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 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发布时间:2024-08-30
2024-08-30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自贸区西永片区 摄/雷键

2024年“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活动正如火如荼在重庆举行。境外50个国家和地区的记者组织负责人和媒体代表近百人齐聚重庆,同80余名中国媒体代表围绕“拓展机遇之路,共享美好未来”展开深入交流,深化“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记者组织的交流合作,促进各国人民友好往来。

丝路传佳音,合作促相通。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谋篇布局到推动发展的过程中,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贸试验区、中欧班列等多个开放平台和通道,全力打造科创新高地,已与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立合作,共同构筑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合作新格局。

自贸区西永片区 摄/雷键

大开放平台 助力“科学城造”出海

8月28日,天光刚亮,中欧班列(渝新欧)货运枢纽,一列搭载“科学城造”的商品列车,整装待发,即将奔赴欧洲市场。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欧班列首趟列车于2011年自重庆始发,13年间,中欧班列作为跨大洲、跨国别、长距离、大运量的新型国际运输方式,架起了连接亚欧的友谊桥梁,开创了亚欧陆路运输新格局。

身处内陆腹地的科学城,不靠海、不沿江,大量本地生产的笔记本电脑需运往欧洲。“当时,货物要么经东部沿海城市出海,到达欧洲至少需要2个月;要么空运发往世界各地,但费用很高。”回忆起当年中欧班列的诞生,惠普重庆公司物流部经理岳毅至今印象深刻:“中欧班列的开行,最初就是为解决惠普重庆生产基地的物流运输问题。”

2011年3月19日,首列渝新欧班列(中欧班列)发出,这是一趟惠普专列,由此揭开中欧班列发展的序幕。

2010年11月,全国第一个内陆综保区——位于科学城的西永综保区封关运行,着力打造全国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重庆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开放政策在西永综保区叠加,催生了中欧班列(重庆)国际铁路联运、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空物流枢纽、渝深铁路等通道,改写了内陆地区不沿边、不靠海打通对外开放通道的历史。

从生产第1台到第1亿台,惠普在科学城用了8年,从生产第1亿台到第4亿台,惠普只用了7年。目前,中欧班列形成“东南西北”多点扩散的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网络,干支网络基本覆盖亚欧大陆全境。

随着物流通道的快速发展,科学城已汇聚惠普、苹果、谷歌、思科、宏碁、华硕、富士通、联想、小米、华为等20余个全球知名品牌,聚集富士康、广达、英业达、新普、辉烨等世界知名ODM生产企业,形成笔记本电脑、智能大屏电视、3D打印机、显示器、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10多类智能终端产品体系,构建起从核心部件到品牌整机,从硬件生产到软件研发的智能终端全产业链,全球每四台笔记本电脑就有一台“科学城造”,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西永综保区海关进出忙 摄/雷键

走进西永综保区淘宝仓,上千种展示、交易的进口商品让参观者目不暇接。食品、酒类、日用品、化妆品、高档服饰、珠宝等应有尽有,来源地超60个国家和地区,自动分拣机高速运转,它们将被送往全国各地的电商客户手中。

重庆丝路广序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裁吴涛说,中欧班列开通运营成熟以后,公司仓库欧洲的商品增加了500%,西部陆海新通道使澳新线和东南亚线的商品进入重庆,进入公司仓库的时效和经济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此外,今年以来,科学城积极培育跨境电商主体,培养人才,完善配套服务,跨境电商发展迅速,成为全国首批跨境电商试点区域之一。目前,包括全国最大的电商平台淘宝网以及天猫国际、考拉、快手、小红书、美团、拼多多等近百家电商企业入驻科学城,跨境电商仓储规模达8万平方米,商品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1至7月,科学城跨境电商实现进出口业务量近66.75亿元。

科创成果漂洋过海 造福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青蒿素类药物在世界抗疟运动中的作用,备受瞩目。如何稳定地获取足够的青蒿素原料,仍是摆在人类抗击疟疾面前的世界难题。

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种质创制”)的青蒿团队,通过多基因转化策略,已成功培育出高产青蒿素改良品种,其含量高达叶片干重的3.2%。

过去,非洲地区疟疾频发,对青蒿素的需求量极大。为改善非洲青蒿素供应不足的情况,种质创制青蒿团队已经与非洲获WHO认证的相关公司达成合作,将部分高产青蒿素的代谢工程品种在马达加斯加试种。

