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记者从渝新欧公司了解到,由该公司与陆海新通道公司联合运营组织的“东盟快班”20日从重庆团结村中心站出发,驶往波兰马拉。
据了解,首趟“东盟快班”于10月15日从越南河内发车,20日抵达重庆编组后继续前行。这标志着重庆两大对外开放通道——中欧班列(渝新欧)与陆海新通道,打通了“无缝衔接”的“最后一公里”。
中欧班列(渝新欧)与陆海新通道,是重庆西、南两向国际物流大通道,此前,两条通道也会有一些联动合作,比如从东盟的货物通过陆海新通道运输到重庆后,可再转乘中欧班列(渝新欧)前往欧洲。但两条通道分别由渝新欧公司和陆海新通道公司运营,在转运时需要操作两次手续与流程。
为了实现两条大通道的“无缝衔接”,渝新欧公司与陆海新通道公司此番携手,共同推出了“东盟快班”产品。该产品由两家公司共同运营、组织,客户全程只下“一单”,就能享受两家公司的服务,包括订舱、路线规划、货物装卸等,节省了操作手续与流程。
渝新欧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陆海新通道公司董事长刘太平介绍,“东盟快班”将货物从东南亚运至欧洲,全程约25天,要比传统运输方式节约5—10天。后续,两家公司将推动其常态化开行,为整个亚欧贸易提供新的物流选择。
相关报道
渝新欧公司与陆海新通道公司联合运营组织“东盟快班”
重庆两大物流通道迈向深度融合
■“东盟快班”的出现,为重庆解决多式联运“无缝衔接”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新思路与操作样板,也为重庆深化与东盟、欧洲地区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创造了新场景。
■“东盟快班”客户全程实施“一单制”,运输一次委托、一次付费、一次下单,甚至连集装箱都是“一箱到底”,大大减少客户在运输端的操作流程。货物从东南亚运到欧洲,全程耗时比传统运输方式节约5—10天。
10月20日晚,重庆团结村中心站,一列满载汽车电子零配件的列车缓缓驶出,向波兰马拉驶去。
这不是一趟普通的班列,因为这批货物当天刚由越南河内运抵重庆。
这趟班列名为“东盟快班”,由渝新欧(重庆)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渝新欧公司)与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陆海新通道公司)共同运营,旨在让中欧班列和陆海新通道实现无缝衔接,进一步缩短货运时效。
中欧班列(渝新欧)和陆海新通道此前也有过联动合作,但如这般共同运营、组织货源,实现深度融合还是首次。这一合作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两大公司合力,“东盟快班”应运而生
在开行“东盟快班”前,中欧班列(渝新欧)与陆海新通道的“联动”其实不算少。
今年1—6月,中欧班列(渝新欧)就与重庆开行的陆海新通道联动发运1800标箱。早在2018年,渝新欧公司开行了直达越南河内的国际班列,这条路线也成为陆海新通道国际铁路联运的路线之一。
不过,由于运营平台不同,主要负责任务也不同,两大物流通道此前的合作更多是以重庆为“衔接点”,在对接客户后,便各自做好分内之事。
美联物流集团总裁何道国介绍,以前如果要把东盟的产品以铁路形式运往欧洲,就要先通过陆海新通道运到重庆重新编组,然后和渝新欧公司合作,将货物运往欧洲。因为涉及两个运营平台,有些程序、手续就要走两次。
近年来,国际供应链面临很多挑战,比如红海地区的航线受阻,影响了海运的效率与价格。同时,欧洲与东盟贸易往来也在逐步增多,如何确保一些产品的运输时效性,成为各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有没有一条路线,可以让客户只走一次手续和程序,就能让货物从东盟运到欧洲,而且稳定性强,综合成本比海运还低?
