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加油干,把下庄建设好,发展好”
●如今,巫山旅游大环线开通了,4A级景区下庄迎来发展新契机
2月18日,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新开通的旅游环线盘旋在山间。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加油干,把下庄建设好,发展好!”
2月18日,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沐浴在金色暖阳下,村支部书记毛相林耳边再次回响起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毛相林盘算着:“过去的一年,下庄发生了一件大事,新修的旅游环线正式通车。下庄多了一条出山路,游客也更多了。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要把这个好消息带到北京去!”
“天坑”下庄通新路
路,对下庄而言,意义非凡。
坐落在“天坑”中的下庄被外界所知,就是因为那条历时7年在绝壁上凿出的8公里“天路”。这条路,带领下庄人走出大山,走向乡村振兴。
去年4月,距“天路”通车过去整整20年后,一条新的旅游环线正式通车。下庄通往外界有了第二条通道。
“下庄之难,就难在路。”坐在县委党校下庄校区门前的院坝里,眺望那条蜿蜒曲折的“天路”,毛相林思绪翻涌。
深居在海拔1100多米大山环抱之中,108个“之字拐”,曾是下庄出山的唯一道路。
“读小学时走过这条路,从村里爬到山顶需要两个小时,遇到下雨天,还有山石滚落。有的地方是悬崖,只有用绳索才能上去。”这是村民杨绍军记忆中的出山经历。当地盛传一句顺口溜:“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
1997年末,不甘贫穷落后的下庄人,在毛相林的带领下,来到下庄村顶部的鱼儿溪畔,点燃两公斤炸药,“轰隆”一声炸响了向绝壁“宣战”的开山炮。
2004年4月,伴随着“天路”的修通,村民们看到山外更广阔的世界,并逐步发展起了柑橘等产业,走上了发展的道路。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2万元。
“这几年,我们对‘天路’进行拓宽、加固,但这条路始终还是很险。”毛相林说,尤其是雨雪天气,翻越高海拔地区,往往会因道路结冰寸步难行,因此,下庄人对新路的渴望愈发强烈。
依托境内及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巫山着力建设旅游大环线,串联境内外景点景区。其中,在规划巫大(巫山—大昌段)高速公路时,下庄进入到大家的视野中。
新路串起旅游环线
“修通巫大高速,再打通下庄至平河乡的道路,其中一条旅游环线就形成了。”巫山县文旅委主任曹启志说。
沿着这条路,将串起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昌古镇、小三峡、小小三峡、当阳大峡谷等景区,还可延伸至湖北神农架景区。这也意味着,下庄将从曾经全县交通最差的地方,一跃成为全县旅游大环线中的重要节点。
在下庄后溪河峡谷地带,记者看到了这条长10余公里的新路——河谷两岸青山对峙,溪水清澈见底,一条山路经过一座隧道往平河乡延伸而去,较“天路”平缓许多。
有了这条路,巫山长江以北片区的双龙镇、大昌镇、平河乡、骡坪镇,到下庄也更为便捷。
“以前从江北片区到下庄,必须走到县城再拐进来,要绕很远的路。”家住大昌镇、在竹贤乡产业发展中心工作的黎圣生说,旅游环线通车后,他到下庄的路程从两个多小时,缩短到半个小时左右。
沿着下庄旅游环线而来的游客刘进林说:“以前也来过下庄,但‘天路’比较险峻,很考验开车技术。新路通了,从县城过来更方便了,沿途的风景也让人更有体验感。”
毛相林说,自从新路通车后,村民进山、出山有了更多选择,雨雪天气也不影响出行。同时,江北片区前往下庄也更方便,为村里带来了更大的客流量。
据巫山县文旅委统计,2024年,“天路”下庄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43231人次,同比增长43.3%,其中团队游客31993人次,同比增长8.14%,散客111238人次,同比增长86.54%。
“下庄现在已经创建了4A级景区,是巫山重要的景区之一,接通巫山旅游大环线后,沿线的平河等乡镇也可以依托下庄旅游带来的流量,发展住宿、餐饮等业态,实现联动发展。”曹启志说。
下庄又有新“动作”
新路圆梦,下庄旅游发展也迎来新的契机。
“这几年,我们在‘天路’沿线规划了观景平台、体验步道等项目,但内容还是不够丰富。”毛相林说,随着环线修通,进一步丰富旅游项目迫在眉睫。
所以,此次再来到下庄,记者发现,村民们已经在行动:整修一新的面坊、咸菜及豆腐坊、染坊、油坊、酒坊已逐渐形成“五坊”片区。
毛相林说,过去深居大山之中,下庄人自给自足,村里有油坊、面坊、豆腐坊等作坊,这既是下庄传统的乡土生活,也是一种民俗文化。
“近几十年,这些作坊都慢慢消失了。但随着旅游发展,我们想重新‘复原’这些场景。”毛相林说,这些作坊既可以供应村民日常生活需要,又能增加游客的体验感。
记者看到,在“五坊”片区,油坊已安装了榨油设备,门前则放置了木制传统榨油设备,游客可通过摇动大木槌体验古法压榨工艺;染坊门口,蓝色的染布挂在晾衣竿上,随风轻轻摆动;酒坊门前,村民王先均搭了个梯子,正在为屋檐刷漆。
“春节前,村里搞‘村晚’时,我这酒坊就已试营业了。烤了100多斤酒,卖出去四五十斤!”王先均一边介绍,一边打开酒瓶,顿时屋内酒香四溢。
王先均说,去年,村里开院坝会提出要利用闲置房屋建“五坊”,询问哪家有意愿来经营,他踊跃报名,并成功争取到酒坊的名额。
“这间酒坊就是我的老房子改出来的,为了经营好,我还专门向村里的老师傅请教了古法烤酒技艺。”王先均说,作为全村唯一一家酒坊,他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按照计划,下庄“五坊”将从3月起陆续正式营业。而毛相林的“日程表”上,接下来要做的还有很多。
“在旅游方面,我准备在河谷地带发展一个漂流项目,争取明年夏季前投入使用。在农业方面,除了管好柑橘,我们又开垦出了100亩闲置土地准备种上脆李。另外,我还准备建一个冻库,延长水果销售期……”掰着指头盘算着,毛相林脸上绽放出笑意,话语间意气风发。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