“在非洲当地种植青蒿素含量较高的青蒿品种,能够有效降低人们感染疟疾的风险。”青蒿团队学术带头人唐克轩教授说。同为学术带头人的廖志华教授也表示,“相信很快,该高产青蒿素品种就能在非洲大规模种植,到时候就可大幅提高青蒿素产量,有效降低青蒿种植成本,攻破原料就近供应难题。”

据了解,该团队还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研发出以青蒿提取物为基础成分的膳食补充剂。这种膳食补充剂,可以每天服用,而且成本低,可以有效减轻疟疾暴发区患者的经济负担。

正因为有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让这“城”的科技成果,从“远水”变为合作伙伴解决实际问题的“近水”,实现了“解近渴”,且推动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种质资源的现代化进程。

这一切的源头,与科学城积极引进重大科创平台举措密不可分。截至目前,科学城引进落地重大科创平台43个科创重点平台加速“实体化”运行;集聚院士20余名,国家级人才超300名,研发人员达2.5万人;建成市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23个,其中国家级7个,孵化培育近3000家企业。

金凤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在开展试验 摄/雷键

金凤实验室副主任徐辉表示,目前已有“一带一路”国家的科研团队入驻金凤实验室,他们也在推进和“一带一路”国家的科研机构,以共建联合实验室等方式深入合作。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医院病理科主任卞修武说,“推动川渝地区病理检验影像融合诊断的创新技术诞生,对全国的辐射有影响力,同时也希望用这样的平台和技术创新能够对其他友好国家服务。”

随着超瞬态实验装置、中子源科学装置等系列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提速建设,科学城高能级科创平台将加快成型,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动力,造福更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摩尔水处理公司的生产车间 摄/雷键

科学城智能制造在30多国遍地开花

近日,在重庆摩尔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摩尔水处理”)车间,制药用纯水、血液透析配套用纯水、灌溉用等设备陆续下线打包,即将运往俄罗斯、科特迪瓦和乌拉圭等国。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智造深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合作不断“升级”。其中,科学城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摩尔水处理就乘着“东风”,找到了新的航向。

搞科研、做检测……都离不开水,而且是超低杂质的高纯度水。获取这种水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用超纯水制作设备造,二是通过烧蒸馏水来获取。经过长期钻研,摩尔水处理不仅掌握了高纯水设备的制作技术,更是研发出了多款不同应用场景的配套设备。

从成立之初到现在,摩尔水处理的产品已更新至第15代,前后调整了1200多个环节,累计投入研发资金超过3500万元人民币,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品质。

乘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摩尔水处理自主研发,贴着“UN”标识的纯水制备设备,已在东南亚泰国、印度、马来西亚和南美洲智利、巴西等30多个国家遍地开花,同时成为联合国水系统产品配套供应商,应用于非洲大陆。产品应用于制药、医疗、电子、手机、棕榈油生产等多个领域。截至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累计实现外贸出口额4500万元人民币。

一笔笔国际订单的背后,是摩尔水处理对科技创新的高标准、严要求。摩尔水处理每年都将营业收入的6%—7%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这一数据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持之以恒的创新,让摩尔水处理拿到了104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2项。

事实上,摩尔水处理只是科学城智能制造走向世界的缩影,它的成功也离不开这座“城”持续推动的多领域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具体举措。

譬如,针对科技成果转化难题,科学城探索实施“先投后股”方式,支持科创企业成果转化,今年上半年,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超50亿元人民币;此外,深入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调动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积极性,让越来越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

“之前我们就享受过科学城此类贷款产品,不光帮我们解决了资金周转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一种认可,这让我们备受鼓舞。”摩尔水处理总经理马兵说。

摩尔水处理的成功出海源于自己的技术优势,更离不开科学城一直以来对于外贸出口、转型升级配套的惠企政策。

“科学城的好几个相关部门都很鼓励我们走出去、寻发展,多项惠企政策,是我们的信心源泉。”马兵说道。科学城在组织企业全球参展、宣传、专项国际认证、研发投入等方面都制定了相应的补贴政策。“这些政策让摩尔在出口产品研发创新,拓展上更有资金和信心去大力发展。”

如《重庆高新区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7年)》,就全面部署推动加快科学城基础设施建设,主动融入“通道”物流体系、推动通道规则“软联通”,协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培育通道经济体系,着力构建陆港经济区、加快数字化转型,积极打造数字智慧通道、深化国际交流,激发多领域协同合作活力5项行动,共18项任务。

科学城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片科技创新高地充满无限可能,未来,科学城还将不断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合作,促进跨区域文化交流,高质量共建创新驱动发展,谋求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共同发展、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