洞察到这一市场需求后,渝新欧公司和陆海新通道公司都认为,重庆可以将西向、南向的物流资源整合,推出一个中欧班列与陆海新通道的“合作产品”,让两大物流通道从以前的“各司其职”,向共同运营组织转变。
“东盟快班”的设想,由此开始。
今年7月,两家公司启动了泰国至德国的全铁国际班列直发筹备,这也是“东盟快班”的一次试运行测试。在国铁集团、沿途海关的支持下,9月12日,东盟快班(泰国·林查班—中国·重庆—德国·杜伊斯堡)试运行班列成功发运,全程运行时效约24天,为后续的班列运行积累了经验。
客户全程“一单制”,耗时节约5至10天
测试成功后,渝新欧公司与陆海新通道公司开始加大市场推介力度和组货力度,并共同向客户宣传推广“东盟快班”。
“不管是哪家公司去对接客户,都是介绍‘东盟快班’。”渝新欧供应链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陆海新通道公司董事长刘太平介绍,无论客户是在哪家公司下单订舱,都可以一次性享受到两家公司提供的服务。
简单来说,客户确定使用“东盟快班”后,两家公司会同时为其规划东盟—重庆、重庆—欧洲的两段路线运输方案,包括时间、路线、舱位等,让货物运输更便捷、高效。
比如陆海新通道公司会提前将货物抵达重庆的时间告知渝新欧公司,后者就可以事先安排,待客户货物在重庆完成新编组后,立刻进行装卸作业,并发往欧洲。
首趟“东盟快班”于10月15日从越南河内首发,10月20日抵达重庆团结村进行编组,经渝州海关检验后,当天就搭乘中欧班列(渝新欧)驶向波兰马拉,全程运输时间预计25天。
“客户全程都是‘一单制’,运输一次委托、一次付费、一次下单,甚至连集装箱都是‘一箱到底’。”刘太平说,这大大减少了客户在运输端要操作的流程,全程耗时要比传统运输方式节约5—10天。
这只是一个开始。刘太平透露,目前在市政府口岸物流办、重庆海关等职能部门的支持下,“东盟快班”正在谋划常态化开行。计划到明年,“东盟快班”能够实现每周1列的开行频率,成为欧洲和东盟之间一条稳定的物流通道。
对企业而言,这是绝对的利好消息。何道国表示,“东盟快班”的开行,代表重庆在通道建设上有了新的突破。“我们后续准备把东盟的水果、大米等更快更好地运送到欧洲,也可以考虑洽谈更多欧洲到东盟的业务了。”
为“东南西北”四向融合提供样板
物流大通道是对外开放的基础支撑。近年来,重庆大力发展通道建设,除了西向、南向外,还开通了北向的渝满俄班列和东向的渝甬班列。
重庆居内陆腹地,从自身定位与发展前景看,推动各通道间的深度合作乃大势所趋。为此,重庆一直积极推动不同方向、不同物流运输方式之间联动发展,构建了“铁公水空”多式联运体系。
比如今年1—6月,重庆经陆海新通道3种主要运输组织方式与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联运6.91万标箱,同比增长79%。刘太平透露,中欧班列(渝新欧)运行10多年来,一直与长江黄金水道有合作,助力重庆更好地实现“买全球、卖全球”。
“东盟快班”的出现,为重庆解决多式联运“无缝衔接”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新思路与操作样板。
“‘东盟快班’是一个有意思的构想,也是一个很有创新性的产品。”重庆市国际物流口岸服务协会秘书长蒋啸冰表示,这不仅让重庆西向、南向两大物流通道首次实现深度合作,也为重庆深化与东盟、欧洲地区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创造了新场景,是重庆在开放通道建设上的一次积极、有效的探索与尝试。同时,这也给欧洲、东盟之间的往来提供了新的物流方案,能为重庆打造横跨欧亚的国际中转枢纽提供动力。
刘太平表示,“东盟快班”的成功首发,不仅是一次物流通道的拓展,更是重庆对外开放、合作共赢的生动实践。随着“东盟快班”的常态化开行,重庆可以成为一个“中心点”,加速构建面向东盟、欧洲双向的货物大通道,为整个亚欧贸易提供更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务。这将进一步助推重庆优化开放布局,加快建设内陆开放综合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