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记者从重庆市第二届低空空域数字空管研讨会上获悉,今年,我市将深化低空飞行跨省协作,与湖南省探索建立全国首个跨战区低空飞行协同管理机制,开通渝湘首条低空航线“仙女山—张家界”,新增3条川渝跨省目视航线,推动我市低空飞行时长和架次分别增加15%和20%。
2024年,我市低空经济取得了一系列从无到有的创新突破,打造了一系列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
在跨省低空飞行协同运行机制方面,我市与四川签署全国首个跨省低空合作备忘录,开辟川渝跨省低空飞行线路5条,拓展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低空合作新维度,为推动组建“六省一市”跨省低空飞行联盟探索了实践路径。
我市还积极打造以北斗应用为支撑的低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体系,创新编制符合实际需求的军民两用简易起降点建设指引,加快构建低空起降网络体系。2024年全市起降点总数达98个,新增53个、增长118%,全市低空飞行时长增长超60%。
在“山地形态”低空物流运输场景方面,我市积极布局无人机智慧山地物流体系,探索山地、跨江等跨区域配送服务。去年,我市成功打造了低空转运“巫山脆李”、中国邮政无人机邮路、永川无人机医疗物资运输、市血液中心无人机空中血液配送专线等场景,低空物流成为我市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赛道。如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搭建低空智能测绘网,构建起“无人值守、智能作业”的低空测绘新模式,可缩短测绘工期约80%,提升作业效率7至10倍,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厘米级数据支撑。
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低空经济市场主体数量达147家,增加75家、增长104.2%。落地低空重点项目40个、计划投资288.4亿元、落地投资7.65亿元。
低空空域的安全高效,离不开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手段。为抢占数字空管建设“未来赛道”,2025年,我市将建立以全市低空飞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为核心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布局建设1个市级低空飞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打造市、区两级直管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目前全市低空飞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已启动招标建设,年内将建成投用。
现场来自民航主管部门、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及行业专家等百余位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深化数字赋能、构建低空智治新生态”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共商数字技术赋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与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