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全力打造西部基础教育高地 用优质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扩优提质强基点 惠民有感暖人心

发布时间:2024-11-22
2024-11-22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师生在课堂上积极互动、共同成长

舞台上的孩子们倾情投入,精彩演绎红色故事

师生们强化创新思维,创作设计更多优秀作品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搞得越扎实,建设教育强国步伐就越稳、后劲就越足。

重庆坚持把基础教育放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去谋划,置身于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中去部署。坚持公益普惠、优质均衡方向,统筹高水平规范、高效能治理、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以基础教育之力厚植人民群众幸福之本,用实干实绩实效作答“教育强国,基教何为”的时代命题。

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高均衡、更优质量……重庆夯实教育强市的基点,凸显惠民有感的重点,全市教育发展总体水平进入全国中上行列、西部第一方阵。一项项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成果持续涌现,让老百姓深刻地感受到教育民生的温度、综合改革的力度、扩优提质的效度,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满意度持续增强。

立德树人呈现新气象 培育核心素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对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开展“少年说红岩”公益讲解活动,推出《红岩铸精神,党员传丹心》等思政“金课”……在我市,红岩精神正通过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接力传播,成为永不熄灭的光辉灯塔。

立足于重庆这块英雄的土地,我市用深、用透、用活红岩精神、红色文化的“精神富矿”,初步构建起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1458N”红岩思政育人体系。涌现出渝中区“行走的思政课”、沙坪坝区“红岩大课堂”、江北区“榜样思政”、璧山区“璧生扣”等一大批“红岩铸魂”思政育人品牌。1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入围教育部建设名单。

“大思政”课程育人体系建设的鼓点越来越密、脚步越走越紧。开设全国首个“红岩思政研学频道”,打造全国首个“红岩思政研学地图”,发布首批60条中小学思政研学精品线路,新增中小幼德育品牌126个……一系列思政教育举措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

“大思政课”有特色,五育并举促成长。我市推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融合发展,开展各种特色教育和实践活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智育启慧。我市在全市域推进“渝见书香·遇见成长”读书行动,优化阅读资源,优化阅读指导,优化工作统筹,让书香涵养德行、启迪智慧。近一年来,沙坪坝区、南岸区相关做法入选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优秀案例,渝北区龙山小学等3所学校入选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书香校园”。

体艺修身。我市体育美育课程开课率、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率、学校眼保健操普及率达100%,创建国家级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1个、校园足球试点区县5个,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6个,参加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现场展演获得一等奖23个。毕业于重庆七中的优秀学子丁欣怡和队友一起在巴黎奥运会上夺得艺术体操团体金牌,实现了该项目的历史性突破。

以劳为荣。我市落实课程标准、加强劳动场所建设,沙坪坝区、荣昌区、两江新区成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我市在全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推进情况调查中指标完成度名列全国第一。

科创赋能。我市坚持“科普+科创”双轮驱动,推动“校校科普、人人科普”,认定359个重庆市科普基地,218个重庆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52个重庆市中小学校外科普特色基地,市级科学教育实践场所实现县域全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为守护学生“心成长”,我市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指导意见和心理辅导室建设运行指引,成立全市首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常态化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关爱“七个一”专项行动。为凝聚育人大合力,成立家庭教育“一院两中心”专业支撑力量,发布6期“渝儿有方”家长课程,超过9万人点击浏览,创建3个国家级、10个市级家校社协同育人试验区,形成协同育人新格局。

聚焦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一批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人才正快速成长,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育人质量实现新提升 写好优质文章 好学校办在家门口

基础教育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主要目标中提到,“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些新要求新目标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挑战。

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体系化实施园舍标准化、教师专业化、活动游戏化、治理常态化、保障制度化“五化行动”,通过优质园领办园、科研所示范园、集团化共建园等方式,多渠道扩大普惠性优质学位。目前,全市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6.56%,形成了幼有优育的发展新格局。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投入资金100.82亿元真金白银促校园“焕新”,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打造了一大批教育有特色、发展有品质、办学有风格的“小而精”“小而美”乡村学校。千方百计助学校“扩优”,大力实施优质资源拓展行动计划,建成紧密型义务教育集团180个,农村学校参与率达100%,全市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占比达到80%以上,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

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实施普通高中发展促进计划,开展特色高中和综合高中建设,深化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探索建立县中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发展模式,奉节中学、秀山高中、丰都中学分别与3所部属高校深度链接,全面推动县域内高中教育整体提升。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新设立重庆市青少年创新学院,实施“种子计划”“雏鹰计划”“英才计划”,每年选拔400余名学有余力的学生进入高校重点实验室,逐渐形成“家校社一体化构建、小初高大贯通式培养”的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特色,五大学科竞赛入选国家集训队人数名列全国前茅。打通普职融通堵点,通过调整普高招生计划增总量、开展综合高中试点挖变量、增加联招区县(学校)扩增量,大幅压减普高自主招生计划优存量等方式,新增1.9万个普高学位,近七成考生可以入读普通高中,优质高中资源覆盖率达75%,育人质量持续提升。

