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在企业走访。(市公安局供图)
“真是太谢谢你们了,不仅帮我们追回了损失,还帮我们完善了财务制度!”近日,丰都一家体育文化公司负责人孙女士来到丰都县公安局道谢。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这家企业前不久出了“内鬼”,损失不小,甚至资金链险些断裂、到了难以为继的境地。公安机关不仅为企业揪出了“内鬼”,还全力追赃、挽回损失,并帮助其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最终让企业走出了困境。
如何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直是重庆公安的重点工作。近年来,重庆公安严打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高效提供便民利企服务,助力企业健康、良好发展。
企业出“内鬼”
帮助追赃挽损堵漏
孙女士的公司是一家篮球培训机构。前段时间出了个问题:来培训的学员不少,但公司利润一直很低。
一对账,孙女士发现,有的孩子明明来培训了,但培训费好像没收到。一直以来,培训费都是交给教练,再由教练交到公司的,难道有教练忘记交了?
由于是第一次经营公司,孙女士并没有相关财务知识,只能用一条条对账的这种“笨办法”。但由于账目记录不完善,一时间也没对清楚。
无奈之下,孙女士只能询问孩子家长,发现有一部分培训费交给了公司的另一位股东程某,但程某并未把收到的培训费转交给公司。于是,孙女士报了警。程某被绳之以法,其侵占的部分培训费也追回来了。
“我们侦查发现,案件并不复杂,手法也并不高明。但因为孙女士和程某都欠缺相关法律知识和企业经营知识,才出了事。”办案民警曾桂林说。
“被侵吞的钱追了一部分回来,我才有了资金渡过难关。”孙女士说。更重要的是,民警还帮助孙女士完善了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前,培训费由教练收,然后微信转给孙女士,现在开设了对公账户,统一收费,堵住了企业的财务制度漏洞。
“中小微企业防范意识薄弱,容易遭受来自企业内部的不法侵害,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市公安局经侦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公安依法严厉打击整治民营企业内部突出腐败犯罪,2024年以来,共破获民企内部腐败犯罪案件131起,挽回经济损失1.1亿余元。
同时,公安机关还深入分析大案要案,查找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完善管理机制。
品牌汽车配件被假冒
帮助挽回声誉
去年2月,一位市民向渝中警方报警称,自己在一家汽车配件销售店购买的品牌汽车大灯配件疑似是假冒的。
“消费者很难判断汽车配件是否是假冒伪劣产品,但是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时,大家可能把问题归结于厂家质量不行,这样很容易损害企业声誉。”民警接到报警后立即进行侦查,并于当日赴该销售店所在区域调查取证。
经突击检查发现,该店铺仓库中存放着假冒知名汽车品牌的商品,涉及金额50余万元。
经查,犯罪嫌疑人朱某、王某从网上采购假冒的品牌汽车配件,再低价销售,极大损害了企业利益。
“特别是一些品牌产品,由于名声在外,很容易成为制假犯罪团伙眼中的‘香饽饽’。”市公安局打假总队相关负责人说,为了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前瞻性,重庆公安安排民警与企业定期进行一对一沟通,了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涉及公安的及时予以解决,从中寻找损害企业的违法犯罪线索进行严厉打击。
3月10日,市公安局环保总队民警来到潼南区,与当地多家环保企业开展普法宣传座谈会。民警结合环境违法典型案例,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以及违法所需承担的法律后果等。
这只是重庆公安服务企业的一个缩影。2024年以来,重庆公安走进相关环保企业开展培训、座谈、调研100余场(次)。与会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通过座谈会更加深入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环保“红线”不可逾越。希望以后公安机关举办更多类似座谈会、培训会,警企携手共同守护绿水青山,共建美丽新重庆。
此外,公安民警还将日常办案中发现的有普遍性的涉企违法犯罪问题告知企业,进行预警提示,以防范突发案件。
“一对一”服务
助企业“走出去引进来”
随着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建设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重庆企业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寻找商机。开拓海外市场,少不了出国考察,也少不了熟悉海外市场的外籍人才。
一次,重庆一家企业向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反映,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想申请在华永久居留,需要什么手续、要等多久,企业和外籍人才都不太清楚。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得知后,立即向其了解详细情况,告知相关手续和所需材料,并优化办证流程,以最短时间为其办理了永久居留身份证。
“在签证办理和永居申办等关键环节上,你们‘一对一’服务与‘绿色通道’,为我们公司引才引智和国际化发展提供了保障。”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无独有偶。去年,我市一家半导体企业的一名外籍管理人员正在泰国度假,但因工作原因急需从泰国入境来渝,可是面临签证短、时间紧的问题。
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得知后,立即核查相关信息,指导其提前备好相关资料,并协调航空公司让其在曼谷机场顺利登机,在其到达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口岸时,为其签发口岸签证,确保其顺利抵渝工作。
据了解,为更好服务涉外企业,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还建立了警企双向分级分类联络员制度,明确警方联络员和企业联络员,建立“一对一”联系服务,及时掌握企业需求,提供服务事项清单。
据统计,2024年,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走访涉外重点用人主体1376家次,开展集中宣介714次,为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家属办理签证证件380人次,还制定《服务外籍高层次人才政策工具箱》,为引进外籍人才“量身定制”出入境方案,为外籍高层次人才提供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服务495人次。
此外,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也开展多种多样的服务企业发展工作。近两年来,交巡警总队先后创新推出了“促进汽车消费畅通物流运输10条措施”“公安交管‘惠民有感’10项便利措施”和大中型客货车驾驶证“一证通考”等一系列交管服务新举措,惠及2350余万人次,助力汽车消费超230亿元。
“聚焦‘六区一高地’建设,围绕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我们将继续扎实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安全监管、引才引智等服务企业发展各项工作。”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全市公安机关将一如既往严打各类涉企犯罪,护航企业发展,为营造企业发展良好氛围贡献力量。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