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消博会看重庆消费品如何“出圈”

发布时间:2025-04-16
2025-04-16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4月15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下称消博会)如火如荼进行中。

作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消费精品展,本届消博会汇聚了世界71个国家的4100余个品牌,可谓“一展看全球”。消博会上展示的产品,大多是全球最热门的,或是极有潜力成为“爆款”的消费品。所以,消博会算得上消费品发展趋势的“风向标”。

正在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庆,虽然消费总量位居全国前列,但还存在产品品牌知名度不够、单个消费品销量较小等情况。如何破解这些问题,让重庆消费品更“出圈”?本届消博会上的案例,或许能带来一些启示。

消博会重庆馆。记者 杨骏 摄

劲吹“科技风”

让AI“飞入寻常百姓家”

“机器人、汽车、数码这些产品用上AI(人工智能)我觉得很正常,但没想到化妆品也能用AI。”4月14日上午,在华熙生物的展台,来自上海的观众陈怡连连感叹。

几分钟前,她体验了华熙生物展示的AI皮肤检测系统:设备对其皮肤进行了检测,然后通过AI分析,形成了一份专属报告。紧接着,这台设备根据报告,为她生成一瓶“量身定制”的洗面奶。

这是本届进博会上“万物皆可AI”的生动案例。本届进博会不仅首次设立了AI展区,甚至所有展馆都有展示AI产品和技术,可谓“AI无处不在”。

另一个火爆程度不低于AI展区的,便是低空经济区,这也是消博会首次设立的展区。现场,各种各样的无人机、低空飞行器让人目不暇接,拍照、打卡络绎不绝。

比如小鹏汇天展出的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其座舱像一个小房子,头上顶着4个巨大的螺旋桨,“个头”是整个所有飞行器中最大的。它还使用了全球首个800V碳化硅增程动力平台,综合续航超过1000公里。

除了AI和低空经济,本届消博会还有很多新奇产品,如带有全息投影技术的泳镜、泡在水里不会坏的耳机、怎么推拉都不会倒的机器人等等。

新一代游泳耳机。记者 杨骏 摄

消博会为何刮起了“科技风”?答案是:当下科技越来越贴近人们生活,并渗透到日常的方方面面。

以AI为例,该技术刚出现时,使用场景大多在生产、科研、教育等领域。但近年来,AI技术开始运用在写作、绘画等领域,特别是年初国产AI(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横空出世,更让AI“飞入寻常百姓家”。所以,现在很多消费品都增加了AI功能。

重庆赛力斯汽车的问界系列,就是因为科技赋能而成功“出圈”的典型代表。该品牌车型因为拥有业界领先的智能驾驶座舱,以及成熟的智能驾驶技术,上市后就广受认可。

如今,问界系列已经成为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代表品牌,尤其是M9,自上市以来,11个月蝉联中国市场50万级豪华车月度销冠,持续刷新中国豪华车市场销量纪录。

“重庆的消费品,就是应该加快与前沿技术相结合,不断完善丰富自身的功能。”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重庆应该加速让科技为消费品赋能,满足更多需求,更快地被市场认可,并累积口碑逐步出圈。

现场展示的“重庆造”汽车,吸引观众体验。记者 杨骏 摄

长安汽车便在按此路径前行。今年2月,长安汽车宣布,预计到今年底,长安新一代飞行汽车将正式完成试飞。若计划顺利,“出圈”想必不是难事。

强化区域标签

推动品牌知名度“更上一层楼”

如果说,各类科技产品让观众可以畅想未来,那本届消博会上的“国货潮牌”,则让大众进一步了解,为何“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4月13日下午,在湖南展台的“C位”,十余道湘菜摆成一个圈,分别写着剁椒鱼头、辣椒炒肉、土头碗等菜名。观众马丹城盯着这些菜看了又看,然后对旁边的同事介绍起每道菜的由来。

“我就是湖南人,但工作在深圳。”马丹城说,湘菜在深圳很受欢迎,自己很多朋友也经常让自己推荐好吃的湘菜。这次在消博会现场看到湖南展馆把湘菜放在如此显眼的位置,他内心非常高兴。