5年来,从硬件到软件、从质量到特色,我市基础教育各种要素水平越来越高,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变革。2022年,我市获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21项,数量居全国第8位;沙坪坝区、南岸区、九龙坡区、两江新区率先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县督导评估;沙坪坝区和江北区被评为国家级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深化改革营造新生态 坚持攻坚克难 教育发展焕发活力

推动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坚强有力、持续不断的改革创新为动力。

教育数字化转型、招生制度改革、家校社协同育人……在挑战与机遇面前,我市统筹抓好重点改革牵引和改革系统集成,全面增强教育高质量发展活力。

加速数字化改革,让我市教育新优势越来越强。我市在重庆数字教育“1351”智治体系引领下,以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试点为抓手,铺好学校数字“高速路”、建好优质教育“资源库”、上好城乡同步“一堂课”,实现中小学“宽带网络校校通”开通率和学校多媒体教室覆盖率两个100%,汇聚在线课程7000余门、数字图书近50万册、数字资源600余万条,推动城乡共享名校名师名课。

深化课堂素养改革,让我市教育内驱力越来越足。我市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以基地校引领课堂变革,建成科学教育等各类国家级实验区(校)40余个,持续打造标志性改革成果。

强化招生制度改革,让我市教育惠民的力度越来越大。深入实施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和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启用教育入学“一件事”系统,通过“一次办”实现惠民有感,“一键审”减轻基层负担、“一屏览”强化招生监管,已有57.5万名义务教育阶段新生家长尝到了“不跑腿、网上办”的甜头,家长满意率达99.2%。义务教育“入学一件事一次办”的创新探索,已被纳入2024年度国务院部署“高效办成一件事”的13个重点集中攻关和创新示范地区范围,并向全国推广。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重庆始终保持改革的勇气和锐气,敢啃硬骨头,敢闯新路子。

持续深化“公参民”治理、“双减”政策等改革成果,实现48所学校“公”“民”办学校彻底厘清,新增公办学位11万个,每年减少百姓教育支出90亿元。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由6.3%降至3.32%,提前两年实现中央目标。数十个案例入选教育部全国“双减”典型案例。

迈上新台阶、攀登新高度,近年来,我市对接发展所需、民心所向,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奋进教育强国、教育强市建设新征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教育公平取得新成效 回应民生期盼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现场,来自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的47名乐手奏响了国际残奥会会歌——《未来赞美诗》,这是一支由盲人组成的管乐团,成员年龄最小的仅10岁,他们真挚的表演感动了世界。

特殊的孩子需要特殊的爱,我市实施特殊教育提升工程,持续推进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国家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近5年特殊教育学生获国家级体育竞赛荣誉57项。

孩子快乐的笑脸、市民满意的赞许,成为重庆基础教育惠民有感的生动注脚。一直以来,我市始终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教育需要为根本出发点,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有制度层面的“遮风挡雨”。为确保精准资助全覆盖,我市已形成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公办民办学校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三个全覆盖”的资助工作机制,3年来受益学生近1800万人次。

有行动落实的“悉心呵护”。重点关注留守儿童、随迁子女群体等,完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三年来关爱帮扶32.8万农村留守儿童,妥善安置74.4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力保障了群体公平。

做好民生“微小事”,奏响暖心“幸福歌”。我市坚持民族教育同步发展,命名民族教育特色学校30所。专门教育提速发展,形成专门学校主城都市区5所、渝东北2所、渝东南1所的规划布局,目前基本建成3所。

肩负时代使命,迈向发展新程,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和全市教育大会精神,持续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的改革,大力实施公平优质行动方案,加强基础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奋力推进新卓越课堂、新卓越教研、新卓越学校“三新卓越”基础教育建设工程,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全力打造西部基础教育高地,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提供有力支撑,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彰显更大作为。

数说基础教育>>>

•“十四五”以来,新(改)扩建幼儿园2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315所、普通高中32所,新增学位27.8万个,有效满足适龄青少年入学需求。

•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3.06%,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4.61%,位居全国第6;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9%,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9.9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8.7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5.90%,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提升至97.63%,各项指标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室覆盖率100%,劳动教育工作指标完成度居全国第1,中小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95.85%,学生身心健康阳光自信。

•在高中立项建设202个课程创新基地、150所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100个校本教研基地、750门精品选修课程和563个优秀学生社团,丰富课程为孩子开辟更加多元成长的跑道。

•创建3个国家级、10个市级家校社协同育人试验区,建立起坚实的家校同心桥。

•实现全市中小学“宽带网络校校通”开通率和学校多媒体教室覆盖率两个100%;重庆智慧教育平台访问量突破2.32亿人次,开通“网络同步课堂”1000余个,以数字赋能教育优质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