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动态>今日重庆

进一步擦亮巴渝和美乡村底色——我市社会各界共话推进巴渝和美乡村建设

发布时间:2025-04-29 07:10
发布时间:2025-04-29 07:10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4月28日,聚力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推进巴渝和美乡村建设现场会在铜梁区举行。市级相关部门、区县、企业负责人和镇村干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要扎扎实实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进一步擦亮巴渝和美乡村底色,奋力开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新局面。

全力守好“两条底线”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的第一条底线任务,便是抓实抓好粮食生产。

“要打好稳产增产保供主动仗。”作为参会代表,重庆田中秧农产品股份合作社负责人蒋丽英备受鼓舞。她说,作为一名“田保姆”,合作社每年在全国开展水稻社会化服务,面积达30万亩。她今年有三个打算:一是培育更多有志青年成为“新农人”;二是扩大代耕代种的服务水平;三是组织机手参加全国高水平的机收比赛和农机展会,力争机损从3%降到1%。

如何守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石柱县中益乡曾是我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中益乡党委书记隆凤祥介绍,近几年,当地持续做好黄精、中蜂、思政研学等产业,推动乡村产业“接二连三”,让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接下来,当地将持续用好“10+5”等防返贫监测工作机制,深化落实低收入群体“一户一策”帮扶措施,提高产业帮扶质量,守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做深做透“土特产”文章

会议强调,要着力提升生态特色产业发展能级和竞争力影响力。

“这为巫山脆李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与会代表、巫山县农业农村委主任易前聪说,巫山脆李今年种植面积力争稳定在30万亩,种植区果农年户均增收1000元。为实现脆李产业“接二连三”,巫山将重点实施品种培优、品牌打造等工程。例如,整合“巫山脆李产业大脑+未来果园”数据资源,建设运行中国李(数字巫山脆李)电子交易中心,创建从生产端到市场端“直达”的新型生产经营模式。

涪陵榨菜集团副总经理皮林表示,涪陵榨菜集团将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在原料端,将深化“企业+合作社+农户”股份合作模式,建立“保底分红+财政投入资金股权化分红+盈余二次分配”的股权收益分配机制,让更多农户获益;在加工端,探索构建从“一碟小菜到一顿健康餐”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加大新工艺、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攻关突破行业关键技术,通过培育更多新品、爆款增强核心竞争力。

擦亮巴渝和美乡村底色

如何擦亮巴渝和美乡村底色?各地将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探索。

“我们将文化融入巴渝和美乡村建设,吸引13家文化艺术家协会成员单位在此设立文艺创作基地。今年牡丹节期间,村里日均打卡人数超过一万人次,成为垫江乡村旅游的热点。”垫江县高峰镇大井村党支部书记刘仲文说,接下来,他们将引导群众制定村规民约、院规院约,实施湾长负责制、“门前三包”制等,用新时代文明乡风绘就巴渝和美乡村新画卷。

乡村建设既要塑形,更要铸魂。铜梁区农业农村委主任张焕兵介绍,近年来,当地探索“铜心小院”微网格治理,实现小事不出院落、大事不出村,走出一条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乡村善治之路。下一步,当地将紧扣“把农民组织起来”这个关键,统筹推进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融合发展,激发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深化改革促进强村带民富

会议强调,要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着眼提升小县大城、强镇带村、强村富民贯通联动改革效能。

“通过深化强村公司改革,去年全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4000万元。”渝北区大盛镇党委书记李觅介绍,通过成立镇集体经济总公司,跨14个村组建产业联盟,全镇3862户农户以土地入股,381户群众以191万元资金入股,建成数智果园2万亩,亩均产值超万元。下一步,当地将持续优化联农带农富农机制,探索“互联网+农业”等多种经营模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力争全年全镇农民收入增加7%。

集体林是加快推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充分发挥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作用的重要载体。市林业局改革处处长刘洪平介绍,接下来,我市将围绕“加快建设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引导农户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建立全市统一的林权流转交易平台,发展“企业+”“林场+”等多式联营,完善小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让集体林成为助农增收的“锦绣林”。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