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将是重庆持续壮大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2月21日,市经济信息委发布公告称,聚焦“6+3”未来产业细分领域,即日起我市启动征集一批未来产业培育储备项目。
未来产业是由前沿技术驱动,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去年9月,我市印发《重庆市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4—2027年)》,提出优先发展“空天信息、生物制造、前沿新材料、氢能核能及新型储能、人工智能、低空经济”6个高成长未来产业,探索发展“脑机接口及脑科学、光子与量子技术、沉浸技术”3个高潜力未来产业。
市经济信息委表示,在此次项目征集中,征集范围涉及未来产业“企业、产品、项目、平台、成果、应用场景”等6个方面。其中,未来产业企业是聚焦未来产业细分赛道开展技术研发或产业化布局,具有较高成长性的初创企业和较强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的科技企业;未来产业产品是运用前沿技术研发生产,具有创新性、引领性,能满足未来需求的已上市产品;未来产业项目是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和市场潜力的未来产业项目,包括关键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等。
未来产业平台则是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服务的各类平台,包括研发机构、产业创新综合体等;未来产业成果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较高科技含量和市场应用价值的科技成果,包括专利、软件著作权等,以及行业首创新技术;未来产业应用场景是可提供技术验证或试点示范,利于推动前沿技术、产品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具有可复制性和推广价值的应用场景。
“发展未来产业,今年我市将围绕创新引领、场景驱动、生态协同这三个方面‘做文章’。”市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我市已提出,将推动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全市未来产业先导区,分别发展空天信息和人工智能产业;推动巴南工业园区、江津工业园区和璧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全市未来产业先导区筹建区,分别以生物制造、前沿新材料和沉浸技术作为产业发展主导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