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来自市文化旅游委消息,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公布2023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管理创新十佳案例和优秀案例名单,我市申报的“试点‘一子落’,带动‘全盘活’——重庆着力打造‘最宠游客的城市’”获得十佳案例,“重庆江北小剧场精细缝合术撬动演出大市场”获得优秀案例。
据介绍,为大力推进实施《“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市场发展规划》,不断创新市场监管手段,全面提升市场管理能力,文化和旅游部开展了2023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管理创新典型案例推荐遴选工作,经申报、遴选、公示等环节,确定了2023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管理创新十佳案例和优秀案例名单。
北京营业性演出票务市场“黄牛”倒票乱象整治;上海大型营业性演出闭环管理工作机制;试点“一子落”,带动“全盘活”——重庆着力打造“最宠游客的城市”等获得十佳案例。
北京率先在全市域开展旅行社设立许可告知承诺办理;浙江丽水盘活闲置矿山资源,推动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重庆江北小剧场精细缝合术撬动演出大市场等获得优秀案例。
“宠游客”让游客满意度多年居全国前列
“我们本次申报的案例成功入选全国十佳案例,既是对我们过去工作的肯定,向全国文旅界输出了‘重庆智慧’,也是对未来工作的鞭笞,要再接再厉,持续深化文化和旅游市场管理创新,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市文化旅游委市场管理处相关负责人称。
“试点‘一子落’,带动‘全盘活’——重庆着力打造‘最宠游客的城市’”案例的主要做法是:
树立人本思想,解决游客需求。让旅游服务更贴近,如试点建设了“沃土质量驿站”“旅游服务驿站”,把“宠客”措施送到一线,节假日持续实施“封桥”“封路”、延长灯饰亮灯时间和公交地铁服务时间等“最宠”游客措施;让利益保障更快捷,试点出台《旅游商品无理由退货管理办法》确保游客“购物自愿、退货自由”,保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高压态势;让文明旅游更深入,出台文明旅游奖励政策,探索建立全民文明旅游建设机制等。
改进管理手段,促进创新发展。探索信用建设新场景,对企业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积极拓展打造“信易批”“信易游”等应用场景;着力构建资源开发评估、服务质量认证管理等多跨场景,建立从“数字”到“数治”的新生态;积极打造“演出+旅游”“剧本+旅游”新业态,促进文化旅游市场复苏繁荣。
坚持深化改革,突破体制机制。建立部门协作机制,构建“马上调”“就近调”“慎重调”三级矛盾化解机制;建立川渝协作机制,探索品牌共创、基础共建、营销共推、人才共育、监管共抓、机制共享协作机制;建立“月点评、季通报、年考核”和新闻媒体通报机制,利用第三方机构进行“体检式”暗访拍摄等。
“通过案例的深入实施,我市‘最宠游客的城市’的名片更加深入人心,去年旅游人次和收入均创历史新高,游客满意度连续多年排名全国前列。”该负责人表示。
小剧场精细缝合术撬动演出大市场
在本次评选中,“重庆江北小剧场精细缝合术撬动演出大市场”获得优秀案例,其经验做法同样值得复制推广:
精细缝合需求走低,用“以价换量”转向“以质换量”。引进一批优质剧目,以重庆大剧院、重庆市群众文化艺术馆等4家专业演出场馆为重点,争取重点热门剧目与北京、上海等剧场同步全国巡演,2023年就引入《只此青绿》《灵魂摆渡之永生》《寄生虫》等全国优秀剧目78个;生产一批网红剧目,以知了剧场、索道剧场等10家小剧场为主,创作和优化《脱口秀拼盘秀》等本地生活类网红脱口秀剧目54个,同比增长73%;推出一批惠民演出,围绕暑期旅游旺季、节假日等重点时段,推出亲子童话等惠民主题演出83场等。
重庆大剧院火爆的演出。受访者供图
精细缝合供给忧虑,用“辛苦指数”换取“市场基数”。围绕演出市场营商环境优化,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推行演出市场政务服务全权首席代表等改革措施3项;开通“1小时演出备案”应急通道;支持打造新型演艺空间,鼓励小剧场演出活动进电影院、购书中心等。
演艺新空间——知了剧场人气旺。受访者供图
精细缝合监管盲区,用“单兵作战”变身“齐抓共管”。整合社区、部门和社会三股力量,实现演出监管全覆盖、演出过程全规范,把剧场演出纳入社区网格巡查,实行演出剧目“周抄送”;深化部门协同共管,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公安等7个部门协同共管;深化创新志愿者驻场监督,面向社会广泛招募“文艺小江”演出观察志愿者,督促场所落实演出过程安全主体责任等。
“2023年,江北区15家演出场所(演艺新空间)举办各类营业性演出活动1973场次,同比增长约48.6%;实现营收约1.4亿元,同比增长约43.7%。”江北区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称。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