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动态>今日重庆

重庆如何抢占入境游市场“C位” 打好“四张牌”,构建国际旅游顶级IP

发布时间:2025-04-06 07:10
发布时间:2025-04-06 07:10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一艘三峡游轮停靠在云阳县。(摄于2024年10月19日)记者 李雨恒 摄\视觉重庆

“嘟、嘟……”3月8日,在朝天门码头,伴随嘹亮的汽笛声,焕新升级的黄金游轮旗下高端产品“长江奇迹”号游轮首航。

动感的船体设计,极具辨识度和科技感;“中古风”装饰风格,洋溢着时光雕琢的故事味道;餐饮预订、岸上观光,每一处细节都有极致服务……这一重新定义高端游轮旅游的大船,不仅为我市入境游拳头产品三峡游轮游再添新载体,也在国际旅游市场“圈粉”无数。

打造入境游首站城市、成功构建一个国际旅游顶级IP,国际营销是基础,而加强具有全球吸引力的优质产品供给,则是根本。

那么,重庆如何增强国际化的旅游产品供给,抢占入境游市场“C位”?连日来,记者深入进行了调查。

第一张牌

三峡游:满足无数游客对文旅期待

三峡游无疑是重庆拿得出手的一张国际名片。

“远山如黛,近水微澜;高山仰止,万物成巳……不夸张地说,三峡游满足了无数游客对文旅的一切期待!”3月26日,在朝天门码头,刚结束三峡游轮游的新加坡游客刘欣,一脸幸福地说道。

长江三峡,可谓典藏了世界最绝美的山水画廊:现有A级旅游景区156家,其中5A级景区8家、4A级景区64家,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休闲度假等于一体,巫咸文化、诗词文化、三国文化、考古文化等更是灿烂多姿。

但提及三峡游,我市文旅界人士可谓“情感复杂”:

它经历了“朝辞”的璀璨,经历了“告别”的透支,经历了“归来”的艰难。三峡成库后,重庆文旅有识之士喊出了“归来”的口号,但交通掣肘、结构单一、产品雷同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三峡沿线区县文旅行业的发展,让这一世界级资源“困在深闺”。

近年来,我市将其作为全市文旅名片,着力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经典深度游产品,建设世界级三峡旅游核心吸引物集群,创新推动“大三峡”旅游一体化发展。

数据显示,目前我市有三峡游轮33艘,其中五星级22艘,列全国第一,游客接待量逐年攀升。三峡游已成为我市入境游的重要支撑。

那么,如何进一步提升三峡游的国际“含金量”呢?

在中国旅游研究院长江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重庆文旅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兹柏看来,提质三峡游,要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重点围绕“五个聚焦”:

聚焦推进景区度假区“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充分利用高峡风光、平湖景观、厚重人文,做好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存量提升和增量打造“两篇文章”,培育旅游核心吸引力,打造旅游消费主战场。

聚焦推进全域旅游“创新融合、创造转化”,以需求牵引撬动供给创新,坚持“旅游+”和“+旅游”双向流动,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水利等领域跨界融合。

聚焦推进宣传营销“渠道延伸、方式创新”,共同开辟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创新推广理念、改进推广方式,整体提升长江三峡旅游品牌影响。

聚焦推进线路产品“协同联动、务实合作”,将长江三峡旅游要素资源进行跨区域重新配置、整合与优化,形成规模更大、结构更佳、等级更高的旅游线路产品,将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聚焦推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加快形成“快旅慢游”的旅游交通体系,综合提升长江三峡旅游软硬件服务水平。

第二张牌

世界级山水都市游,展现诗与远方魅力

入夜的弹子石老街,灯火通明,人声鼎沸,游人如织。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外国人的身影不时闯入眼帘。

“太不可思议了,重庆就像一座未来之城!我在TikTok(抖音海外版)上刷到重庆后,利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飞来重庆。”美国游客艾美利亚(Amelia)称,她先后逛了磁器口、拍了“生吞单轨”、坐了长江索道、吃了麻辣火锅……“重庆给我的体验太棒了,我还要玩两天。”

“重庆从来不缺乏浪漫情怀,这座城市的‘诗’与‘远方’,比很多人想象的更有魅力。”携程集团区域政务总经理张大伟说,很多时候大都市本身就是一个世界级文旅品牌,对游客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去年3月以来,泰国、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来渝游客量同比增长约3倍,新加坡游客同比增长超6倍,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来渝游客同比增长更是高达10倍以上。

近年来,我市以超强气魄、超大手笔,推动山水与人文、现代与市井相融合,发展壮大都市旅游,构建起遗产古迹、魔幻都市、烟火生活、城郊休闲等各具魅力的都市旅游产品体系;大力升级夜景灯饰,提升夜间旅游氛围,培育夜味、夜养、夜赏、夜玩、夜购等“五夜业态”。

截至目前,我市已连续3年居“中国十大夜经济影响力城市”前列。

“接下来,我市还将大力推动都市旅游的高品质文旅产品供给,迭代升级‘慢生活、深度游’要素体系,串珠成链整合文旅资源,构建一批精品线路,持续做靓世界级山水都市文旅名片:加快培育‘文旅+’等新产品新业态,打造一批研学、康养、低空旅游等多元特色新业态,创建一批旅游演艺新空间、沉浸式体验场景。”市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我市还将大力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培育壮大多元经营主体,引育一批领军型、骨干型文旅企业,培育一批“小而美”新型文旅服务经营主体;创建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城市、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培育一批数字文化产业园区,打造一批旅游名县(区)。

第三张牌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

“从乐山大佛的微笑到大足石刻的静谧,一佛一石,述说着穿越千年之美;从三星堆的神秘符号到钓鱼城的坚固城墙,古老文明跨时空握手……”近来,“川墩墩”的一则旅行Vlog火遍网络,成为“刷屏之作”。

聚焦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着力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形成更多“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标志性成果……是重庆递给世界的又一张闪亮名片。

“仅在2024年,川渝两地就共建重大文旅项目15个,共同举办川剧节等活动168场次,实现互访游客超1亿人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成功推动开通重庆赴东北旅游列车,持续联动四川开展川渝互惠游,联动湖北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市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协同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已成势见效。

接下来,川渝两地还将迭代构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四梁八柱”,协同打造巴蜀高品质文旅景观带,共同开发超大城市互动、巴蜀自然遗产、成渝古道文化等主题风景道,具体包括:

联合培育巴蜀特色文旅地标,提档升级“宽洪大量”“点石成金”等文旅品牌,联合举办第二十届群星奖决赛、川渝曲艺展演大会等活动,推进白鹤梁题刻、川渝宋元山城体系、蜀道(重庆段)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联合申报巴蜀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共同建设川渝文旅统一大市场,策划一批“渝进蓉出”“蓉进渝出”精品线路,持续开行旅游专列,推进“畅游巴蜀”“旅游一卡通”等措施。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正向着“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加快迈进。

第四张牌

风情武陵:隐藏于中国腹地的绝美画廊

山奔绿浪,雄浑苍茫,水流碧玉,婉转荡漾……多彩风情武陵,不仅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与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是隐藏于中国腹地的绝美画廊,也是我市递给世界游客的第四张旅游名片。

近年来,我市一体化推进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奋力创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让巍巍武陵、浩浩乌江尽显山川人文之美。

其中,武隆更是围绕“生态优先、旅游引领、三产融合、强区富民”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以国际化为引领的武隆旅游发展,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巴山渝水的至臻风景,正时时新、日日新,向全球游客述说着“不得不来”的N种理由。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