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交流 为共建“一带一路”汇聚更大力量 2024年“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分组研讨会召开

发布时间:2024-08-31
2024-08-31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作为本届“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重要活动之一,8月30日下午,围绕“共绘‘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新蓝图”“‘全球南方’合作中的媒体责任”“多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媒体文化自觉”“人工智能驱动社会发展”四个主题,参会嘉宾开展分组研讨会,以交流对话增进发展共识,用开放姿态拥抱世界。

外媒记者点赞“重庆造”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

以“共绘‘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新蓝图”为主题的分组研讨会上,与会的中外媒体人士结合前期采风活动中所见所感,对如何更好共绘“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新蓝图建言献策。其中,“重庆造”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被频频点赞。

哈萨克斯坦记联秘书长巴扬·拉马扎诺娃表示,此次采风活动,令她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在新型汽车领域的技术,“特别是在氢能汽车、飞行汽车等方面的技术。”

“中国在绿色经济方面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汽车领域的成就同样令人叹为观止。”斯里兰卡-中国记者论坛主席苏德瓦·赫蒂阿拉奇表示,记者们在重庆的采风活动中清晰感受到了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发展中城市,是如何实现绿色发展的。

“通过采风和交流,我看到了重庆在新能源发展方面付出的努力。希望有更多人通过媒介传播了解这些情况,在此基础上增强彼此间的合作。”肯尼亚记联秘书长埃里克·奥杜尔表示。

作为本地媒体,上游新闻也以《让重庆,更好地拥抱世界》为题,分享了如何讲好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故事的感悟。

用更多样的报道形式、更丰富的呈现方式,为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能,成为此次分组研讨会与会者的共识。

“全球南方”合作需要媒体搭建沟通桥梁

“一带一路”美好愿景的实现,增进了不同国家人民的理解互信,推进了民心相通。而媒体在这个过程中所起到的增进了解、凝聚发展共识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

如何将共商、共享、共建原则和理念更好地传播出去?参会媒体记者们围绕“‘全球南方’合作的媒体责任”主题展开交流讨论。

“世界正在经历巨大的变革,媒体合作面临巨大的挑战。”印尼记协主席代表、东盟记协秘书长艾哈迈德·苏里亚维贾表示,数字时代,受众对于信息的传播速度和透明度有更高的要求,“作为媒体,需要客观公正地传播信息,促进年轻一代的互联互通和相互理解。”

对于全球南方国家而言,“一带一路”倡议也提供了一个建立新的合作联盟的机会。尼日利亚记协主席伊西古佐认为,媒体拥有塑造叙事、影响舆论并且推动历史进程的非凡力量,在数字化转型时代,这样的责任更重。

埃及新闻署办公厅主任艾哈迈德·卡萨布认为,可以通过各国之间双边或者多边的平台,以及记者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信息沟通。

“‘一带一路’共建以及南方合作不能只是局限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上,而是需要在这样的框架下去尝试建立新的世界秩序、新的政治格局以及新的合作模式。”尼泊尔喜马拉雅网站总编辑戈坎·普拉卡什·巴特表示,媒体应该增强和支持多方之间的互利合作,传递多边机制的声音和故事,从而造福于更多的人。

要把具有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文化元素展现出来

在以“多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媒体文化自觉”为主题的分组研讨会上,来自阿根廷、巴西、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外记者与中方专家学者展开深入交流。

毛里求斯媒体信托主席皮埃尔·让·吕克·埃米尔认为,重庆在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上做到了平衡发展。他以之前采风活动中参观过的荣昌陶为例,认为制陶业不仅是一项文化传承,更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收入,这样的模式可以让更多青年加入到文化传承中。

“无论是多元文化的传承还是其他方面,都需要发挥媒体的桥梁作用。”巴西全国记者联合会记者萨米拉·德·卡斯特罗非常认同这一观点。他认为,当前中国正积极推动世界走向和谐发展,作为媒体,更全面、深入介绍中国的发展情况,对于提升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有帮助的。

在文化交流中媒体应该保持怎样的态度?与会嘉宾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要加强自我文化认同,打造自我文化身份。”巴拿马记者学院记者弗朗西斯科·帕兹的观点得到了参会嘉宾的认同。

重庆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黄意武认为,媒体在报道中应该站在公平、平等的立场,突出文化传承、文化发展中的公平性,不能因为经济、政治上的差异,而让文化交流出现不平等;要把具有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文化元素展现出来,促进不同文化的融通。

每个时代的技术都推动了传媒业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AI是否会改变传媒行业,又如何赋能新闻生产?在以“人工智能驱动社会发展”为主题的分组研讨会上,来自波兰、斯洛伐克、塞尔维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记者组织负责人和媒体代表,以及中国高校的专家齐聚一堂,展开多维度、深层次的探讨。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在赋能人类经济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挑战。会议现场,不少嘉宾都提到大模型等新技术带来的不利影响,并积极寻求应对之策。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电专业负责人刘海明在发言中指出,传媒业的发展与技术紧密相连,从摄影到人工智能,每个时代的技术都推动了传媒业的进步。他呼吁全球范围内的学者共同研究新闻媒体版权纠纷等前沿问题,并邀请各地媒体分享人工智能在本国传媒业的应用经验和挑战。

“人工智能无处不在。我们在重庆赛力斯超级工厂等地,看到人工智能所发挥的惊人作用。”波兰媒体协会TTG媒体集团主席、创始人马雷克·特拉奇克发言时,结合在重庆采风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讲述他观察到的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他表示,人工智能在新闻行业发展中提供高效辅助工具的同时,也成为不可忽视的竞争因素,“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携手共进,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

ChatGPT、星火等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广泛应用,为社会带来方方面面的变化。

欧洲记联副主席、国际新闻道德联盟代表、土耳其新闻理事会秘书长穆斯塔法·库勒里表示,媒体行业要妥善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比如,如何把控信息的完整性和质量,以及媒体记者如何坚守社会角色等,都是行业发展所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