程作业、竞赛等,稍作转化就能匹配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
“关键是要写清楚‘你做了什么、用了什么技能、有什么结果’,而不是只写‘参与了什么’。”李岚表示,要将经历写具体,并挖掘出与岗位能力的联系。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