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7年,产出1500万辆电动车;远期来看,将力争分别拿下国内电动摩托车市场、出口电动车市场一半份额……4月22日,重庆官宣打造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基地。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两轮电动车市场保有量已达4亿辆。中国自行车协会副理事长陆金龙曾表示:“总体来看,国内产能大于市场需求。”
在此背景下,重庆为何要布局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基地?记者就此展开采访。
把握产业从规模扩张
向低碳智能转向的机遇
“当前,全球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绿色低碳和智慧出行双重浪潮推动下,电动车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是大势所趋。”市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这也就意味着,消费者对电动车续航能力、动力性能、驾乘体验要求更高,产业发展从单纯的“规模扩张”向“低碳智能”转向,电动车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时代机遇。
近年来,重庆“北斗定位和移动通信”等自主信息技术加速普及应用,数字化管理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加码布局智联电动车产业可谓恰逢其时。
除了数字化和物联网能力“在线”,重庆深厚的生产制造基础和庞大的消费应用市场也被业界广泛看好。
一方面,在生产制造领域,重庆摩托车产业基础雄厚,电动车产业已形成从整车制造到零部件配套的完整产业链体系。
比如,当前重庆已聚集8家电动车生产企业,特别是国内电动车头部企业雅迪、爱玛、台铃接连入驻,去年这3家企业在渝实现电动车总产量近300万辆,实现产值超70亿元。
数据显示,重庆电动车本地配套率超过60%,电机、电控、车架、灯具、仪表等总成已基本实现就近配套,2025年一季度,重庆电动车产量110万辆,同比增速达到46.7%。
另一方面,重庆应用场景丰富、消费市场广阔。“作为老牌的‘摩都’,重庆曾经为燃油摩托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让不少普通老百姓形成两轮车出行习惯。”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主任刘江分析。
雅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周超对刘江的观点表示认同:“重庆有非常好的摩托车骑行文化,并可有效辐射西南市场,这是吸引我们投资落户的重要原因之一。”
基于上述基础条件和优势资源,“重庆可与天津、江浙、两广三大电动车集群实现竞合发展,支持重点车企海外组装厂建设,形成重庆—沿海—海外联动格局,推动技术、资源、市场等要素的合理配置。”智联电动车产业全球发展联盟秘书长张喆说。
具体来看,重庆可在两江新区布局产业合作发展、产业大脑服务、产业中试创新三大平台建设,永川、铜梁、大足、璧山等区分别担负起支持雅迪、爱玛、台铃、比亚迪、星恒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重任,形成区域协同发展格局。
以此架构,力争到2027年,重庆电动车年产量超过1500万辆,其中电动摩托车占比超过80%,并加速实现远期目标。
布局系统工程
助力电动车完成智联升级
不难看出,想要在产能相对饱和的国内市场冲出重围,避免卷入价格战,真正推动电动车产业高端化发展,重庆押宝“智联”。
什么是“智联”?
“简单地说,智联就是智能化+联网化。”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北斗智联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艳艳分析,智能化就是要求具备环境感知等能力,联网化则要求接入移动通信网、移动互联网和位置服务网络。
那么,智联电动车又是什么?
“智联电动车,就是加载了智联系统的电动车,就像给手机赋予智联能力,使其成为智能手机一样。”王艳艳说。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智联电动车究竟有什么好处?
王艳艳说,以前车辆丢失难以找回,现在通过“智联”系统,可以实现精准定位。又如,以前电池数据难以采集,无法提供服务,现在可以及时预警电池存在的问题。
“智联”电动车是一个系统工程,为此,重庆进行了周密的部署计划。
从市级层面来看,重庆正在起草相关行动计划,加速构建智联电动车产业大脑、智联电动车数据服务系统,实现对车辆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服务管理,支持整车企业依靠北斗、移动通信等自主信息技术,提升产品智联化水平。
从行业层面来看,中电标协北斗智联工作委员会正加速推动智联电动车团体标准体系建设,制定智联电动自行车(摩托车)团体/企业标准,建立对接出口目的国法规标准的数据平台。
从企业层面来看,以雅迪、爱玛、台铃为代表的电动车龙头企业正不断探路。
比如,雅迪正着手筹建智联电动车车电协同创新中心,已研发出两套车电协同解决方案:一是紫精灵铅酸电池管理系统,可延长电池寿命,提升充电效率,精准管理废旧电池;二是极钠超充生态系统,依靠超充技术实现快速充电,15分钟即可充至80%电量。
同时,台铃已启动智联电动车全生命周期碳管理系统建设,完善能覆盖原材料环保、生产制造能源效率、污染控制与减排、产品设计与可回收利用全过程的智能制造碳管理流程。
此外,爱玛正借助数字孪生等技术,提升工艺、产线、车间的仿真能力,持续推出更适应市场的智联电动车产品。
利用枢纽和通道优势
发力拓展海外市场
记者注意到,在重庆建设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基地的版图规划中,“出海”是一个关键词。
事实上,这是国内企业白热化竞争之下的势在必行,也是全球市场分工的大势所趋。
按照《行动计划》,重庆将支持整车企业建设智联电动车全球运营中心,重点面向“全球南方”国家布局数字化产品销售、物流保障、售后服务网络,不断提升重庆智联电动车品牌的全球影响力,到2027年建成智联电动车全球运营体系,推动出口占比大幅增长。
此外,根据智联电动车产业全球发展联盟规划,当前,重庆基地不仅将瞄准现阶段超过2000万辆的国内电动摩托车市场,还要盯紧超过1000万辆且增长潜力巨大的亚洲、非洲、拉美等出口电动车市场。
作为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地处西南内陆的重庆凭借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开放大通道,“出海”能力和辐射力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好。
比如,爱玛正加速全球化布局。“重庆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会点,物流优势明显。”爱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卢会北表示,铜梁基地将作为辐射东南亚、欧洲市场的出口枢纽,扮演“出口基地+高速电摩生产基地”的双重角色。
特别是以全链条数字化为基础,爱玛将重点面向“全球南方”国家布局产品销售、物流保障、售后服务网络,创新构建产业链、供应链管理体系。
“目前,我们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联合国环境署、‘一带一路’中心共同成立了全球低碳出行研究院,在越南、泰国、肯尼亚等国家落地电动出行项目,积极推广低碳出行理念和中国智造解决方案,助力‘天下无碳’。”台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孙木楚表示。
和台铃一样,雅迪也正深耕海外市场。比如,2024年5月,雅迪印尼智能产研基地奠基仪式举行,投资超过1.5亿美元,预计于2026年建成,将有高达300万台的年产能,大幅提升雅迪在东南亚地区产能以及海外运营能力。
据了解,目前,雅迪已出口100多个国家,在越南、泰国、印尼等地建立了制造基地,正有序拓展中亚、欧洲等市场。周超表示,“下一个10年,将是电动车的黄金10年,雅迪将加速走向国际市场。”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