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国字号”经开区给力 贡献全市超6.5%的地区生产总值

发布时间:2024-12-20
2024-12-20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12月19日,由商务部驻成都特派员办事处、重庆市商务委员会主办,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承办的第八届川渝藏国家级经开区交流合作活动举行,活动中一组数据尤为亮眼:2024年,我市4个国家级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1400亿元,以不足0.32%的面积贡献了全市超过6.5%的地区生产总值。

今年是首批国家级经开区成立40周年。多年来,我市不断提升国家级经开区的窗口功能,经开区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先后建成了重庆经开区、长寿经开区、万州经开区、涪陵经开区4个国家级经开区,在推动经济发展,带动改革开放、科技创新等方面贡献了积极力量。

区域经济彰显强大韧性

129平方公里的管理面积,能“长”出什么?

在当天的活动中,长寿经开区管委会外资分局局长李欢给出了答案:集聚29家世界500强企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600亿元,形成了以天然气化工新材、硅基材料、绿色医药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一项项“亮眼”成绩的背后,折射的是长寿经开区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强大韧性。

早在2010年,长寿经开区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多年来,长寿经开区不断转方式、调结构,培育了适宜企业成长创造的丰沃土壤。

“是的,我们赌对了!”在圆桌对话环节,重庆梅塞尔公司总经理吕斌手持话筒,由衷感慨道。

梅塞尔集团总部位于德国,是全球最大的私营工业气体和特种气体公司。早在2010年,公司紧随客户脚步,决定在长寿经开区设立分厂。不料,产线刚刚建成,客户却临时取消了在长寿的所有投资计划,一时失去唯一的下游客户,这让梅塞尔陷入两难。

留下来,就要从零开始寻找客户;离开,意味着前期投入的几千万将全部“打水漂”,“在反复抉择后,我们最终选择了留下,放手赌一把。”吕斌说。

四年多来,长寿经开区为企业搭平台、引资源,在相关机制的支持下,重庆梅塞尔不仅成为长寿经开区化工企业的主要供气商,他们还积极拓展重庆及周边市场,建立起300余家客户群体。目前,公司年产值达5亿元,成为重庆市场最大的工业气体供应商。

争当科技创新的主战场

今年10月,涪陵区传来好消息,经国务院批准,重庆涪陵工业园区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我市第四个国家级经开区。

创新,一直是引领国家级经开区发展的第一动力。

位于涪陵工业园区的首键药包是一家集药用瓶盖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公司一举攻克了铝盖生产中铝屑残留等棘手难题,获得各类知识产权70余项。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公司生产的口服液瓶用易刺铝盖、铝塑组合盖、易撕拉铝塑组合盖等产品突破行业瓶颈,成为“佼佼者”。

以创建国家级经开区为契机,近年来,涪陵工业园区加快产业链与创新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为各类创新主体搭建起创新平台,成功吸引到北京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科研团队进驻园区,与企业展开联合技术攻关。

目前,涪陵工业园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03家,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04个,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比达61%。

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涪陵制造业创新成果显著,重庆华峰在开发和创新己二酸制备己二腈/胺的工艺路线上取得关键突破,彻底摆脱了己二腈供应长期受制于国外的被动局面;建峰化工国内首套合成氨驰放气提氦装置顺利投产,氦气纯度达到国内顶尖水平;涪陵理工清科研究院成功孵化出国内首家实现MOFs先进材料百公斤级批量化生产的企业。

“链”上发力 协同共赢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面对新形势,与会专家、代表们纷纷表示,川、渝、藏三地应抢抓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机遇,加快“链”上发力,推动三地经开区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共赢。

在成都青白江经济开发区,一批跨境电商货物在完成理货、申报、查验、放行、装箱后,将通过成都国际铁路港运往白俄罗斯等地。近年来,青白江全力拓展亚蓉欧国际战略“大通道”,建立起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国际货运网络,连接境内外147个城市。

今年1—9月,成都青白江经济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9.7亿元,同比增长5.3%;全年预计实现进出口总额500亿元,同比增长19.1%。

“我们将大力发展以空铁为主导的多式联运体系,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四川及周边的物流通道枢纽,构建起‘生产在市州、集散在成都’的联动发展模式。”成都青白江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

国家级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拉萨经开区将积极融入国际国内大循环,依托成渝两地的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建立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推动拉萨综合保税区、吉隆边境经济合作区、中尼友谊工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搭建起与国内经济领先区域的交流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