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建设“六区一高地”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围绕2025年重庆怎样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建设介绍有关情况。市委副秘书长、改革办(分管日常工作)副主任黄朝永表示,2025年重庆将深入落实市委六届六次全会部署,在12个“新”上迭代细化工作任务,实现全面突破全面见效,聚力打造更多标志性改革成果。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要进展,今年改革成效关键看“三感”
去年,市委六届五次全会提出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六届六次全会出台《中共重庆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的实施意见》,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拉开了建设大幕。
黄朝永介绍,目前全市63项重大改革全面启动,18项已制定出台改革方案,14项形成改革方案送审稿,31项正抓紧调研论证,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建设顺利起步。同时,在“三攻坚一盘活”改革攻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优化、“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现代化集疏运体系综合配套改革、社会民生改革提质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他说,2025年全市将深入落实市委六届六次全会部署,围绕全会提出的聚力打造12个方面标志性改革成果,迭代细化12个“新”的工作任务: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新突破,健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系取得新进展,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成效,完善内陆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体制闯出新路子,建立智慧高效城市治理体系构建新模式,健全统筹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培育新优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造新经验,健全保障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呈现新气象,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展现新作为,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形成新范例,完善平安法治一体推进体制机制迈出新步伐,完善党建统领体制机制开创新局面。
“改革要让实践来检验、让基层来评判、让群众来打分。”黄朝永说,改革是否全面见效,关键要看基层、企业和群众有多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持续建立和完善改革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持续推进“信用重庆”品牌建设,建立健全6类主体信用评价应用机制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坚平介绍,重庆作为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近年来通过丰富“信用+”应用场景,迭代打造“信用重庆”品牌,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信用信息查询方面,我市上线“渝悦·信用”应用,数据需求满足率保持在90%以上;以“信用中国(重庆)”网站和“信用重庆”微信公众号为载体,依法依规公开经营主体信用报告,让信用查询更加便捷。
在企业信用修复方面,推出信用修复“一件事一次办”服务。目前,全市累计完成信用修复1.8万余次,信用修复及时率达100%。
在助力企业融资方面,推广“信易贷”模式,上线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重庆站),助力经营主体融资授信超2000亿元。
李坚平表示,接下来,我市将重点从三个方面建立健全信用评价应用机制,持续推进“信用重庆”品牌建设。首先是完善信用评价体系,构建企业、个体工商户、自然人、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地方政府6类主体信用评价的社会信用体系,实现信用评价全覆盖。其次,完善“信用+”应用场景建设机制,将信用植入执行执法、行政审批、金融服务、基层治理等各类场景。第三,完善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打通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重庆站)与各类金融机构数据共享通道,优化升级平台服务功能,帮助更多信用良好的企业融资增信。
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聚力实现“五个新提升”
国资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市国资委副主任刘嘉熠介绍,2025年,市国资委将全力推动完成“五个新提升”工作目标。
一是推进国企布局优化实现新提升。紧扣做大做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支撑城市建设和民生服务,推动重庆东站、轨道27号线等一批重点项目投资放量,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功能大力撬动社会投资,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制造业、智能装备等领域加大战新产业投资,推动国有资本“三个集中”取得新进展。
二是推进国企核心功能实现新提升。推动优质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集中,实现国企功能重塑、优势重塑。全面完成国企功能定位、主责主业战略性调整,提速实施新一轮战略性重组,全面完成房地产、建筑、酒店、金融等领域专业化整合。
三是推进国企核心竞争力实现新提升。推动瘦身健体、止损治亏、资产盘活、科技创新、健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5个方面取得更大突破,深化“突出主责主业、增强核心功能”整合优化改革,开展亏损企业重点攻坚行动,聚焦土地、公租房商业和车位等重点资产盘活变现,深入推进“四链”融合发展先行试点,常态化开展“三改一加强”工作,推动市属国企利润总额增长5%以上、增加值增长6%以上。
四是推进一流现代企业培育实现新提升。在先进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现代金融和生产性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打造10户“全国一流、行业领先、西部第一”的现代企业。培育形成10个具有全国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
五是推进国资国企监管和风险管控能力实现新提升。构建党建统领的现代化国资监管体系,健全完善以党内监督为主导的国有资产监督体系,建立市和区县全量纳入、全流程动态监测的国资监管系统,健全重大风险监管处置机制,全面加强清廉国企建设。
致力构建“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力争今年底在中心城区实现全覆盖
重庆致力于构建“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广受老百姓关注。
李坚平表示,“15分钟”强调的是让老百姓能享受到“家门口”的优质便捷基本公共服务;“高品质生活服务”体现的是围绕群众的身边事、高频事,采取设施补缺、服务提质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居民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认同感,以生活服务圈促进邻里和谐、实现社会和谐。
这意味着在功能定位上,需要打破传统居住小区、社区街道等物理边界,围绕全时域人的活动和需求,加强居住、托育、养老、医疗卫生、就业等不同服务功能的融合,为群众“急难愁盼”提供便捷易享的“解决方案”。
比如,因地制宜完善公共活动空间,满足居民对健身、休憩、玩耍等基本需求;推动托育设施布局、规模更加合理,让老百姓能便捷托、放心托、实惠托;健全养老服务设施,统筹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更好满足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差异化需求。
李坚平介绍,当前,我市正结合生活圈人口结构、老百姓需求、设施布局等现状,编制15分钟生活服务圈规划“一张图”、服务要素配置“一张表”、年度实施项目“一张清单”。同时,大力推进健全数字化智慧生活综合服务机制等15项改革任务,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居民、商户等多元主体参与“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形成多方共建、多元共治格局。
李坚平表示,力争到今年12月,“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在中心城区“9+2”区县覆盖占比达100%。
深化数据资源管理流通改革,提升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改革引领,需要数字赋能。我市已初步建成数字化支撑有力的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和三级贯通协同实战的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今年推进数字领域改革又有哪些重要举措?
市大数据发展局副局长胡军国介绍,将以数字中国建设综合试点为契机,持续深化数字领域改革,集中力量打造一批“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改革成果。
他介绍,将持续深化公共数据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按需迭代一体化公共数据资源体系,完善基础数据库、专题数据库、数据仓,增强公共数据分级分区分层分域管理能力。推动各级部门、企事业单位公共数据全面归集,提高公共数据共享水平,充分实现“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同时,加大公共数据开放力度,持续满足社会对公共数据资源的利用需求。
将持续深化数据资源流通体制机制改革。持续破除阻碍数据资源流通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梗阻,在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领域加大制度探索创新,推动数据资源“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着力推动国企数据资源价值化转化,着力推动数据可信安全流通,着力升级西部数据交易中心,着力壮大数据产业,繁荣壮大数据产业生态。
他还介绍,将持续推进数字化履职能力重构重塑。大力推动政府履职行为数字化转型,提升核心业务数字化覆盖率,完善一体化协同办公体系,构建数字化智能化政务新形态。强化三级治理中心主轴作用,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一体化事件流转体系,提高线上事件闭环处置效率。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进关联事项集成办、政策服务免申办,持续提升百姓办事的满意度、获得感。另外,强化数据赋能行政检查、处罚、强制等执法关键环节,全方位提升基层数智高质高效执法水平。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