不只是湖南。记者在现场看到,由国内省区市组成的“国货潮牌”展区中,绝大部分省区市都拿出了具有区域辨识度的产品。

比如,坐镇主场的海南,展出了黎族服饰和椰树类产品;宁夏把枸杞、红酒、中药材等产品放在了展台最显眼的区域;四川展台,一进门就可以看到各种熊猫玩偶,还有一个区域专门展示三星堆文创产品;云南把鲜花放在现场售卖,还提供云南咖啡现磨现卖服务。

消博会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说,国货越来越被消费者认可,各种老字号产品也开始焕发新生。所以,今年消博会专门设立了老字号展区,以推动老字号品牌的创新与发展。

该负责人表示,老字号背后不一定是多么先进的技术或是复杂的工艺,更多的是经过时间沉淀后所形成的区域文化符号。这种符号给消费者很强的辨识度,让人一听一看,便知道它来自哪里,这就为其“出圈”提供了底蕴。

以美食类为例,很多地区都有非常具有辨识度的消费品,如柳州的螺蛳粉、兰州的拉面、北京的烤鸭等等。而在本届消博会上,重庆展馆中最受欢迎的产品,也是全球知名的小面和火锅底料。

现场展示的重庆小面和火锅底料,吸引观众体验购买。记者 杨骏 摄

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很多消费品想要单打独斗“出圈”并不容易,但当它与一个地区深度绑定后,其被大众熟知的可能性就会增加。重庆还有很多有潜力“出圈”的消费品,未来都应该强化区域标签。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一些已经“出圈”的消费品,其发源地应该推动其创新与传统结合,以适应新的消费需求。比如上海的大白兔奶糖,就推出了奶茶、手办、盲盒等产品,扩大产品线。

几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中,“冷酸灵”“重庆啤酒”“涪陵榨菜”均入选。后续,重庆应该推动这些品牌的知名度“更上一层楼”。

借助流量效应

把重庆消费品推向世界

本届消博会有一个特别的展台:与辉同行。消博会期间,网红主播董宇辉会到各展台逛展,并为直播间观众推荐。

其背后的逻辑不难理解:直播带货是当下消费品销售的重要形式,董宇辉是直播带货领域的头部主播,知名度大、粉丝量多、带货力强。他与消博会的合作,属于资源互补的双赢之举。

互联网时代,消费者接触的信息多,消费品行业竞争也大,“酒香也怕巷子深”已成为共识。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权就认为,重庆消费品生产企业数量虽多,但在国内外市场的辨识度不够、品牌影响力也较弱。在此背景下,借助头部主播、网红博主的“流量效应”,是多数企业让产品“出圈”最有效、最直接的选择。

天府可乐的董事长蒋林对此深有感触。“去年董宇辉到重庆来,现场直播带货的产品就有天府可乐。”蒋林说,当时在直播间的天府可乐销量破百万,一度导致工厂生产不过来。

重庆荣昌卤鹅,更是借助“流量”在全球“出圈”的范例。今年3月底到4月,拥有3700万全球粉丝的美国知名网络红人“Speed”开启中国行,并来到重庆。期间,重庆人林江因为多次在其直播期间出镜,并推介荣昌美食“卤鹅”,让观看直播的观众都知晓了荣昌卤鹅。

随后,荣昌卤鹅销量暴涨,一些原本每天只能卖400单左右的荣昌卤鹅店,现在每天可卖出3000-4000单,发货时间也从以前的24小时延长至72小时。

但需要注意的是,“流量”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好的消费品,它能给其带来最快捷的“出圈”之路;对于不好的消费品,凭借“流量”赢得了一时,最终也会被其反噬。所以,重庆消费品无论通过什么形式“出圈”,保证其质量,并提供良好的服务,都是其能否持续“出圈”的保障。

荣昌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在爆火之后,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去往卤鹅生产企业调研,并明确提出,荣昌卤鹅不能“坐地起价”,也不能因为订单暴增而降低安全标准,要让“流量”变成长久的口碑,从而让荣昌卤鹅真正“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